红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goreensis),又称赤点石斑鱼、红过鱼、花鱼花斑,属于鮨科石斑鱼的动物。其体型椭圆形,略侧扁,平均体长约20厘米。头长大于体高;口中等大,上颌骨末端伸达眼中部下方;体被弱栉鳞;尾鳍圆形。背鳍、尾鳍以及体侧均具有赤色斑点,而背鳍基底仅有一黑斑,位于鳍棘部的第9至11鳍棘基部。
红石斑鱼分布于印度、日本。在中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红石斑鱼属于温暖性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域,通常不形成大规模的群体。其食性为肉食性,主要捕食鱼类和虾类等。红石斑鱼为雌雄同体,8岁后会发生性逆转,转变为雄鱼。繁殖期通常在4至9月,而在4至8岁之间,每年约能产下150万粒浮性卵,这些卵带有油球,被散布在较深的水域。
红石斑鱼的繁殖期和生长期相对较长,同时易受到过度捕捞的威胁,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红石斑鱼的性变和种群及环境有关,如果种群密集或食物贫乏,会激发雌鱼性变;如因捕捞而减少了种群数量,则会导致雌鱼增多而多产卵。使得红石斑鱼面临濒临灭绝的风险。
生长繁殖
红石斑鱼是一个很脆弱的品种,繁殖期很长,生长期也相当长,渔民很难分清红石斑鱼的年龄,以至于捕捞了大量未长成的鱼。
物种对比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石斑鱼属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有关资料和行家介绍,石斑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
保护现状
濒危原因
2007年,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专家小组研究了全球的红横条石斑鱼鱼生存情况,结果共登记了162个红石斑品种,其中有29种因为过渡捕捞濒于灭绝。1958年,墨西哥坎佩切湾的红石斑的产量达到248,548吨,但在2004年,产量下降到52,354吨。
Epinephelus goreensis.COL.2024-07-30
Epinephelus goreensis.Fish Base.2024-07-30
六带 石斑鱼 Epinephelus epinephelus sexfasciatus 物种库.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