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合众国(西班牙名:Estados Unidos Mexicanos,英文名: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简称墨西哥(西班牙名:Mexicanos、英文名:Mexico)。墨西哥是位于北美洲南部的一个国家。北邻美国、南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东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其国土面积为196.44万平方千米。该国的首都为墨西哥城(西班牙名:Ciudad De Mexico,英文名:Mexico City),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截至2023年,墨西哥人口为1.3亿人,其中印欧混血人和美洲原住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全国划分为32个州(首都墨西哥城已由联邦区改为州),州下设市(镇)和村。
墨西哥东、西、南三面被马德雷山脉所环绕,中央为墨西哥高原,东南为地势平坦的尤卡坦半岛,沿海多狭长平原。墨西哥气候复杂多样,北回归线将该国分为温带和热带,内部根据地区不同,分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多个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分旱(10至4月)、雨(5至9月)两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墨西哥为世界上17个生物多样性超级国家之一,自然生物多样性世界排名第五。
墨西哥被认为是世界六个独立的文明摇篮之一,墨西哥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可以追溯至1万年前,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在墨西哥湾沿岸发展的奥尔梅克文明是当地最早的复杂文明。在数千年间,当地发展出了特奥蒂瓦坎古城文明、托尔特克文明等土著文明。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谷的特斯科科湖的两个岛上兴建了特诺奇蒂特兰,并在15世纪中叶建立了以该城为首都的大帝国,该城为墨西哥当今首都墨西哥城的前身。1521年,墨西哥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10年,600余人发动独立战争,这就是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1821年8月24日,墨西哥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1824年10月4日,成立墨西哥合众国。1846年美墨战争期间,墨西哥失去了得克萨斯州、上加利福尼亚省州、新墨西哥州等大部分人口稀少的北部领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一半。1876年,波费里奥·迪亚斯(Porfirio Díaz)开始军政府统治,实现了墨西哥35年的稳定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作“波菲里奥时期”。1910年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持续十年,称作“墨西哥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宣布国名为墨西哥合众国。革命制度党自1929年起连续执政71年。2000年、2006年国家行动党连续两次赢得大选。2012年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政。2018年,国家复兴运动党赢得大选。2024年4月5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指示外交部门中止墨西哥与厄瓜多尔的外交关系。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大国,《美墨加协定》(原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同50个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墨西哥工业门类齐全,石化、电力、矿业、冶金和制造业较发达。它还是传统农业国,是玉米、番茄、番薯原产地。主要出口原油、工业制成品、石油产品、服装、农产品等;主要进口食品、医药制品、通讯器材等。2021年,墨西哥旅游业收入约1.8万亿墨西哥比索,2022年,墨西哥国际游客人数超过3800万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7年,墨西哥被列为世界旅游活动访问量第六大的国家。墨西哥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古代遗迹、殖民城市、自然保护区,以及许多现代主义建筑作品。2023年,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万美元,通胀率4.7%,失业率2.7%,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
墨西哥的公共教育基本为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全部免费;高等教育方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是该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该国是美洲文明古国,在殖民时代以前,当地原住民发展出了奥尔梅克、特奥蒂瓦、阿兹特克帝国等文化,截至2023年,墨西哥共有13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5项世界遗产。墨西哥人喜食辣椒,传统食品以玉米、菜豆和辣椒为主,其中玉米饼卷和辣椒世界闻名。2020年,墨西哥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76;2022年起,墨西哥完全承认同性婚姻。
在外交方面,墨西哥一直奉行尊重国际法和各国法律平等、主权和独立、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冲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促进集体安全的原则。墨西哥是几个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其中最著名的是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组织、拉加禁核组织、和拉加共同体。2024年4月5日,墨西哥总统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指示外交部门中止墨西哥与厄瓜多尔的外交关系。
名称
“墨西哥”(Mexicano)是纳瓦特尔语,最初指称墨西哥谷及其周边地区,意为“阿兹特克帝国的中心地带”,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居民被称为“Mexica”(墨西哥人)。在殖民时期(1521年至1821年),墨西哥被称作“新西班牙”。1821年,新西班牙脱离西班牙帝国,成为主权国家,名称改作“墨西哥”,以其首都墨西哥城命名。随着政府形式的改变,该国的官方名称也随之发生变化,曾用名包括“墨西哥共和国”(República Mexicana)、“墨西哥第二帝国”(Imperio Mexicano)等。墨西哥1824年、1857年、1917年和现行宪法规定该国的官方名称为“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或变体Estados-Unidos Mexicanos)。
历史沿革
史前时代以及前古典时期(公元250年以前)
目前在墨西哥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是在墨西哥谷的篝火遗迹附近发现的石器碎片,根据放射性碳检测,这些碎片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由于当时的古美洲原住民在当地培育了玉米、西红柿、豆类等农作物,产生了大量的食物富余,使得他们的社会形态可以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过渡到定居的农业社会。以此为基础,当地的玉蜀黍属种植技术,以及当地的神话、宗教、二十进制等文化,也以墨西哥文化区为中心,传播到中美洲的其他地区。与此同时,墨西哥地区的人口也显著增长,并发展出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分化,出现了掌握宗教、军事权力的强大统治者,可以大规模组织民众建造大型的仪式中心,这一社会形态被人类学家称作“酋邦”(Chiefdom)社会。
墨西哥地区最早的复杂文明是奥尔梅克文明(Olmecs),这一文明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开始在墨西哥湾沿岸发展,并通过墨西哥传播到恰帕斯州、瓦哈卡州和墨西哥谷的其他地区。在其影响下,玛雅文明(Maya)和萨波特克文明(Zapotec)等复杂文明也在不同地区发展起来。此时,爱比-奥尔梅克文明(Epi-Olmec)以及萨波特克文明发展出了中美洲最早的文字系统,这些文字系统成为后来成熟的玛雅象形文字的前身。这一时期被称作中美洲的前古典时期(Preclassic Era,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50年),这一时期的中美洲被认为是世界六个独立的文明摇篮之一。
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左右,不过典型的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墨西哥湾沿岸发展成熟。奥尔梅克依靠当地的肥沃土壤,以及依托夸察夸尔科斯河建立的交通网络,发展出了中美洲地区的第一个复杂文明。这一时期,奥尔梅克文明内部分化出了一个稳定的精英阶层,并生产出大量用玉石、黑曜石和磁铁矿等材料制造的奢侈品,这些材料产自危地马拉等遥远地区,说明当时的奥尔梅克人已经与中美洲的其他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早期奥尔梅克文明以圣罗伦索(San Lorenzo)为中心,公元前950年左右,圣罗伦索城内建筑遭到大规模破坏,并最终被彻底废弃。与此同时,拉文塔(La Venta)的地位上升,取代圣罗伦索成为新的奥尔梅克文明中心。拉文塔与公元前400年左右被废弃,在此期间,奥尔梅克人在当地建造了当时中美洲最大的金字塔,拉文塔的陵墓内藏有大量奢侈品,其中包括一个1000吨重的蛇纹石块、大型马赛克路面、抛光玉石、雕像、赤铁矿镜子等。
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50年间,奥尔梅克中心地带东半部的人口急剧下降,奥尔梅克文明衰落,其原因尚无定论。与此同时,奥尔梅克中心地带西部的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 Zapotes)依旧保持繁荣。这一以特雷斯·萨波特斯为中心的文明一直持续到公元250年,与先前的奥尔梅克文明存在诸多差异,但历史学家一般将其视作奥尔梅克文明的继承者,并称其为“爱比-奥尔梅克文明”。爱比-奥尔梅克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相比奥尔梅克文明而言程度更低,其工艺品也更加粗糙,而且其奢侈品的原材料也更多采用本地的材料,不过爱比-奥尔梅克文明发展出了更为复杂的历法以及文字系统。
古典时期(公元250年至900年)
古典时期,特奥蒂瓦坎古城文明(Teotihuacan)在墨西哥中部地区达到巅峰,并形成了一个军事和商业帝国。这一时期,特奥蒂瓦坎城人口超过15万人,当地建造了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金字塔。
公元60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城被摧毁,特奥蒂瓦坎帝国陷入内乱,霍奇卡尔科(Xochicalco)、乔卢拉(Cholula)等墨西哥中部的重要城邦之间相互争夺霸主地位。这一时期,纳瓦人(Nahuas)开始从北向南迁入中美洲,并逐渐取代了当地使用欧托-曼格语(Oto-Manguean)的原住民,成为墨西哥中部的主要民族。
特奥蒂瓦坎文明
公元前60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地区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元年开始,特奥蒂瓦坎城的人口迅速增长;公元350年后,特奥蒂瓦坎文明进入巅峰时期,并征服了其他城邦,在中美洲建立了朝贡关系。这一时期,特奥蒂瓦坎城成为中美洲最大的城市,在18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存在约2000座建筑;当时墨西哥谷约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城市。公元60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城被毁,城内的贵族建筑遗址存在大量烧毁痕迹。此后特奥蒂瓦坎城虽然依旧有人居住,但再未达到巅峰时期的水平。
特奥蒂瓦坎古城社会分成高级精英、中级精英和劳动阶级三个阶级,每个阶级的房屋大小、结构、装饰、位置均不相同。特奥蒂瓦的壁画主题不存在颂扬最高统治者的内容,而更多描绘神灵、牧师等题材,表明特奥蒂瓦坎人的艺术偏好宗教题材,并强调平等主义而非贵族价值观。尽管特奥蒂瓦坎与玛雅文明形成了朝贡关系,而且有证据表明特奥蒂瓦坎人接触过玛雅文字,但特奥蒂瓦坎文明的文字系统并不成熟,而且与玛雅文字完全不同。
古典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可以溯源至公元前2600年左右,并在前古典时期中期开始建立城市。古典时期是玛雅文明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玛雅文明由许多独立的城邦组成,这些城邦以朝贡体系的形式,围绕各个宗主城邦,形成各自的城邦联盟。社会结构王室为中心,国王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拥有半神的地位;官僚体系等级森严,官职由高级贵族担任。古典时期早期,玛雅各城邦受特奥蒂瓦坎古城文明影响较大,特奥蒂瓦坎人征服了蒂卡尔及其附近的其他城邦,并废黜了蒂卡尔城当时的统治者,在蒂卡尔建立了新王朝。由于特奥蒂瓦坎帝国的支持,蒂卡尔成为当时中部低地最强大的城邦。
古典时期晚期,蒂卡尔城的人口已扩大到超过10万人。这一时期蒂卡尔城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卡拉克穆尔遗址城(Calakmul)。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都在当地建立了各自的朝贡体系。公元648年,卡拉克穆尔征服蒂卡尔,使蒂卡尔城成为其附庸。公元9至10世纪,古典玛雅文明崩溃,玛雅中部地区大量城市遭到废弃,人口向北部迁移,其原因尚无定论。
后古典时期(公元900年至1521年)
后古典时期早期,墨西哥中部地区主要有托尔特克文明(Toltec);瓦哈卡地区(Oaxaca)主要有米斯特克文明(Mixtec);低地玛雅地区主要有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玛雅潘(Mayapan)等重要城邦。后古典时期晚期,当地居民以特诺奇蒂特兰城(Tenochtitlan,今墨西哥城)为中心,建立起了阿兹特克帝国,势力范围从墨西哥中部延伸到危地马拉的边界。
托尔特克文明
托尔特克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7世纪左右,并在后古典时期早期达到巅峰。这一文明对阿兹特克文明造成深远影响,阿兹特克人将自己视作托尔特克文化的继承者,其口头传说保存了托尔特克文明的历史。根据口头传说,羽蛇神于公元10世纪前期统治托尔特克帝国,羽蛇神被认为是一位睿智而仁慈的统治者,他使托尔特克的首都托兰(Tollan)成为“繁荣的城市,他们的居民——托尔特克人——被赋予了伟大的品质”。同时,他被认为是一个圣洁而虔诚的人,经常进行忏悔,并且反对人祭。
羽蛇神去世后,围绕人祭问题,反对人祭的羽蛇神信徒与支持人祭的托尔特克人之间发生了两次军事冲突。外加公元1070年至1077年的大饥荒的影响,当地居民大规模向外迁徙,托尔特克文明衰落。
托尔特克人的特点是善于战斗,凶猛且训练有素,并建立起了成熟的军队架构。托尔特克人在周边地区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以至于像托兰这样的城市可以在没有重型防御的情况下建造。
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帝国由公元6世纪左右迁入中美洲的纳瓦人建立。公元1248年,纳瓦人抵达墨西哥谷;公元1325年,纳瓦人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并对其他城邦展开军事征服。1428年,特诺奇蒂特兰人征服了墨西哥谷的大部分城邦,并与特斯科科(Tetzcoco)、特拉科潘(Tlacopan)形成三国联盟,该联盟以特诺奇蒂特兰为主导,又称为“阿兹特克帝国”。在阿兹特克帝国巅峰时期,其附属国人口总数达到1000万人,势力范围涵盖墨西哥的大部分地区。阿兹特克人要求附属国每半年向帝国进贡一次,并在战争需要时提供军队。作为回报,帝国当局为附属国提供军事保护。
阿兹特克帝国的宗教认为需要向神明定期贡献人类血液,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阿兹特克人需要定期进行人祭。为了在和平时期获得俘虏,阿兹特克人自1450年开始,定期展开“荣冠战争”(Flower war),对包括墨西哥中部特拉斯卡拉-普埃布兰山谷的特拉斯卡拉城(Tlaxcala)、韦乔津戈城(Huejotzingo)、乔卢拉城(Cholula)等城邦展开仪式性的战争,以此俘虏战俘,用以献祭。出于这一原因,在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帝国期间,特拉斯卡拉人与西班牙人结盟,共同对抗阿兹特克帝国。
后古典玛雅文明
古典玛雅文明崩溃后,玛雅人向北迁移至北部低地和玛雅高地,并以奇琴伊察城为主要聚集地。11世纪,奇琴伊察迅速衰落,其后直到12世纪玛雅潘城崛起,玛雅地区才再次出现主导性的力量。这一时期的玛雅城市主要建造在易于防守的山顶位置,并在城市周边设置沟壑、城墙等防御设施。在后古典时期晚期,玛雅文明所在的尤卡坦半岛被划分为许多独立的省份,这些省份拥有共同的文化,但在内部社会政治组织上有所不同。玛雅各城邦的政府通常由一个委员会组织起来共同统治,不过议会中的一名成员可以担任最高统治者,而其他成员则担任顾问。1448年左右,玛雅潘城被遗弃,此后玛雅地区陷入战乱,直到1511年与西班牙殖民者接触前不久,当地的战乱才逐渐停止。
新西班牙(1521年至1821年)
虽然西班牙帝国早在1493年就在加勒比海地区建立了殖民地,但直到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人才开始探索墨西哥东海岸。1518年,德·格里雅尔巴(Juan de Grijalva)探险队首次了解到墨西哥的存在。1519年2月,西班牙人开始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并在埃尔南·科尔特斯 (Hernán Cortés)的主持下建立了韦拉克鲁斯城(Veracruz)作为据点。1521年,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并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这是墨西哥长达300年的殖民时期的开始。特诺奇蒂特兰陷落后,为防止叛乱,科尔特斯亲自囚禁了阿兹特克帝国三国联盟的三位国王,并对他们施以酷刑,折磨致死。欧洲人抵达中美洲后,将欧洲的天花病毒带入了当地,当地土著居民因为体内没有天花抗体,在西班牙人到来后六个月内,墨西哥谷约三分之一的居民纷纷感染疾病死亡。
1551年,西班牙人开始征服尤卡坦半岛的玛雅文明,直到1697年,尤卡坦半岛才被完全征服。在殖民统治期间,墨西哥被称为“新西班牙”(Nueva España)。墨西哥北部存在大量银矿,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驱使当地土著居民开采银矿,并要求他们向西班牙进贡,因此墨西哥被称为“西班牙帝国的明珠”。 从经济角度来看,新西班牙提供了西班牙帝国一半以上的税收,并保证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稳定。但西班牙帝国禁止新西班牙的经济对西班牙本土产生威胁,例如科尔特斯试图将葡萄、橄榄种植业引入中美洲,但这一行为遭到禁止,因为可能会与西班牙本土的葡萄、橄榄业发生竞争。
西班牙人在阿兹特克帝国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统治,当地各个土著城邦与西班牙保持合作,作为回报,西班牙人继续维持当地统治者的贵族地位。1524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成立印度议会(Real y Supremo Consejo de Indias),以监督其海外领土的权力;1527年,西班牙王室在墨西哥城成立高等法院皇家审问院(Real Audiencia)。审问院不只有司法的功能,还具有立法和行政的功能,并代表君主立法、伸张正义;1535年,西班牙在当地设置新西班牙总督辖区,设置总督为最高官员;在宗教方面,墨西哥教区成立于1530年,并于1546年升为墨西哥总教区,大主教是当地教会的首脑。天主教信仰是唯一正统信仰,持有非正统观点的非天主教徒和天主教徒(不包括印第安人)将受到墨西哥宗教裁判所(成立于1571年)的审判。西班牙人有意识地在当地土著居民中传播天主教,这一行为被称作“墨西哥的精神征服”。
在整个殖民时代,土著居民的叛乱时有发生,其中包括奇奇梅克战争(1576年至1606年)、特佩万起义(1616年至1620年)、普埃布洛人起义(1680年)、策尔塔尔叛乱(1712年)等。。西班牙军队在当地盟友的陪同下,带领中国远征军征服领土或平息叛乱。大多数叛乱和起义都是小规模和地方性的,对统治阶层没有构成重大威胁。1692年,墨西哥城贫民发生暴乱,起初的缘由只是针对玉米的价格问题,但暴乱逐渐升级为对叛乱,不过只有总督府和大主教官邸遭到袭击。
为了保护墨西哥免受英国、法国和荷兰海盗的袭击,并保护王室对墨西哥收入的垄断,新西班牙仅开放两个贸易港口,其中大西洋侧的韦拉克鲁斯港连接西班牙,太平洋侧的阿卡普尔科港连接菲律宾。在此期间,主要的海盗袭击事件包括1663年的坎佩切大屠杀和1683年的韦拉克鲁斯袭击事件。不过相比海盗袭击,西班牙王室更担心外国入侵。1762年,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夺取了哈瓦那、古巴和马尼拉等西班牙港口,直接对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产生威胁,因此西班牙王室在当地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并增加沿海防御工事,并将北部要塞和传教区扩展到上加利福尼亚省。
新西班牙的人口根据种族、出生地分为四个主要阶级。最高阶级的人口是出生于西班牙的西班牙人,只有这些人可以在殖民政府中担任高级职务;第二阶级的人口被称作“克里奥洛人”(criollos),是指出生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克里奥洛人中有许多是富裕的地主和商人,但即使是最富有的克里奥洛人也不能掌握政治权力;第三阶级的人口是“梅斯蒂索人”(Mestizo),是指西班牙人与原住民的混血。梅斯蒂索人的地位较低,经常被西班牙人和克里奥洛人歧视;阶级最低的人口是原住民,原住民的生活条件最差,并且需要在西班牙人和克里奥尔人的庄园内担任劳工。
墨西哥独立(1808年至1855年)
独立战争
1808年,拿破仑·波拿巴入侵西班牙,导致西班牙帝国大部分美洲领土独立。1808年7月,新西班牙总督何塞·德·伊图里加雷(José de Iturrigaray)提议联合克里奥洛人,在墨西哥城议会中临时组建一个自治政府。这一行为遭到了保皇党的反对,因为来自本土的西班牙人认为自治政府削弱了他们的权力。同年9月,加布里埃尔·J·德·耶尔莫(Gabriel J. de Yermo)发动政变,逮捕并罢免了伊图里加雷。1810年9月16日,牧师米格尔·伊达尔戈·科斯蒂利亚(Miguel Hidalgo y Costilla)在瓜纳华托州的多洛雷斯镇宣布反对“坏政府”,发动武装起义。这一事件被称作“多洛雷斯的呐喊”(Grito de Dolores),而9月16日也被视作墨西哥的独立日。伊达尔戈的军队最终失败被俘,伊达尔戈被解除圣职,参与起义的军人于1811年7月31日被特别行动队处决。
伊达尔戈失败后,其继任者何塞·莫雷洛斯(JoséMaríaMorelos)继续发动独立战争。1815年,西班牙军队击败并处决莫雷洛斯,莫雷洛斯的军队分散各地,组成游击队,新西班牙各地的起义活动接连不断。1820年,西班牙皇家陆军准将奥古斯丁·德·伊图尔比德(Agustín de Iturbide)改变立场,提议独立,并制定《伊瓜拉计划》(Plan of Iguala,又称《三保计划》或《美洲独立法案》),保证墨西哥将是一个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所有墨西哥人,无论种族类别如何,将享有平等权利;天主教将保持国教地位。这一计划得到当地叛乱分子的支持,叛乱领袖比森特·格雷罗(Vicente Ramón Guerrero Saldaña)与伊图尔比德联合成立“三保军”,并在六个月内控制了除韦拉克鲁斯和阿卡普尔科以外的所有港口。1821年9月27日,伊图尔比德与最后一位新西班牙总督胡安·奥多诺朱(Juan O'Donojú)签署《科尔多瓦条约》(Treaty of Córdoba),宣布新西班牙正式独立,墨西哥神圣罗马成立。但西班牙政府拒绝承认这一条约,并于1822年2月13日至14日在马德里公开否认新西班牙的独立。
墨西哥第一帝国(1821年至1823年)
墨西哥独立的同时,由于《科尔多瓦条约》,新西班牙的南部地区也获得了独立,因此今天的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恰帕斯州州的一部分均被并入墨西哥第二帝国。由于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拒绝《科尔多瓦条约》,而且没有其他的欧洲王室同意接受成为墨西哥君主的提议,伊图尔比德的支持者计划拥立伊图尔比德为皇帝。1822年5月18日夜,驻扎在圣伊波利托前修道院的第1步兵团在中士皮奥·马尔查(Pio Marcha)的率领下公开示威,支持伊图尔比德成为皇帝。其他军营和许多平民也参加了示威活动。伊图尔比德最终默许这一行为,同意成为皇帝。
由于教会拒绝为他加冕,图尔比德的加冕典礼由斯里兰卡议会主持。1822年7月21日,图尔比德加冕,成为奥古斯丁一世。当时美国是第一个承认墨西哥独立的国家,并向墨西哥法院派遣大使。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在第七次对国会演说的国情咨文中称,美国不干预现存的欧洲殖民地,也不会参与欧洲国家内部事务,但倘若欧洲国家如果进一步对北美或南美的土地进行殖民,对其政权进行干预,都将视为侵略行为,美国政府将会介入。
这一时期墨西哥拥有独立的政府,但墨西哥的社会、经济都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权力仍旧掌握在白人精英手中。由于失去西班牙以及教会的支持,当地经济下滑,而且由于战争原因,墨西哥原本的支柱产业采矿业受到重创。与此同时,图尔比德即位后,逐渐与国会产生冲突,图尔比德的独裁倾向也越来越严重,并最终解散了国会。1823年,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Antonio López de Santa Anna)发布《卡萨马塔计划》(Plan of Casa Mata),要求罢免图尔比德。1823年,图尔比德退位。次年,墨西哥第一共和国成立,前叛乱分子维多利亚(Guadalupe Victoria)将军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与此同时,中美洲部分地区脱离墨西哥,组成中美洲联邦共和国。
墨西哥第一共和国和“圣安纳时代”(1823年至1855年)
图尔比德退位后,墨西哥临时政府由尼古拉斯·布拉沃(Nicolás Bravo)、佩德罗·内格雷特(Pedro Celestino Negrete)和瓜达卢佩·维多利亚组成的“三巨头”领导,瓜达卢佩·维多利亚最终成为墨西哥第一任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了新的制宪会议,并于1823年11月7日举行会议,制定新宪法。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墨西哥应当实行联邦制还是中央集权制,最终联邦制的论点占了上风,因为当时墨西哥的各个地方政府已经有了相当的自治权。1824年10月4日,墨西哥共和国宪法颁布,该宪法以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为蓝本。宪法宣布的同一周,墨西哥举行总统选举,维多利亚当选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
第一共和国在其整个十二年的存在过程中,一直受到金融危机和政治不稳定的困扰。自由党人(也称为联邦党人)及保守党(也称为中央集权主义者)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除了首任总统瓜达卢佩·维多利亚外,第一共和国的每一届政府都被军事政变推翻。其中1829年,自由党、伊瓜拉计划的签署人比森特·格雷罗被选举为总统。在1829年4月至12月的短暂任期内,他废除了奴隶制。作为一名出身普通的克里奥洛人,格雷罗被白人政治精英视为“闯入者”。保守党副总统、前保皇党将军阿纳斯塔西奥·布斯塔曼特(Anastasio Bustamante)领导了一场反对格雷罗的政变,格雷罗被杀。
1820年代后期,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因为抵抗西班牙军队,被视为民族英雄,开始成为影响力最强的政治人物,墨西哥进入“圣安纳时代”。1832年,圣安纳当选总统,此后他连续11届担任总统,并不断改变政治立场。1835年10月23日,圣安纳废除1824年宪法,并颁布了七项法律,试图将联邦共和国转变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国。1836年12月30日,墨西哥共和国集权政府成立。墨西哥保守派的中央集权引起地方政府不满,使得墨西哥各地试图脱离墨西哥独立,内战蔓延到全国各地,德克萨斯共和国、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和尤卡坦共和国宣布独立。
在此期间,墨西哥遭遇了两次国际冲突:一次是墨西哥政府拒绝法国公民提出的经济赔偿而引起的法墨“糕点战争”;另一次是美国吞并得克萨斯州而引起的美墨战争。其中法国在1838-1839年的糕点战争期间封锁了墨西哥湾沿岸港口;而1846年美墨战争期间,墨西哥失去了德克萨斯州、上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等大部分人口稀少的北部领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近一半,并需向美国赔款325万美元。保守党垮台,墨西哥第二联邦共和国成立,恢复了1824年宪法。1852年,保守党再次发动政变,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回到总统职位。1855年,圣安纳政府被阿尤特拉革命推翻,圣安纳被流放,墨西哥进入自由党时代。
自由党时代(1855年至1911年)
自由党推翻圣安纳的军事统治,并建立文职政府,使其能够制定他们认为对墨西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法律。自由党改革试图按照自由主义原则使墨西哥的经济和制度现代化。他们颁布了1857年新宪法,将政教分离,剥夺了教会和军队的特权,强制出售教会拥有的财产和土著社区的土地,并使教育世俗化。1858年至1861年,保守党起义,引发了墨西哥自由党和保守党政府之间的内战。
自由党在战场上击败了保守党军队,但保守党寻求了法国的帮助。由于当时美国陷入内战,无暇干预欧洲对美洲的军事行动,1861年12月,法国军队登录墨西哥,并于次年4月展开军事行动,击败了墨西哥自由党军队。保守党请求拿破仑三世任命一位欧洲君主为墨西哥国家元首。1864年,马克西米利安·哈布斯堡(Maximilian Hapsburg)成为墨西哥国王,墨西哥第二帝国成立。马克西米利安得到了墨西哥保守党和法国军队的支持,此时贝尼托·胡亚雷斯(Benito 华雷斯)领导的自由党成为内部流亡政府。1865年4月,南北战争结束,开始派遣军队援助墨西哥。1867年,法国军队不再支持马克西米利安,马克西米利安政府被自由党推翻,马克西米利安被处决,墨西哥第二帝国垮台。自由党复辟后,华雷斯成为墨西哥总统。
保守党不仅在军事上被击败,而且在政治上也因与法国侵略者的合作而声名狼藉,自由党成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这一时期,起源于殖民地皇家军队和早期共和国军队的墨西哥军队被摧毁,墨西哥出现了新的军事领导人,其中较著名的是波费里奥·迪亚斯(Porfirio Díaz)。1867年,华雷斯赢得连任,但受到迪亚斯的挑战。迪亚斯随后叛乱,被华雷斯镇压。赢得连任后,华雷斯于1872年7月在任上去世,自由党政治家塞巴斯蒂安·莱尔多·德·特哈达(Sebastián Lerdo de Tejada)成为总统,推行世俗化政策,宣布以法治、和平与秩序为“国家宗教”。1876年,莱尔多竞选连任时,迪亚斯再次提出反对,并发布了《图斯特佩克计划》(Plan of Tuxtepec),成功推翻莱尔多,莱尔多流亡国外,墨西哥进入“波菲里奥时期”(Porfiriato)。
经历数十年的动荡后,迪亚斯(1876-1911年在位)长达35年的统治使墨西哥进入一段“秩序和进步”的时期,并迅速实现了现代化。何塞·迪亚斯与一群被称为“科学家”的顾问一起统治,其中包括财政部长何塞·伊夫·利曼图尔(JoséYves Limantour)。波菲里奥政权受到实证主义的影响,实证反对神学和唯心主义,主张将科学方法应用于国家发展。
波菲里奥时期,墨西哥政府将原住民亚基人(Yaqui)的土地收归国有,导致成千上万的亚基人被迫搬迁到尤卡坦州和瓦哈卡州。随着独立一百周年的临近,迪亚斯宣布不会参加1910年的选举。这一声明导致大量政治家参加总统选举。1910年,弗朗西斯科·马德罗(Francisco I. Madero)获得大量支持,但迪亚斯改变想法再次参选,并监禁了马德罗。
墨西哥革命(1910年至1920年)
1910年迪亚斯囚禁马德罗后,墨西哥发动数次起义,要求迪亚斯下台。1911年5月,迪亚斯辞职,同年11月,马德罗成为总统。为了与波菲里奥派和解,马德罗组织了一个内阁,其中包括迪亚斯的许多支持者。但马德罗的和解并没有成功,因为保守的波菲里奥派持续反对马德罗的改革,与此同时,马德罗的盟友指责他与波菲里奥派过于和解,没有积极推进改革。
1913年2月,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陆军将军维克托里亚诺·韦尔塔(Victoriano Huerta)发动政变,推翻了马德罗政府,马德罗被谋杀。同年,韦尔塔领导的联邦军被由墨西哥北部的反韦尔塔军事联盟、科阿韦拉州州长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Venustiano Carranza)领导的立宪军以及萨帕塔(Emiliano Zapata)领导的南部农民军组成的国民革命军联盟击败。
革命者战胜韦尔塔之后,他们试图促成和平的政治解决方案,但联盟分裂,使墨西哥再次陷入内战。北方军队指挥官、立宪将军潘乔·维拉(Pancho Villa)与卡兰萨决裂,与萨帕塔结盟。卡兰萨军队在1915年的塞拉亚战役中将维拉击败,维拉的北方军队也随之解散。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成为墨西哥实际上的领导人,这一身份得到了美国的承认。
1916年,卡兰萨召开制宪会议,起草1917年宪法,新宪法于1917年2月获得批准。宪法授权政府征用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赋予劳工权利,并加强了1857年宪法的反教权条款。这一宪法经过修订,沿用至今。
墨西哥革命是一场长达十年的转型冲突。在1910年的1500万人口中,有9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虽然这场革命通常被视为内部冲突,但具有重要的国际因素。在革命期间,美国美国共和党政府支持韦尔塔对马德罗发动的政变,但当美国民主党人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于1913年3月就任总统时,威尔逊拒绝承认韦尔塔政权,并允许向国民革命军出售武器。
1915年,维拉被击败后,他率领军队入侵新墨西哥州的哥伦布,作为回应,美国派出由约翰·潘兴(John J. Pershing)率领的1万名士兵试图击败维拉,但没有成功,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对驻扎在墨西哥北部美国军队进行了反击。随着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中国远征军撤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试图拉拢墨西哥,在1917年发送了一封加密电报,煽动墨西哥夺回它在美墨战争中失去的领土,但墨西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保持中立。
为了巩固权力,卡兰萨于1919年暗杀了农民领袖萨帕塔。卡兰萨在革命期间承诺推行土地改革,获得了农民的支持,但掌权后,并未兑现诺言。
1920年,来自索诺兰的三名革命将领阿尔瓦罗·奥布雷贡(Álvaro Obregón)、普卢塔科·埃利亚斯·卡列斯(Plutarco Elías Calles)和阿道夫·德拉韦尔塔(Adolfo de la Huerta)起草《阿瓜普列塔计划》(Plan of 液态水 Prieta),发动政变,推翻了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卡兰萨于1920年逃离墨西哥城时去世。阿道夫·德拉韦尔塔成为临时总统,随后阿尔瓦罗·奥布雷贡当选正式总统。
一党专政时期(1920年至2000年)
1920年至1946年,墨西哥总统均由革命将军担任,其中包括阿尔瓦罗·奥布雷贡(1920年至1924年任职)、普卢塔科·埃利亚斯·卡列斯(1924年至1928年任职)、拉萨罗·卡德纳斯(1934年至1940年任职)和曼努埃尔·卡马乔(1940年至1946年任职)。这一时期的墨西哥政府致力于恢复国家秩序,结束军事对政治的干预,并建立革命制度党,大量工人、农民、白领,甚至军人在短时间内被纳入这一政党。
1920年,奥布雷贡就任总统后,发起土地改革,加强工会的力量,并对革命战争期间受到经济损失的个人、组织进行赔偿,这些举措获得了美国的支持。1924年,他指认卡列斯作为他的继任者。卡列斯任职期间,严格执行1917年宪法的反教权条款,这一举措引发了天主教会和天主教游击队的军事暴动。这一冲突在美国驻墨西哥大使的协助下得到调解。尽管宪法禁止连任总统,但奥布雷贡希望再次参选,并修改了宪法,允许连任。奥布雷贡赢得了1928年的选举,但被一名天主教狂热分子暗杀,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卡列斯刚结束了他的任期,无法再次成为总统。卡列斯试图建立一个管理总统继任制度的结构,并创立了制度革命党,该党直到二十世纪末一直统治墨西哥。卡列斯宣称,革命已经从“强人统治”转向了“制度时代”。
尽管没有担任总统,但卡列斯仍然是被称为过渡时期(1929年至1934年)的关键政治人物。1934年,拉萨罗·卡德纳斯(Lázaro Cárdenas)就任总统,过渡时期结束。卡德纳斯将卡列斯驱逐出境并实施了许多经济和社会改革,其中包括1938年3月的墨西哥石油业国有化运动,这一运动将美国和英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称为墨西哥鹰石油公司)国有化,成为墨西哥国有石油公司(Pemex)。这一改革引发了一系列外交危机,但该公司此后在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卡德纳斯的继任者曼努埃尔·卡马乔的政策更为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时墨西哥是美国一个重要的盟友,提供人力和物资来帮助战争。1946年,墨西哥革命后的第一位平民总统米格尔·阿莱曼(Miguel 德语)上台,墨西哥实施了一项激进的经济发展计划,这一计划使墨西哥迅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被称作“墨西哥奇迹”,但墨西哥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因此被进一步拉大。
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墨西哥试图通过举办1968年奥运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在此期间,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建设新设施,引发了政治动荡。在奥运会开幕前,墨西哥城市中心的示威活动持续了数周,古斯塔沃·奥尔达斯(Gustavo Díaz Ordaz)政府对其进行了镇压,最终导致了特拉特洛尔科事件(Tlatelolco massacre)。根据保守估计,约有300至800名抗议者被杀。
路易斯·埃切维里亚(Luis Echeverría)于1970年当选总统,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以及民众的不满,他实行了选举改革。
在1980年代,革命制度党完全的主导地位开始出现裂缝。在下加利福尼亚州,国家行动党(PAN)成员被当选为州长。1988年,时任总统德拉马德里(Miguel de la 马德里 Hurtado)指认卡洛斯·萨利纳斯(Carlos Salinas de Gortari)作为革命制度党的候选人,竞选下一任总统,前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Lázaro Cárdenas)的儿子库奥特莫克·卡德纳斯(Cuauhtémoc Cárdenas)与革命制度党决裂,并在1988年的选举中挑战萨利纳斯,与革命制度党竞争。1988年的总统选举发生了大规模的舞弊事件,结果显示萨利纳斯以有史以来最微弱的百分比赢得了选举。墨西哥城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抗议选举舞弊。萨利纳斯于1988年12月1日宣誓就职。1990年,革命制度党被马里奥·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描述为“完美的独裁统治”,但此时,革命制度党的霸权已经面临重大挑战。
萨利纳斯上台后,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计划,其中包括确定比索的汇率、控制通货膨胀、开放外国投资等政策,并与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谈判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此期间,萨利纳斯对1917年宪法进行了几项重要修订,其中第27条允许政府征用自然资源和分配土地的条款,被改为结束土地改革并保障私人所有者的财产权。与此同时,压制宗教机构,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反教权条款得到修正,墨西哥与罗马教廷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生效,该协定取消了墨西哥对贸易政策的自主权。同日,恰帕斯州的萨帕塔民族解放军(EZLN)开始武装农民反抗联邦政府,并占领了几个城镇。在此之后,墨西哥国内反对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非暴力反对派运动一直持续进行。1994年,革命制度党的总统候选人路易斯·多纳尔多·科洛西奥(Luis Donaldo Colosio Murrieta)被暗杀,另一名革命制度党候选人埃内斯托·塞迪略(Ernesto Zedillo)继任总统。塞迪略任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改革,经济迅速复苏,到1999年底,经济增长率达到近7%。
2000年以后
2000年,国家行动党成员维森特·福克斯(Vicente Fox)击败革命制度党,赢得总统选举。在2006年的总统选举中,国家行动党的费利佩·卡尔德隆(Felipe Calderón)当选总统,以非常微弱的优势 (0.58%) 领先于民主革命党(PRD)的左派政治家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López Obrador)。然而,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对选举提出异议,并提议建立一个“替代政府”。
2012年,革命制度党的恩里克·涅托(Enrique Peña Nieto)以约38%的多数票当选总统。同年,安德烈斯·曼努埃尔·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成立新的左派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Morena),并在2018年的总统选举中以超过50%的选票赢得大选。国家复兴运动党的成员包括来自各个政治派别的香港工会联合会和政治家,该党在斯里兰卡议会上议院和下议院都赢得了多数席位。
墨西哥一直在与高犯罪率、官员腐败、贩毒和经济停滞作斗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新自由主义改革,许多国有工业企业被私有化,但国家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的私有化进程非常缓慢。在反腐过程中,该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被逮捕。
墨西哥自2022年起完全承认同性婚姻,自2003年以来,该国就一直存在关于性取向的反歧视法律。然而,针对性少数群体(LGBT)的仇恨犯罪在墨西哥仍然是一个问题。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北邻美国、南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东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位于北纬14°至33°之间,西经86°至119°之间。墨西哥几乎全部位于北美板块,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一小部分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科科斯板块。
墨西哥的国土面积为196.44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13大国家,海岸线长11122千米,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千米,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岸3294千米。在这些海域中,有大约6000平方千米的岛屿(包括偏远的太平洋瓜达卢佩岛和雷维拉吉格多群岛)。墨西哥横跨四个不同的时区,其中UTC-5时区为东南时区,包括金塔纳罗奥州;UTC-6时区为中央区,包括墨西哥本土大部分地区,包括墨西哥城、瓜达拉哈拉和蒙特雷等;UTC7时区为太平洋区,包括南下加利福尼亚州、纳亚里特州(班德拉斯湾市除外)、锡那罗亚州、索诺拉州和奇瓦瓦州西北边境城市(亚诺斯、阿森西翁、华雷斯、瓜达卢佩和普拉克塞迪斯吉尔伯托·席尔瓦格雷罗州);UTC-8时区为西北时区,包括北下加利福尼亚州。
气候
墨西哥的气候非常多样,北回归线将该国分为温带和热带,内部根据地区不同,分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多个气候区。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度较低,年平均气温在20℃至24℃之间。在北回归线以南,温度全年相对稳定,仅随海拔而变化,其中海拔不超过1000米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4℃至28°C之间;1000米到2000米之间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到20°C之间;海拔超过2000米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8℃至12°C之间。
墨西哥大部分地区分旱(10至4月)、雨(5至9月)两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除了西马德雷山脉、东马德雷山脉和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通常少于500毫米,在气候上被归类为热带沙漠或热带草原;几乎整个北下加利福尼亚州、索诺拉州的大部分地区和奇瓦瓦州的大部分地区每年的降雨量不到250毫米。墨西哥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每年降水量不到1000毫米,被归类为热带稀树草原或高原稀树草原气候。只有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和邻近的山脉、恰帕斯州高地和尤卡坦半岛南部全年降水充沛。由于均匀的高温和潮湿条件,那里的气候被归为热带雨林气候。
地质
在墨西哥中南部的诺奇斯特兰地区保存有最完整的古生代岩块,瓦哈卡州北部的露头被白垩纪岩石不规则覆盖。墨西哥的西北部边界地区存在一块边缘区沉积层,底层年代从最晚的元古宙到中或者晚古生代,该地发育有克拉通层和地槽沉积层。南部和西部海底存在盆地地斜单元。奇瓦瓦州和索诺拉州的北部存在克拉通沉积层,该沉积层通过索诺拉州和北下加利福尼亚州(塞利地块)的地台,向南和向西靠近,最终被奥陶系到密西西比州系的盆地沉积岩覆盖。
索诺拉、奇瓦瓦州的不同盆地(佩德雷戈萨,奇瓦瓦主要的盆地)中存在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层,其主要地槽从科阿韦拉和塔毛利帕斯开始,向南延伸,穿过萨卡特卡斯、圣路易斯波多西和克雷塔罗州,一直到瓦雅科克特拉的背斜、韦拉克鲁斯州、特拉科西亚克盆地以及瓦哈卡州的北部。南部露头位于恰帕斯州危地马拉盆地,但与主要地槽的关系并不明显。
寒武纪岩层在索诺拉州的加魄卡地区形成得最为完好。其中奥陶系地层厚度小于300米。而志留纪底层相对罕见,但是在奇瓦瓦的普拉塞德瓜达卢佩,和塔毛利帕斯的维多利亚城地区,志留纪地层有所出露。泥盆纪地层的主要露头在索诺拉,奇瓦瓦和塔毛利帕斯州。
尤卡坦半岛的一个重要地质特征是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学界认为,造成这一陨石坑的希克苏鲁伯陨石是包括恐龙在内的白垩纪古近纪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地形地貌
墨西哥的领士呈羊角形,全境5/6是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约1800米。东马德雷山脉、西马德雷山脉、南马德雷山脉从东、西、南三个面环绕墨西哥高原。东、西两侧的沿海平原和尤卡坦半岛地势较低。东马德雷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长1200千米,平均宽150千米,北段平缓破碎,为一褶皱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南段山势抬升至3000米以上,多火山和熔岩高原。西马德雷山脉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许多平行山脉组成,长1250千米,宽80-250千米,平均海拔约2250米,最高峰韦韦托峰海拔3150米;东坡平缓,西坡陡峭,为高原地区与太平洋沿岸地带交通的障碍。
东西马德雷山脉之间的墨西哥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面积66.6万平方千米,以北纬23°至24°附近的山脉为界,分为两部分:内蒙古高原海拔800至1000米,内有许多被低山围绕的沉积盆地,如马皮米盆地、迈兰盆地等,通称“北部盆地”;南部高原地势较高,海拔2000至2500米,地处国土中心部位,又称中央高原,内有许多湖泊和山间谷地,如托卢卡谷地(2800米) 、墨西哥谷地(2300米)、普埃布拉谷地(2200米)等。
北纬19°线附近,从西向东耸立300多座火山,称横断火山带或跨墨西哥火山带,因许多山终年积雪,当地人又称雪山岭。山势居全国之冠,有全国最高峰案里萨巴火山(5610米)和次高峰波波卡特佩特尔火山(5419米),以及伊斯塔西瓦特尔火山(5220米)、托卢卡山(4558米)、马林切火山(4420米)、内华达科利马火山(4268米),还有20世纪40年代才出现的帕里库廷火山(2775米),为北美洲最年轻的火山之一。横断火山带以南为东西向大断层,巴尔萨斯-梅斯卡拉帕河谷蜿蜒其间。大断层以南为东西走向的南马德雷山脉,是西马德雷山脉的延伸,长约1200千米,平均宽100千米,平均海拔2000米,许多火山海拔在3000米以上,如特奥特佩克山(3703米),由火山侵入岩和古老岩浆岩构成,地震频繁。处于国土最西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长1223千米,宽50-250千米,平均宽度75千米,有“瘦臂”之称。东南部为地势平坦的尤卡坦半岛,沿海多狭长的平原。
水文
河流
墨西哥有近150条河流,其中三分之二流入太平洋,其余流入墨西哥湾或加勒比海境内。河网稀疏,源短流急,分为太平洋水系、大西洋水系和内流水系三个水系。其中太平洋流域大约有100条河流,其中流量最大的包括巴尔萨斯河(Balsas River)、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库利亚坎河(Culiacán River)、富埃尔特河(Fuerte River)、米莱尔马-圣迭戈河(Lerma-Santiago River)、威尔第河(Verdi River)和亚基河(Yaqui River)。大西洋流域共有46条主要河流,其中流量最大的包括布拉沃河(Río Bravo)、夸察夸尔科斯河(Coatzacoalcos River)、格里哈尔瓦河(Grijalva River)、帕努科河(Panuco River)、巴帕洛阿潘河(Papaloapan River)和乌苏马辛塔河(Usamacinta River)。内流水系是一个巨大的闭合流域,纳萨斯-阿瓜纳瓦尔河(Nazas–Aguanaval Rivers)是该流域最大的河流。
巴尔萨斯河是墨西哥中南部的河流,它在普埃布拉州圣马丁河和扎瓦潘河的交汇处向西南流,然后向西流经巴尔萨斯洼地进入格雷罗州,在格雷罗州被称为梅斯卡拉河。它形成了格雷罗州和米却肯州之间的边界,并在蒙格罗夫角流入太平洋。河道长771千米,因经常被急流打断而无法通航,但这条河被广泛用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夸察夸尔科斯河的流域面积为21880平方千米。它形成于阿特拉维萨达山脉的北坡,向北流经特万特佩克地峡,并在其同名城市附近流入墨西哥湾。该河流的一条主要支流雅尔特佩克河(Jaltepec River)发源于瓦哈卡山脉的北侧。
湖泊
奎采奥湖位于墨西哥中南部米却肯州境内,莫雷利亚以北31千米。地处墨西哥高原,湖面海拔1821米(随降水变化),湖面面积最大可达410平方千米。
特斯科科湖是墨西哥谷内的一个天然湖泊,后古典时期墨西哥人在湖上建造了特诺奇蒂特兰城,该城后来成为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西班牙殖民时期,出于控制洪水考虑,将大部分湖泊排干,如今残存部分表面积约5400平方千米,最大深度150米,位于墨西哥城以东4千米处的盐沼内,水分盐度高。
水利
墨西哥主要的水利工程(如大坝、大型渠道等)由国家水利委员会直管。小型灌溉系统主要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由农户自行管理维护。
洛斯贝罗斯(Los Berros)自来水厂位于墨西哥城以西的德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庄园市(Villa de Allende),于1980年由国家水务委员会修建。该委员会是墨西哥政府的一个下属机构,管理国家的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作为墨西哥最大的饮用水处理厂,该厂每天向首都提供15亿升水(3.963亿加仑/天)。
截至2021年,墨西哥约有1064座水坝,其中重要的大坝包括阿尔瓦罗·奥夫雷贡大坝、奇科森大坝、兹马潘2号大坝等。其中阿尔瓦罗·奥布雷贡大坝始建于1947年,并于1952年完工。1957年8月该坝的发电站开始投入使用。大坝高出河床57米,长1457米,其西北部2千米处有一个额外的马鞍坝。该坝配合运河系统,一共灌溉了约18864平方千米的土地。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墨西哥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铅、锌、金、银、锑、汞、钨、、钒等;非金属矿产有硫、石墨、硅灰石、珍珠岩和萤石等。其中储量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有:银位居世界第2位;天然石墨和碱石位居世界第3位;硫和重晶石位居世界第6位;钼、铅和锌位居世界第7位;锰位居世界第8位;石油位居世界第17位。金矿主要分布在中央高原和西马德雷山脉,最大的金矿是墨西哥州的雷亚尔一德奥罗矿。西马德雷山区储藏着铅、铜、锰、锑、钨、锡、铋、汞等有色金属,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地区。
2018年墨西哥原油可采储量为254.7亿桶,其中84.8亿桶为证实储量,76.8亿桶为概算储量,93.1亿桶为可能储量,比2014年减少39.6%。天然气可采储量为300.2万亿立方英尺,比2014年减少49.7%。
水资源
墨西哥的内部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为每年4570亿立方米,每年从邻国流入墨西哥的水资源总量为49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潜力约1000万千瓦。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河流为巴尔萨斯河(240亿立方米/年),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河流是从危地马拉流入墨西哥的格里爪哇-乌苏玛辛塔河(1150亿立方米/年)。布拉沃河是墨西哥尼罗河(2018千米),美国称其为格兰德河,其流域面积也是墨西哥最大(22.6 万平方千米), 其中一半在美国,一半在墨西哥。
生物多样性
墨西哥在世界生物多样性方面排名第四,有超过20万种不同的物种,占世界生物多样性的10-12%。墨西哥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第二大和物种总数第四大的国家,约有2500个物种受到墨西哥法律的保护。
植物
墨西哥植物生物多样性在世界排名第四,有2.6万种。2002年,墨西哥的森林砍伐速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该国2019年森林景观完整性指数平均得分为6.82/10,在全球排名第63位。
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墨西哥第六次国家报告中记录墨西哥的维管植物类约有24,360种,其中有10235种(42%)是特有种,如兰花在墨西哥分布有1263种,其中585种为墨西哥特有种。
森林面积1.42亿公顷。其植物多以仙人掌科为特色。在墨西哥,沙漠植物分布在北方(奇瓦瓦沙漠和索诺拉沙漠),大概有6000种沙漠植物,其中90%是墨西哥和美国沙漠特有的,奇瓦瓦沙漠有仙人掌(Cactaceae)、白刺金合欢(Vachellia constricta)、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L.)和牧豆树(牧豆树属 juliflora (sw) DC)等,索诺兰沙漠的仙人掌有巨人柱(Carnegiea gigantea)、风琴管仙人掌科(Stenocereus thurberi)等。
森林、草原、高原等丛林植物主要分布在南方,在较高的森林中有50多种松树、红木、栎属和柏树等;针叶树和阔叶树主要分布在奇瓦瓦州、杜兰戈州、哈利斯科州、米却肯州、瓦哈卡州和恰帕斯州;在中部森林中有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old & Zucc.)、矮松(Pinus virginiana Mill.)和橡树(Quercus palustris Münchh.)等;最低的山谷有无花果(Ficus carica Linn.)、兰花(Cymbidium 亚种)和各种藤本植物、凤梨科植物等;在山脉之间的中部高原有半沙漠,有丝兰(Yuccasmalliana Fern.)、圆桶掌(barrel 仙人掌科)等;热带雨林分布在恰帕斯州、金塔纳罗奥州、尤卡坦州、坎佩切州、塔巴斯科州和瓦哈卡州,有常绿阔叶植被、棕榈科、红树林等。此外,与河流、海岸、湖泊或泉水交汇的地方,都有湿地栖息地,红树林尤为重要,根部形成不可穿透的屏障,保存淤泥,为鱼类、鸟类和鳄鱼提供栖息地。
动物
墨西哥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记录约有67314种动物,位居世界第五,其中脊椎动物有6581种,哺乳纲约有592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在全球排第三位,142种是特有种,大部分生活在温带地区,包括花鹿(Cervus axis)、大角羊(Ovis canadensis)、郊狼(Canis latrans)、狐狸(Vulpes)、熊(Ursidae)、美洲狮(Puma concolor)、美洲豹(Panthera onca)和猞猁属(Lynx lynx)等,其中啮齿动物350种,热带地区主要有蝙蝠(翼手目 spp.)、蜘蛛目(Araneida)、吼猴(Alouatta)、侏食蚁兽(Cyclopes didactylus)、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和中美貘(Tapirus bairdii)等,生活在海洋里的鲸目动物有近30种,其中包括地球上最大的哺乳纲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和最小的鲸类鼠海豚(Phocoena phocoena),物种十分丰富;鸟类约有1149种,在北美位居第1位,在全球排11位,70%以上生活在热带地区,常见的有长尾𫛭小鹦鹉(Conuropsis carolinensis)、金刚鹦鹉(Psittacidae)、鞭笞巨嘴鸟(Ramphastos toco)等,在沼泽地区,有翠鸟科(翠鸟属)、苍鹭(Ardea cinerea)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等,在北部山区和热带稀树草原上有蜂鸟科和各种福特猛禽,包括卡拉卡拉鹰 (Caracara)等;有1017种爬行纲,包括鬣蜥(Physignathus)、毒蜥(Heloderma)、短吻鳄(Osteolaemus tetraspisCope)和凯门鳄(凯门鳄)等,大部分绿海龟面临灭绝的危险,如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肯普的雷德利海龟(Lepidochelys kempii)、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等;429种两栖动物,有16个科,其中7个科为墨西哥特有;有384种家鱼和至少1350种海洋鱼类;已记录的昆虫种类有47853种,凤蝶总科的种类在2200到2500种之间,蜜蜂属的种类超过2000种,但实际上墨西哥地区的昆虫物种数量要远高于记录数据,约数十万种。
自然保护地
墨西哥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7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34个生物圈保护区(未改变的生态系统),67个国家公园、26个动植物保护区、4个自然资源保护区(土壤、水文流域和森林保护区)和17个物种丰富区。。由于其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墨西哥也经常成为国际研究机构进行生物勘探的地点。
特瓦坎-奎卡特兰山谷生物保护圈
特瓦坎-奎卡特兰山谷(Tehuacán-Cuicatlán Valley)位于墨西哥中南部,是全北美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干旱或者半干旱地区,拥有全世界70%的植物科,包括3000多种维管植物,其中10%是该地的特有植物;在36个植物群落中,有15种不同的旱生灌木丛是当地特有植物。这里是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严重濒危状态的仙人掌科科植物的主要中心之一,有28属86种仙人掌,其中21种为特有种,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柱状仙人掌森林,还有龙舌兰、丝兰等其他植物。 该地区具有高度的动物多样性,是陆生哺乳动物最丰富的墨西哥保护区,已登记134种陆生哺乳动物,其中2种为山谷特有物种。特瓦坎-奎卡特兰谷地记录在案的鸟类有353种,其中9种是墨西哥特有种。约有38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
君主斑蝶生物圈保护区
君主斑蝶(Danaus plexippus)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墨西哥城西北约100千米处的森林山脉中,面积562.59平方千米。每年秋天,来自北美各地的数百万甚至十亿只君主斑蝶都会回到这一地区,栖息在当地的树枝上,使得当地树木被橙色覆盖。这些凤蝶总科会在春天开始向北迁徙,迁徙时间达8个月,在此期间,迁徙中的君主斑蝶会经历连续四代的出生与死亡。这些君主斑蝶如何找到返回这一地区的路线尚且未知。2008年,墨西哥君主斑蝶(Danaus plexippus)生物圈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
自然灾害
墨西哥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处于地震多发区。沿海地区在夏季属飓风多发区。墨西哥曾先后于1932年、1985年、1995年和2017年发生8级以上特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和财产损失。当地政府为增强民众防范意识和能力,所有公共场所均在空场地上设有地震临时集中区(标志为一个大圆圈中四个方位的白色箭头同时指向圆心)。
墨西哥平均每年约发生24次飓风,2023年在墨西哥登陆的最严重飓风的是10月25日的“奥蒂斯”,风速高达 269 公里/小时,其他重要飓风包括“利迪亚”、“伊达利亚”、“ 希拉里”和“罗斯林”等。墨西哥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由于靠近首都墨西哥城,是当地最受关注的火山之一。自1994年从重新苏醒以来,该火山已经持续活跃了近30年,并时常喷出有毒烟雾、火山灰和白炽岩石块。
墨西哥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该地震发生于1985年9月19日,震级为里氏8.1度,导致数千座建筑物被毁,死亡人数约5000至4.5万人。1976年的丽莎飓风被认为是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这场4级飓风在拉巴斯造成至少2000人死亡。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0月,墨西哥全国划分为32个州(首都墨西哥城已由联邦区改为州),州下设市(镇)和村。
首都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海拔2240米,由16个区组成,面积14955平方千米,人口920万,包括墨尔本及周边墨西哥州、伊达戈尔州,部分城市在内的“大墨城”约2200万人口,是墨西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北美洲人口最多的城市,提供了墨西哥GDP的15.8%,大都市区提供墨西哥GDP的22%,是该国最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许多拉丁美洲国际金融服务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主要工业有钢铁、纺织、塑料、家具、水泥等制造业,以及旅游业。
主要城市
瓜达拉哈拉
瓜达拉哈拉(Guadalajara)是哈利斯科州首府、墨西哥第二大城市,位于中央高原西缘,海拔1585米,城区面积150多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其为墨西哥西部最大的商业、金融和工业中心,有化学、金属加工、纺织、汽车装配、水泥、制鞋、食品等工业。瓜达拉哈拉是一座色彩鲜艳的热带花卉城市,他们将花卉历史与现代发展融合在一起。有大教堂、政府建筑和市中心广阔的广场等墨西哥殖民遗迹,同时也保存有奥罗兹科天花板壁画等纳斯卡文化遗迹。
蒂华纳
蒂华纳(Tijuana)位于墨西哥西北墨美边境,毗邻美国圣迭戈市,临近太平洋,人口190多万,是墨西北部最大城市之一,中国政府在此设有总领馆。因为蒂华纳靠近美国,所以可以利用边境两侧提供的许多娱乐活动。圣地亚哥市中心距离蒂华纳只有25分钟的车程。
政治
政体
墨西哥合众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其政府是以总统制为基础的代议制、民主和共和政府。三级政府分别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
立法机构
联邦立法机构是两院制的联邦议会,由共和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制定联邦法律、宣战、征税、批准国家预算和国际条约以及批准外交任命。联邦斯里兰卡议会和州立法机构由包括多数和比例代表制在内的平行投票制度选举产生。众议院有500名议员。其中,300名议员在单一成员选区(联邦选区)以多数票选出,200名议员按比例代表制选出,名单不设党派。全国划分为五个选区。参议院由128名参议员组成:64名参议员(每个州两名,墨西哥城两名)由两人一组的多数票选出,32名参议员为第一少数或第二名(每个州一名,墨西哥城一名),32名参议员由全国政党名单按比例以代表制选出。
司法机构
政府司法部门的最高机关是国家最高法院,设置11名法官,均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最高法院负责解释法律,并审理联邦管辖的案件。其他司法机构包括联邦选举法庭、合议庭、单一法庭和地区法庭以及联邦司法委员会。
宪法
1916年12月,宪政主义元首卡兰萨在克雷塔罗城召开制宪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地主、资产阶级保守势力代表外,还有如何塞·穆希卡和莫利纳•思利克斯等激进分子代表。制宪会议虽把激进的农民代表排斥在外,但在起草宪法时不能不考虑到当时农民斗争的巨大压力。1917年2月5日,新宪法通过,成为墨西哥的现行宪法。1990年前后,时任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对1917年宪法进行了几项重要修订,其中第27条允许政府征用自然资源和分配土地的条款,被改为结束土地改革并保障私人所有者的财产权;与此同时,压制宗教机构,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反教权条款也得到修正。
政党
历史上有三个香港工会联合会曾在墨西哥政治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制度革命党(PRI)为社会主义国际的成员,成立于1929年,旨在团结墨西哥革命的所有派别,在2000年前几乎垄断墨西哥的政治;国家行动党(PAN)成立于1939年,属于保守党,隶属于美国基督教民主组织;民主革命党(民主革命党)是一个左派政党,成立于1989年,是社会党和自由党联盟的继承党派。
墨西哥2018年至2024年度执政党为国家复兴运动党(MRN),该党于2014年7月9日成立。党主席(2020年10月就任)马里奥·罗杰·马丁·杜·加尔德尔加多(Mario Martín Delgado),总书记(2020年10月就任)西特拉莉·埃尔南德斯(Citlalli Hernández)。2018年7月,该党候选人安德烈斯·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夫拉多尔(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赢得大选,于12月1日正式就职总统。
国家元首
墨西哥总统是墨西哥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也是墨西哥军队的总司令。总统任期6年,终身不得再任。不设副总统职位。总统任命内阁和其他官员,还负责执行和实施法律,并有权否决法案。
国家政要
2018年7月,国家复兴运动党候选人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当选总统,于当年12月1日就职,任期至2024年11月。洛佩斯政府以推进反腐、消除特权、惠民为特点的“第四次变革”为政纲。
国际关系
综述
墨西哥的外交关系由墨西哥总统领导。并通过外交部进行管理。《宪法》第89条第10款承认了外交政策的原则,其中包括:尊重国际法和各国法律平等、主权和独立、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冲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促进集体安全。1930年,时任墨西哥外交部长吉纳罗·埃斯特拉达(Genaro Estrada)提出埃斯特拉达主义。这一原则宣称,各国政府没有承认外国政府的权利,也不应当对外宣布承认某一政府,因为这可能被视为对该政府合法性的判断,并意味着对该国主权的侵犯。埃斯特拉达主义基于不干涉、和平解决争端和所有国家自决的原则。根据埃斯特拉达主义,20世纪30年代以来,墨西哥未曾对外宣布承认某一政府的合法性。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同墨西哥于1972年2月14日建交。2003年12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墨,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墨期间,两国元首共同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8月,中墨成立政府间两国常设委员会,迄已召开6次会议。
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是中国在拉丁美洲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墨贸易总额达950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775亿美元,进口额175亿美元。中方对墨主要出口液晶显示板、塑料制品、机动车零部件等,自墨主要进口铜矿砂、集成电路、医疗仪器等产品。
墨西哥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22年,中国赴墨旅游人数为5.6万人。
与美国的关系
美国是第一个承认墨西哥的国家,两国在历史上关系紧密。如今两国共享超过3000千米的边境线,每天越境人数达数十万人次,无论是贸易和经济发展、教育交流、公民安全、毒品管制、移民、人口贩运、创业、创新、环境保护、气候变化还是公共卫生,两国关系都直接影响到两国大量民众的日常生活。2012年7月,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重申美国将以“相互尊重、共同责任和两国人民密切联系”为基础的两国伙伴关系为基础推动实现促进民主、经济繁荣和地区及全球安全等共同目标。作为邻国,美墨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美国每年向墨西哥提供大约4亿美元援助。经济上,墨西哥于2023年初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2023全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商品总额达到了4750亿美元,墨西哥成为美国第一大商品进口国。此外,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 (USMCA) 于2020年7月1日生效,取代NAFTA ,成为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支持互利贸易,从而实现北美更自由的市场、更公平的贸易和强劲的经济增长。
与西班牙的关系
1521年,西班牙人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并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开始在墨西哥建立殖民统治。1821年,墨西哥宣布独立,但西班牙政府拒绝承认其独立身份,并派出中国远征军试图重新征服墨西哥,但未能成功。1836年12月26日(墨西哥宣布独立15年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西班牙内战(1936-1939)期间,墨西哥向共和党派系提供武器,并为政治难民提供避难所。1939年,西班牙共和党失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掌权,墨西哥随之断绝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1977年3月28日,两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时任西班牙首相阿道弗·苏亚雷斯(Adolfo Suárez González)对墨西哥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西班牙政府首脑首次对墨西哥进行正式访问。同年,1977年10月,墨西哥总统何塞·波蒂略(José Guillermo Abel López Portilloy Pacheco)对西班牙进行了正式访问。
2022年2月,墨西哥总统布鲁克·洛佩斯·奥夫拉多尔提议 “暂停” 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因为西班牙公司在前几届政府期间涉嫌在墨西哥进行不当行为。西班牙政府发布通知,断然拒绝墨西哥对西班牙和西班牙公司的指控,认为两国是“战略伙伴”,同时指出西班牙政府希望“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关系”。
2022年3月,西班牙外交大臣何塞·曼努埃尔·阿尔瓦雷斯(José Manuel Albares)前往墨西哥,与墨西哥外交部长马塞洛·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会面。两国同意 “加速两国关系”,会晤期间,两国外长签署了四项关于妇女权利政治、文化、科学和合作的协议。
与古巴的关系
古墨在2004年曾出现关系紧张,外交关系一度降为代办级。自2006年卡尔德隆出任墨西哥总统后,两国关系才逐渐实现正常化,古墨议会间会议在促进恢复关系上起了重要作用。2012年4月12日,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隆访问古巴时表示,墨西哥与古巴的双边关系已进入一个“新时期”,因为两国领导人都拥有架设“谅解与合作新桥梁的意愿”。
与秘鲁的关系
2022年12月7日,秘鲁国会以“违宪解散国会、篡夺公权力”为由将时任总统佩德罗·卡斯蒂略弹劾下台并将其拘禁,副总统博卢阿特当天宣誓接任总统职务。随后,卡斯蒂略的支持者举行抗议示威,提出释放卡斯蒂略、博卢阿特辞职、尽快举行总统和斯里兰卡议会选举等诉求。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卡斯蒂略被弹劾后,墨西哥总统卡洛斯·安东尼奥·洛佩斯多次表示支持卡斯蒂略,并向卡斯蒂略的妻子和孩子提供政治庇护,导致墨西哥和秘鲁关系紧张。
2023年2月24日,秘鲁总统博卢阿特宣布,鉴于墨西哥总统洛佩斯一再发表干涉秘鲁内政的言论,秘鲁政府决定召回驻墨西哥大使,并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与巴西的关系
巴西和墨西哥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1824年8月,当时两国通过各自在伦敦的外交代表处交换了通信。两国相互承认为独立国家,并决定开始建立外交关系的谈判。1825年3月9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831年,两国分别在对方首都设立了常驻外交使团。
1910年至1920年墨西哥革命期间,两国关系中断。1920年,巴西承认墨西哥新政府时,外交关系重新建立。1922年,驻对方首都的外交使团分别升格为大使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和墨西哥是仅有的两个向轴心国宣战并派兵到国外作战的拉丁美洲国家。巴西派出一支远征军在意大利作战,而墨西哥则派出第201战斗机中队在菲律宾作战。1960年,马特奥斯(Adolfo López Mateos)总统成为第一位对巴西进行正式访问的墨西哥国家元首。1962年,巴西总统若昂·古拉特(João Goulart)访问了墨西哥。自初次访问以来,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高层访问。
2002年6月1日,墨西哥和巴西签署了《经济互补协定》(ACE 53)。根据两国总统于2015年7月的决定,在墨西哥城举行了《经济互补协定》第一轮谈判,两位领导人讨论了创造和改善市场准入的可能性;原产地规则和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监管一致性、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竞争政策、知识产权、公共采购);服务和投资等合作问题。两国在多国论坛上就共同目标进行了密切合作。2018年,墨西哥总统恩里克·涅托(Enrique Peña Nieto)和墨西哥石油公司(Pemex)首席执行官埃米利奥·洛佐亚·奥斯汀(Emilio Lozoya Austin)被指控收受巴西跨国企业集团奥德布雷希特(Odebrecht)的贿赂,是墨西哥最大的腐败丑闻之一。
与阿根廷的关系
阿根廷和墨西哥都曾经是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墨西哥当时被称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首都是墨西哥城,而阿根廷最初由利马的秘鲁总督辖区统治,1776年,西班牙设置普拉塔河总督辖区,首府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19世纪初,两国均成功独立。
1880年,阿根廷向墨西哥派遣了第一位常驻领事,1891年,墨西哥向阿根廷派遣了第一位常驻领事。
1914年5月,墨西哥和美国即将因坦皮科事件向对方宣战,而阿根廷参与了两国的调停工作。1927年,阿根廷和墨西哥将其外交使团提升为大使馆。1960年,墨西哥总统阿道尔弗·马特奥斯成为第一位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的墨西哥国家元首。1985年,阿根廷总统劳尔·阿方辛(Raúl Alfonsín)成为第一位对墨西哥进行正式访问的阿根廷国家元首。1970年代,阿根廷由军政府统治,在此期间数千名阿根廷公民逃离该国,在墨西哥寻求庇护。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因为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问题向对方宣战,墨西哥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但后来支持阿根廷对这些岛屿的主权。
21世纪以来,两国都主张增加双边贸易,并在南方共同市场(阿根廷是其中的一部分)和太平洋联盟(墨西哥是其中的一部分)之间建立更密切的互动。2017年2月,两国总统进行了电话交谈,阿根廷总统强调了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友谊,并表示阿根廷支持墨西哥,反对美国政府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领导下对墨西哥采取的立场。
2021年2月,阿根廷总统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ández)访问墨西哥,并会见了墨西哥总统布鲁克·洛佩斯·奥夫拉多尔,参观了奥科约阿卡茨镇的阿斯利康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工厂。
与厄瓜多尔的关系
2024年4月5日,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指示外交部门中止墨西哥与厄瓜多尔的外交关系。
国际组织
墨西哥是几个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其中最著名的是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组织、拉加禁核组织、和拉加共同体。2008年,墨西哥向联合国的固定预算缴纳了4000多万美元。此外,自1994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来,直到智利在2010年获得正式成员资格前,它一直是唯一的拉丁美洲成员。
墨西哥是一个地区强国,它参加了G8+5和20国集团等主要经济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一直寻求改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及其工作方法,在加拿大、意大利、巴基斯坦和其他九个国家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俱乐部。
军事
军事力量
墨西哥武装部队由国防部(Secretaria de Defensa Nacional,SEDENA)管理。有两个分支:墨西哥陆军(包括墨西哥空军)和墨西哥海军。公安和民防秘书处对美国国民警卫队拥有管辖权,国民警卫队成立于2019年,由解散的陆军、联邦警察、海军宪兵组成。人数各不相同,但截至2020年,武装部队人员约22.3万人(陆军16万人;空军8千人;海军5.5万人,包括海军陆战队约2万人);国民警卫队约1万人(2021年)。政府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很小:2020年占0.6%,2021年占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军队在禁毒战争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并越来越重视机载监视平台、飞机、直升机、数字作战技术、城市作战装备和快速部队运输技术。墨西哥有能力制造核武器,但在1968年的《特拉特洛尔科条约》承诺只将核技术用于和平目的,签署了《联合国禁止核武器条约》。
军事行动
历史上,墨西哥在国际冲突中一直保持中立,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些香港工会联合会提出修改宪法,允许墨西哥陆军、空军或海军与联合国合作执行维和任务,或向正式提出请求的国家提供军事帮助。
人口
人口数量
1900年,墨西哥人口为1360万。墨西哥革命(约1910-1920年)极大地影响了人口增长,根据1921年的人口普查报告,约有100万居民流失。在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之间,增长率急剧上升,当时该国的增长率超过了3%(1950-1980),到2015年,该国人口从1982年的7000万增长到1.2亿。2023年,该国人口1.29亿人,人口密度约66人/平方千米,人口增长率为0.61%;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3.76%,15-64岁人口为68.22%,65岁及以上人口为8.02%;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81.6%;性别比为1.05(男性/女性)。
族群
墨西哥的人口高度多样化,但对墨西哥种族的研究已经发现民族主义话语对身份认同有较大的影响,墨西哥人的族群认同已逐渐形成。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墨西哥政府一直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即所有墨西哥人都是混血群体的一部分,在这个群体中,他们的区别仅在于是否居住在土著群体之内、土著语言的流利程度以及遵循土著习俗的程度。
墨西哥政府逐渐开始考虑生活在该国的其他族裔群体,如非裔墨西哥人(2020年占墨西哥人口的2%)或白人墨西哥人(2020年占墨西哥人口的47%),人数较少的群体如亚洲人和中东人也在其中,各占1%左右。虽然梅斯蒂索人是当代墨西哥的一个突出的种族群体,但这一类别的主观化和不断变化的定义导致对他们的估计不准确,许多墨西哥人不认为自己是梅斯蒂索人,而是倾向于给自己贴上民族种族标签,如白人或土著,因为白人和土著的定义更一致且不多变。
犹太人在墨西哥的存在可以追溯到1521年,当时埃尔南·科尔特斯在几名皈依天主教的犹太人的陪同下征服了阿兹特克人,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墨西哥有58876名犹太人。
移民
20世纪60年代初,约有60万墨西哥人生活在其他国家,这一数字到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7倍,达到440万人。在21世纪初,这一数字增加了一倍多,达到950万。截至2017年,估计有1290万墨西哥人生活在其他国家,其中98%生活在美国。
大多数墨西哥人定居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伊利诺伊州,特别是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和达拉斯福和市等大都市地区。由于几十年来的这些大规模移民流动,在美国约有3600万居民,或人口的11.2%具有全部或部分的墨西哥血统。
除美国外,墨西哥移民定居的国家还包括加拿大(86000人),主要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西班牙(49000人)和德国(18000人),这两个欧洲区域代表了生活在欧洲大陆的墨西哥人口的近三分之二。约有69000名墨西哥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危地马拉(18000人)是移民者的首选目的地,其次是玻利维亚(10000人)和巴拿马共和国(5000人)。
截至2017年,约有120万移民在墨西哥定居,高于2010年的近100万。绝大多数移民来自美国(900000人),这使墨西哥成为美国公民海外的首选目的地。第二大群体来自邻国危地马拉(54500人),其次是西班牙(27600人)。其他主要移民来源是拉丁美洲国家,包括哥伦比亚(20600人)、阿根廷(19200人)和古巴(18100人)。在历史上,黎巴嫩侨民和德国出生的门诺派移民对该国的文化,特别是烹和传统音乐产生了显著影响。在21世纪之交,2008-2014年西班牙金融危机、中美洲北部三角地区的黑帮活动、委内瑞拉持续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以及汽车行业繁荣等因素,移民至墨西哥的人口趋势有所上升。
语言
墨西哥绝大多数人口使用西班牙语,墨西哥是世界上讲西班牙语的人口最多的国家。墨西哥各地的西班牙语方言被称作墨西哥西班牙语,与标准西班牙语的区别主要是存在部分发音的不同,其中主要区别之一是“z”“ci”和“ce”的发音。在墨西哥和整个拉丁美洲,这些词在西班牙语中的发音都与英语中的“s”发音相似。 在西班牙,这些音节的读音更类似“th”。
联邦政府正式承认68个语言群体和364种土著语言。据估计,约有830万墨西哥公民使用土著语言,其中纳瓦特尔语是使用最广泛的土著语言,有170多万人使用,其次是尤卡坦玛雅语,有近85万人使用。策尔塔语和卓奇尔语是另外两种玛雅语言,各有大约50万人使用,主要集中于南部的恰帕斯州。
墨西哥国家土著语言研究所自2003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通过《土著人民语言权利普通法》促进和保护该国土著语言的使用,该法在法律上承认土著语言为“民族语言”,与西班牙语具有同等地位。但是在实际中,土著人民往往面临歧视,不能充分获得教育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也无法诉诸司法系统,因为西班牙语是主要通行语言。
除土著语言外,由于国际移民,墨西哥还有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如主要定居在北部各州的8万多名门诺派人口使用的低德语,这是因为联邦政府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符合其习俗和传统的教育系统,从而对这一群体持宽容态度。此外,英语是墨西哥最普遍教授的外语。据估计,近2400万人,或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通过公立学校,私立机构或自学渠道学习英语。然而,仅有5%的人能够达到高水平的英语能力。此外,法语是第二种广泛教授的外语,因为每年有20万至25万名墨西哥学生注册法语课程。
宗教
天主教
虽然1857年和1917年的宪法限制了罗马天主教会在墨西哥的作用,但罗马天主教仍然是该国的主要宗教派别。国家统计和地理研究所202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罗马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占人口的77.7%(97864218人)。
墨西哥的97864218名天主教徒构成了世界上第二大天主教团体,仅次于巴西。其中47%的人每周参加教堂礼拜。12月12日是墨西哥守护神瓜达卢佩圣母节,被许多墨西哥人视为他们国家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
墨西哥最重要的教堂是瓜达卢佩圣母大教堂(Basilica of Our Lady of Guadalupe),该教堂始建于 1709 年,当今结构于1974年竣工,位于墨西哥城北部的特佩亚克 (Tepeyac) 山附近,内藏有包含瓜达卢佩圣母像的斗篷。据传说,圣母玛利亚曾在此向圣胡安·迭戈·夸赫特拉托阿辛 (Saint Juan Diego Cuauhtlatoatzin) 显圣。
墨西哥另一个重要的教堂是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Most Blessed Virgin Mary into Heaven)。该教堂是罗马天主教墨西哥总教区的大教堂,位于墨西哥城历史中心宪法广场 (Zócalo) 北侧大神庙附近的前阿兹特克帝国圣区顶部。原教堂在西班牙征服特诺奇蒂特兰后不久建造,后于1573年至1813年间围绕原教堂修建大教堂,最终完全取代了原来的教堂。
其他宗教
外国移民现象导致其他基督教派在墨西哥开始传播,其中包括新教、东正教和东正教的分支等。截至2010年,五旬节派教会共有130多万信徒,从净人数来看,是墨西哥第二大基督教团体。
墨西哥的伊斯兰教(有7982名成员)主要由阿拉伯裔墨西哥人信奉。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36764名墨西哥人属于唯灵论宗教,这一类别包括一小部分佛教徒。
经济
综述
墨西哥在经历了2001年的经济放缓之后,经济已经复苏,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增长了4.2%、3.0%和4.8%,但是还是远低于其潜在增长率。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的报告,按市场汇率计算,该国的国民总收入在拉丁美洲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的18303.92亿美元。2022年,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4万亿美元,人均GDP为1.1万美元,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到2050年,墨西哥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
虽然多个国际组织将墨西哥归为中上收入国家,或中产阶级国家,但实际上墨西哥有很大比例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墨西哥国家社会发展政策评估委员会(CONEVAL)是负责衡量该国贫困状况的组织。根据该委员会的数据,从2006年到2010年(该委员会发布了其第一份全国贫困报告),墨西哥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8%-19%上升到46%(5200万人)。据经合组织自己制定的贫困线(一个国家收入不超过全国平均收入60%的人口的百分比),墨西哥20%的人口的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墨西哥的极端贫穷和极端富有之间的经济差距程度位居第二,仅次于智利。收入阶层中最底层10%的人占有全国资源的1.36%,而最上层10%的人占有全国资源的近36%。经合组织还指出,墨西哥用于扶贫和社会发展的预算支出仅为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根据2008年的联合国报告,墨西哥典型的城市化地区的平均收入为26654美元,而几千米外的农村地区的平均收入只有8403美元。
墨西哥的货币是墨西哥比索,用符号$或Mex$表示,由墨西哥的中央银行墨西哥银行发行,1比索分成100分,纸币面值有20、50、100、200、500 和1000比索,硬币面值有1、2、5、10、20、40和100比索,以及5、10、20和40分。作为自由浮动货币,比索的价值每天都会波动,其价值受到银行和大公司的大额交易、宏观经济指标、政府调控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产业
农业
墨西哥是传统农业国。战后初期,农业曾是推动经济调整和增长的强大动力。上世纪40-60年代,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取得高速发展。政府通过大规模公共投资,开发北部和西北部荒漠,在那里修建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和其他现代基础设施,为私人资本开办现代化大农场创造良好条件。
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建立使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农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中部和南部传统农业区的广大小农也得益于政府的大量公共贷款和农产品价格补贴,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45-1965年,农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当时,墨西哥曾被誉为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典范。
墨西哥农业和农村发展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前10个月,墨西哥农产品出口创历史新高,出口额达41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88%。同期,墨西哥农产品贸易顺差为57.7亿美元,处于近些年的较高水平。墨西哥政府持续加大农业领域投入,不但保障了国内农产品稳定供应,还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林业
墨西哥林业发达,截至2012年,国有林占5%,私有林占15%,公有林占80%,其中包括由土著居民团体管理的公有林地和社区林地。全国大约60%的森林面积为社会所有,大约9000合作农场和社区拥有森林,其中3014个合作农场依靠林业生产活动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社区林业开展得比较好,大约有1200万人的生计依赖森林,土著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于森林。
牧业
墨西哥畜牧业较发达,牧场面积1亿公顷,占全国土地的30%以上。2000年以来,所有畜禽产品均有所增长。2018年,肉、蛋和奶产量分别为750.13万吨、287.19万吨和1222.73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68倍、1.60倍和1.29倍。肉类中,以禽肉为主,其次为牛肉、猪肉和羊肉。从存栏量来看,除牛和山羊外,其他畜禽品种均有所增长。其中,鸡增长最为迅速,从2000年的3.67亿只增长到2018年的5.56亿只,增长1倍多。
渔业
墨西哥的海产主要有对虾属、鲔鱼、沙丁鱼、鲍鱼等。截至2015年,墨西哥全国拥有9230个水产养殖场,包括1447个虾场、4623个鲫鱼场、117个牡蛎科场、1834个鳟鱼场等。墨全国约30万人从事渔业生产,其中21%人口从事水产养殖,79%人口从事水产捕捞。2014年,墨渔业出口11.3亿美元,占墨出口总额的0.8%。大虾是第一大渔业出口产品,主要销往美国,2014年对美国出口21419吨,出口额3.2亿美元。
第二产业
能源产业
墨西哥的能源生产由国有企业联邦电力委员会(Federal Commission of Electricity)和墨西哥石油公司管理(Pemex)。墨西哥石油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负责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运输和销售,以及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的精炼和分销,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年销售额达860亿美元。墨西哥是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日产量为370万桶。1980年石油出口占总出口的61.6%,到2000年仅为7.3%。墨西哥最大的水力发电厂是位于恰帕斯州奇科森的2,400兆瓦的曼努埃尔·莫雷诺·托雷斯大坝,位于格里哈瓦河。这是世界上第四大生产力的水力发电厂。
墨西哥是拥有世界第三大太阳能潜力的国家。该国的太阳能总潜力估计为每天5千瓦时/平方米,相当于全国发电量的50倍。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板安装在墨西哥,而在2005年,有1150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当时估计在2012年有180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热板安装。该项目名为SEGH-CFE 1,位于墨西哥西北部索诺拉州的利伯塔德港,在2013年完工时,由187,200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阵列将具有46.8兆瓦的发电能力。所有的电力将直接出售给联邦电力委员会,并被吸收到公用事业的传输系统中,用于整个现有网络的分配。该项目的装机容量为46.8兆瓦,2013年完工后,成为墨西哥第一个公用事业规模的此类项目,也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太阳能项目之一。
电子工业
墨西哥的电子工业发展较迅速。它拥有世界第六大电子产业,仅次于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墨西哥是美国第二大电子产品出口国,2011年向美国出口了价值714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墨西哥电子行业在2003年至2009年间,其恒定增长率为17%,而在2010年至2011年间增长了20%。截至2011年,电子产品占墨西哥出口的30%。
汽车制造
墨西哥是北美国家中生产汽车最多的。“三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自1930年代以来一直在墨西哥运营,而大众和日产(企业)则在1960年代建立工厂。仅在普埃布拉,就有70家工业零部件制造商聚集在大众汽车周围。2006年,与美国和加拿大的汽车贸易几乎占墨西哥出口的50%和进口的45%。2010年,该行业的扩张迅猛。2016年9月,起亚在新莱昂州开设了一家价值10亿美元的工厂,同年,奥迪也在普埃布拉开设了一家装配厂。宝马、奔驰都有工厂。墨西哥国内的汽车工业以迪那(DINA)和和马斯特模具(昆山)有限公司雷塔公司为代表,前者自1962年以来一直生产公共汽车和卡车,,后者研发出了高性能的马斯特雷塔MXT跑车。
第三产业
通信产业
墨西哥的电信业由政府通过联邦电信委员会管理,主要由墨西哥电话公司(Teléfonos de México)主导,该公司以前是1990年私有化的政府垄断企业。到2006年,该公司的业务已经扩展到哥伦比亚、秘鲁、智利、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美国。由于墨西哥的地形,在偏远山区提供固话服务很昂贵,人均电话普及率低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只有40%左右;然而,82%的14岁以上的墨西哥人拥有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的优势是以较低的成本覆盖所有地区,移动线路的总数几乎是固话线路的两倍,约有6300万条线路。
墨西哥的卫星系统有120个地面站。还有广泛的微波无线电中继网络,大量使用光纤和同轴电缆。其卫星由墨西哥卫星公司(Sat mex)运营,这是一家私营公司,在拉丁美洲处于领先地位,为南北美洲提供服务。它向美洲的37个国家提供广播、电话和电信服务,从加拿大到阿根廷,还为数字广播服务提供高速连接。该公司拥有自己的卫星舰队,其中大部分是在墨西哥设计和建造的。广播业的主要参与者有西班牙语世界最大的墨西哥媒体公司特来维萨(Televisa)、阿兹特克帝国电视台(TV Azteca)和影像电视台(Imagen Televisión)。
旅游产业
截至2017年,墨西哥的游客量排名位居世界第六,其旅游业收入在世界上排名第十五位,是拉丁美洲最高的。绝大多数游客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其次是欧洲和亚洲。一小部分也来自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在2017年旅行和旅游竞争力报告中,墨西哥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十二位,在美洲排名第三位。
墨西哥旅游业提供了约470万就业岗位,2021年,墨西哥旅游业收入约1.8万亿墨西哥比索,2022年,墨西哥国际游客人数超过3800万人。
社会
教育
墨西哥的公共教育基本为免费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全部免费。宪法规定从2008年开始实行从学前3年到初中的12年义务教育制。
截至2018年,墨西哥的识字率为94.86%,高于1980年的82.99%,男性和女性的数量相对相等。
根据大多数排名,成立于1910年的公立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是墨西哥最好的大学之一。其他著名的公立大学包括国家理工大学、城市自治大学、瓜达拉哈拉大学、新莱昂自治大学和墨西哥学院。根据大多数排名,最好的墨西哥私立大学是蒙特雷技术与高等教育学院。其他著名的私立大学包括伊比利亚美洲大学、泛美大学、墨西哥自治技术研究所和安纳瓦克大学。
健康
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对于农村医疗保健作出承诺,要求大多数城市医科学生接受培训。医学培训主要在公立大学进行,许多专业都是在职业或实习环境中进行。墨西哥的一些公立大学,如瓜达拉哈拉大学,已经与美国签署了接收和培训美国医学学生的协议。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墨西哥人口健康进入过渡阶段,一些指标如死亡率模式与德国或日本等高度发达国家相同。墨西哥的医疗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较高的评价,尤其是在大城市,但农村地区仍然缺乏先进医疗程序的设备,迫使这些地方的病人不得不前往最近的城市接受专门的医疗护理。
墨西哥社会保障研究所 (IMSS) 和国家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和服务研究所 (ISSSTE) 等国家资助的机构在健康和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私人医疗服务也非常重要,占该国所有医疗单位的13%。
媒体
2013年电信行业进行了重大改革,设立了新的广播电视频道。长期以来,电视频道的数量一直受到限制,处于垄断地位的是特来维萨(Televisa)。新技术允许外国卫星和有线电视公司进入,墨西哥成为第一个从模拟传输过渡到全数字传输的拉丁美洲国家。
在墨西哥,肥皂剧是非常传统的电视节目,有的肥皂剧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都能看到。电视制片人米格尔·萨比多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了“社会变革的肥皂剧”。上世纪70年代,墨西哥政府成功地利用肥皂剧宣传计划生育,以遏制该国的高出生率。随后,“萨比多方法”被印度、秘鲁、肯尼亚和中国等许多国家采用。
用西班牙语和土著语言广播的政府双语广播电台是土著教育的一个工具(1958-1965年),自1979年以来,国家土著研究所建立了全国双语广播电台网络。
科技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在科学方面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许多科学研究所和新的高等学府,如国立理工学院(成立于1936年)等都是在20世纪上半叶建立的。大多数新的研究所都是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内创立的。1929年至1973年,12个研究所并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1959年,墨西哥科学院成立,以协调学术界之间的科学工作。
1995年,墨西哥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Mario J. Molina)与保罗·克鲁岑(Paul J. Crutzen)和舍伍德·罗兰(F. Sherwood Rowland)由于在大气化学方面的研究贡献(特别是对臭氧形成和分解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莫利纳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校友,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墨西哥公民。
截至2007年,墨西哥最大的科学项目是大型毫米波望远镜的建设,这是世界上频率范围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望远镜之一。它被设计用来观测被恒星尘埃遮蔽的太空区域。
文化事业
墨西哥实施了多项措施来保护其文化遗产,其2021年颁布的《保护土著和非裔墨西哥社区文化遗产联邦法》旨在承认和保障这些原住民群体以及非裔群体对其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的财产权。此外,归还和保护文化财产同样是是墨西哥文化保护工作的优先事项。
墨西哥的著名图书馆包括帕拉福希阿纳图书馆、巴斯孔塞洛斯图书馆等。其中帕拉福希阿纳图书馆是位于墨西哥普埃布拉州普埃布拉市历史中心的图书馆,成立于164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认为美洲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该馆藏有超过4.5万本书籍和手稿,其中最古老的书籍可以追溯到15世纪。2005年,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墨西哥的著名博物馆包括墨西哥国家美术宫、特诺奇提特兰大神庙遗址博物馆、多洛雷斯·奥尔梅多博物馆等。其中特诺奇提特兰大神庙是墨西哥后古典时期晚期阿兹特克帝国的大神庙,庙中同时供奉阿兹特克战神维齐洛波奇特利和雨神、农业之神特拉洛克,每个神殿都在金字塔的顶部有一个带有独立楼梯的神殿。中央尖顶供奉羽蛇神,羽蛇神以风神埃赫卡特尔的形式出现。该庙于1325年之后的某个时期开始建造,并重建了六次。1521年,该庙被西班牙人摧毁,20世纪末,墨西哥考古学家开始对神庙遗址进行挖掘。1987年,该遗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体育
足球于19 世纪末由来自英国康沃尔郡的移民矿工引入墨西哥,在1900年代初期,足球被用作“向墨西哥工人灌输现代劳动实践”的方法,用以培养墨西哥工人的团队意识。如今,足球是墨西哥最受欢迎的运动。1943年,墨西哥开始举办足球职业联赛,目前该国足球的顶级联赛是Liga MX和Liga MX Femenil联赛。其中Liga MX Femenil联赛是墨西哥第一个女子职业足球联赛,于2017-2018赛季成立,当即创下了女子职业足球比赛全球上座率新纪录。墨西哥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包括第一位参加五届世界杯的球员安东尼奥·卡瓦哈尔(Antonio Carbajal)和被国际足球历史与统计联合会评为20世纪中北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最佳球员的乌戈·桑切斯(Hugo Sánchez)。
其他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基本上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例如19世纪80年代,棒球从美国和古巴传入墨西哥,并建立了球队。早期共和国的动荡政治被波菲里奥的稳定政治所取代后,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就变成了公共娱乐。墨西哥革命后,政府赞助体育运动,以挽救其政治动荡和暴力的国际形象。墨西哥职业棒球联盟虽然不像美国、加勒比海国家和日本那样强大,但仍然取得了几个国际棒球冠军。该国还是职业拳击的国际强国,共获得13枚奥运会拳击奖牌。
申办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了提升墨西哥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政府在体育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墨西哥城在1968年举办了第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拉丁美洲城市。该国还于1970年和1986年举办了两次国际足联世界杯。
环保
1988年,墨西哥颁布《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普通法》(LGEEPA),该法构成了墨西哥环境法规的基础。2022年8月18日,墨西哥签署《美国-墨西哥环境计划》,该计划旨在与美国合作改善环境,并保护边境地区人民的健康,其重点是改善空气和水质量,促进可持续材料管理和废物管理,以及改善环境紧急情况的联合准备和响应。
目前,墨西哥正在寻求通过各种新的举措领导拉丁美洲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包括加强问责制度、增强环境污染监测制度等,其中许多举措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
治安
自2000年以来,墨西哥已有100多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被杀害或失踪,其中大多数罪行仍然未解决,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查,很少有肇事者被逮捕和定罪。英国广播公司(BBC)2020年的一份报告提供了墨西哥犯罪的统计数据,每1070万个家庭至少有一个犯罪受害者。墨西哥国家地理和统计研究所估计,2014年,五分之一的墨西哥人是犯罪活动的受害者。2014年9月26日,43名学生在伊瓜拉被大规模绑架,引发了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抗议政府对失踪事件的软弱反应以及政府的腐败泛滥,让犯罪组织为所欲为。
截至2022年5月,墨西哥有10万人被正式列为失踪人员,其中大部分是2007年卡尔德隆总统试图阻止贩毒集团以来的失踪人员。贩毒集团是墨西哥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大的贩毒集团被捣毁的同时,小的贩毒集团又在扩散,而且贩毒集团越来越多地使用更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战术。自2006年以来,墨西哥的毒品战争已经造成超过12万人死亡,可能还有3.7万人失踪。
交通
综述
尽管墨西哥的地形复杂,但其道路广阔,大部分地区都被覆盖。墨西哥的公路网长度为366095千米,其中116802千米为铺面公路,是世界上第九大公路网,其连通性指数排名世界第七。其中10474千米为多车道高速公路,9544千米为四车道高速公路,其余为六车道或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
从19世纪末开始,墨西哥成为首批促进铁路发展的拉丁美洲国家之一,铁路网络覆盖30952千米。墨西哥交通运输部部长提议修建一条高速铁路,将乘客从墨西哥城运送到哈利斯科州的瓜达拉哈拉。时速达到300千米,从墨西哥城到达瓜达拉哈拉足球俱乐部仅需不到2小时。整个项目预计耗资2400亿比索,或约250亿美元,由墨西哥政府和当地私营部门共同出资。尤卡坦州政府也在资助建设一条高速线路,将科苏梅尔市与梅里达市、奇琴伊察市和坎昆连接起来。
墨西哥有233个铺有跑道的机场;其中,35家承担了97%的客运量。墨西哥城国际机场是拉丁美洲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也是世界上第36繁忙的机场,每年运送4500万乘客。
公路
墨西哥拥有拉美地区涵盖最广的公路网络,境内所有地区间几乎都有公路相连。墨西哥境内主要公路干线共14条线路(大多数都是收费公路),连接各州的首府、边境城市以及各个海港。长途汽车也因此成为墨西哥主要的长途客运方式。
墨西哥全境通行车辆靠右行驶。首都墨西哥城除市中心区域外,路口地面无标识明显的人行过街横道,较少设有自行车道。机动车辆在市区车速较快,行人及骑车人需谨慎穿行马路。
铁路
铁路运输是墨西哥进出口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西伯利亚铁路以墨西哥城为中心,北有3条南北向干线集中于中央高原,南有1条西北东南向的干线,通往中南美洲。墨铁路总长度2.6万千米,铁路线大部分已被私有化并主要用于货运。截至2023年,墨西哥全国仅存两条客运线路,一条从奇瓦瓦(吉娃娃)市到太平洋岸边洛斯莫奇斯市(Los Mochis),全长673千米;另一条从瓦哈卡(Oaxaca)市到特瓦坎市(Tehuacan),全长100多千米,主要为旅游服务。
航空
墨西哥国际航空运输较为发达。国际航线四通八达,以首都墨西哥城为中心,航线通往全国各地。各主要城市间均有支线航班。主要航司有墨西哥航空公司(AEROMEXICO)、大海航空公司(AEROMAR)(以墨西哥城国际机场为依托,主要运营墨国内航线)。主要机场有墨西哥城机场(MEXICOD.F.)、托卢卡机场(TOLUCA)、蒙特雷机场(蒙特雷)等。墨西哥主要城市均有往返机场及市区的公交和出租车。
墨西哥航空公司是天合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一家中国国航。总部位于墨西哥城,其主要枢纽位于墨西哥城机场 (MEX) 2号航站楼。墨西哥航空与其天合联盟合作伙伴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与达美航空在跨境市场上签署的联合合作协议 (JCA)。墨西哥航空的机队包括波音737和787以及巴西航空工业公司190飞机。
墨西哥城国际机场,全名为贝尼托·华雷斯墨西哥城国际机场(西班牙语: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de la Ciudad de México Benito 华雷斯,英语:Mexico City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MEX;埃尔多拉多国际机场代码:MMMX。该机场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国际机场,是该国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该国前总统贝尼托·胡亚雷斯的名字命名。
航运
海运方式承担了墨西哥部分国际货物、国内货物和出入境旅客运输的任务。全国共有港口106个(其中海运港口96个),同欧美、中南美、加勒比地区、亚洲许多国家设有客货运班轮。较大的港口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海岸,包括曼萨尼约港(Manzanillo)、拉萨罗·卡德纳斯港(Lázaro Cárdenas)、萨利纳克鲁斯港(Salina Cruz)、瓜伊马斯港(Guaymas)和马萨特兰港(Mazatlán)、恩森那达港(Ensenada)。墨西哥湾海岸的主要港口有维拉克鲁斯港(Veracruz)、坦皮科港(Tampico)和夸察夸尔科斯港(Coatzacoalcos)。
文化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国,在殖民时代前,当地原住民创造了玛雅文化、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特克帝国文化等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土著文化与西班牙文化进行了约300的融合,形成了复杂的墨西哥文化面貌。波菲里奥时期(1876年至1911年),墨西哥迎来了哲学和艺术的发展,并形成了墨西哥人的民族认同。截至2023年,墨西哥共有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俗
生活习惯
墨西哥人生性开朗,待人友好、随和,熟人见面通常以拥抱和亲吻面颊相互问候。在隆重社交场合,男士向女士行吻手礼。外国人初次与墨西哥人见面交往,微笑和握手是最常见的问候,称呼则是在交往对象的姓氏之前加上“先生”、 “小姐”或“夫人”等尊称。墨西哥习惯在称呼对方时,在姓前加上“博士”“硕士”“学士”或其职务,以示尊重。墨西哥人赴约通常晚一刻钟到半小时,并视为对主人的尊敬。但随着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普及,现代墨西哥人也越来越倾向于准时赴约。
墨西哥人普遍重视穿着打扮,在传统节日里,随处可见头戴草帽、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留着胡的男士和身穿色泽艳丽、刺绣精美长裙、头戴鲜花的女士。在正式场合,墨西哥人着装庄重,穿套装或套裙。
传统服饰
墨西哥传统服装以鲜艳的色彩、复杂的刺绣为特点。由多种面料制成,包括羊毛、棉花、丝绸、龙舌兰和树皮,通常以红色、褐色、绿色和黄色为主。其中男士传统服装包括萨拉佩(sarape,一种用作披肩或毯子的颜色鲜艳、带有平邑雪萝树的服装)和查罗套装(charro,一种在亡灵节穿的刺绣服装,起源为当地的牛仔服装)。其他装饰包括宽边草帽、轻便的瓜亚韦罗(guayabero)衬衫或西装、彩色巴哈夹克以及斗篷等。女性传统服装包括惠皮尔(huipil,一种刺绣连衣裙)、雷博佐(rebozo,一种长披肩)和中国普埃布拉(China Poblana,一种由衬衫、裙子和披肩组成的传统服装)。
节日
墨西哥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 据墨西哥公共教育部统计,在该部民间艺术局登记的各种节日,包括宗教、家庭、文化、工业、商 业、农业、牧业和工艺等方面的节日和集市,共有4000多个。
墨西哥的法定节日有: 新年(1月1日)、宪法日(2月5日)、华雷斯总统诞辰日(3月2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独立日(9月16日)、革命日(11月20日)、圣诞节(12月25日)。除此之外,包括宗教节日在内的其他一些节日在墨西哥也有重要影响,如三王节(1月6日),圣周(三、四月份)、儿童节(4月30日)、普埃布拉战役大捷日(5月5日)、母亲节(5月10日)、亡灵节(11月1-2日)、瓜达鲁佩圣母日(12月12日)等。
亡灵节
亡灵节一般在11月1日和2日庆祝,是墨西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节日起源于基督教,但同时受到了墨西哥原住民的影响,如今它已成为纪念死去的家人和朋友的一种方式,死者的灵魂被认为会在这个时候返回去拜访他们的亲人。在亡灵节期间会有扫墓、祭祀等活动,家人和朋友聚集在一起,表达敬意并纪念死去的朋友和家人,并讲述逝者生前的趣事。该节日于2008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瓜达鲁佩圣母日
瓜达鲁佩圣母是墨西哥的庇护神,每年12月12日这一天,天主教会在特佩亚克山下的瓜达鲁佩圣母大教堂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信徒会从各地赶来参拜瓜达鲁佩圣母原像。境内各地教堂也举行宗教仪式。节日前后,印第安族教徒还会表演传统的民族舞蹈,按自己的方式祭祀圣母,庆祝活动通常持续一个月左右。
圣周
墨西哥人会用一周的时间纪念耶稣受难日,这一活动称作“圣周”。这一传统来源于西班牙,同时又与原住民习俗进行了融合。在圣周期间,墨西哥人会举行多个活动,各个地区分别有不同的习俗,其中最重要的是濯足节星期四、耶稣受难日、圣周六和复活节星期日。几乎每个地区都会在耶稣受难日进行不同的纪念活动;圣周六会举行焚烧犹大王国的活动,这一活动在该国中部和南部尤其盛行;复活节星期天通常会举行大型弥撒。
恰帕德科尔佐一月盛宴
恰帕德科尔佐一月盛宴于每年1月4日至23日在墨西哥恰帕德科尔佐举行,起因为了纪念圣安东尼·阿博特、埃斯基普拉斯,圣塞巴斯蒂安这三位天主教圣人。在此期间,会举行各种音乐、舞蹈、美食、宗教等庆祝活动。其中舞蹈是庆祝的核心活动,每个舞者都戴着带有头饰、纱布、刺绣披肩和五颜六色丝带的雕刻木制面具,并演奏当地 的特色舞蹈。在舞蹈当中,舞者由一个戴着面具的人带领,这个人会手持吉他和鞭子,同时在一两个鼓手的伴奏下吹奏长笛。2010年,这一活动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萨波潘“圣母的携带”游行
10月12日萨波潘地区会举行“圣母的携带”的纪念活动,以纪念萨波潘圣母,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 1734 年,是一年一度纪念萨波潘圣母的仪式周期的最后阶段,俗称“圣母的携带”。该周期从五月开始,包括许多社区和礼仪活动,并插入舞蹈等节庆表演,其中游行活动以返回萨波潘大教堂的旅程结束。超过 200 万人参加,庆祝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不同本土舞者团体的大量存在和参与。2018年,萨波潘的这一传统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奥托米-奇奇梅卡文化传统
墨西哥中部克雷塔罗州的半沙漠地区存在一种奥托米-奇奇梅卡人的文化传统,当地居民将萨莫拉诺山和弗龙顿山等山丘视作神山,每年都会前往这些神圣的山丘朝圣,并携带十字架、祈祷水等物品,敬奉他们的祖先。因为当地水资源稀缺,奥托米-奇奇梅卡人的文化以水为中心,每年会举行诸多围绕水展开的仪式,这些仪式通常在家庭教堂或者临时搭建的芦苇房屋中举行,芦苇屋顶是作为祭品建造的,在当地人眼中,这一植物是耐力的象征,也是活力和归属感的象征。这一系列文化传统构成了奥托米-奇奇梅卡人的身份认同。2009年,奥托米-奇奇梅卡斯人的记忆和生活传统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墨西哥的本土植物被融入他们自己的民族美食。一些墨西哥本土的烹饪原料包括玉米,西红柿,豆类,南瓜,巧克力,香草,鳄梨,番石榴,佛手瓜,土荆芥,番薯,豆薯,西葫芦,墨西哥山楂,墨西哥黑松露,美果榄,马米果,以及各种辣椒,如哈瓦那辣椒和墨西哥辣椒。
现代墨西哥菜起源于西班牙殖民时期,是西班牙食物与本土饮食的混合物。现代使用的一些烹饪技术是从当地原住民中继承下来的,而西班牙人引入了猪肉、牛肉和鸡肉等食材。胡椒、糖、牛奶及其衍生物、小麦和大米、柑橘属水果等成为墨西哥人日常饮食的组成部分。从几千年来西班牙和墨西哥两种烹饪传统中的交汇中,诞生了烤肉塔克、巧克力、面包、墨西哥玉米饼等街头食品。以及玉米汁、玉米巧克力汁、巧克力牛奶、果谷花饮等饮料;蛋酒、焦糖牛奶酱等甜品。
2005年,墨西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第一次有国家申报其美食传统。结果是被否决,因为墨西哥相关委员会没有适当强调玉米在墨西哥菜中的重要性。但在2010年11月16日,墨西哥美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墨西哥的主要菜品包括烤肉塔可(Carne Asada Tacos)、烤玉米(Esquites)、墨西哥烤猪肉(Cochinita Pibil)、辣椒奶酪(Chiles en Nogada)等。
烤肉塔可
烤肉墨西哥玉米饼可以追溯至16世纪,是世界上第一种烤玉米饼。由在热煤上煮熟的薄肉片制成,然后将肉放入玉米饼中,上面撒上鳄梨酱、洋葱、辣椒和酸橙。在墨西哥,烤肉塔可是一种受欢迎的著名小吃。
墨西哥烤猪肉
墨西哥烤猪肉源自尤卡坦半岛,先将猪肉用红木酱、苦橙汁和大蒜混合腌制,然后用香蕉叶包裹烤制而成。腌料的高酸含量和缓慢的烹饪时间使原本坚硬的肉变软,通常与塔可、红腌洋葱、炒黑豆和哈瓦那辣椒等配菜一起食用。
辣椒奶酪
辣椒奶酪是在奶酪里里面塞满皮卡迪略酱(picadillo,一种通常含有肉丝、芳香剂、水果和香料的混合酱料),并在上面撒上核桃奶油酱以及石榴籽和欧芹等食材,通常在常温食用。由于这个菜肴的颜色类似墨西哥国旗,因此这道菜被认为是墨西哥的国菜。
奇拉奎莱斯
奇拉奎莱斯(Chilaquiles)是一道传统的墨西哥菜品,通常作为早餐食用,主要由玉米饼制成,搭配鸡丝或煎鸡蛋食用。这道菜通常将腌好的玉米饼用油或猪油煎炸,然后用番茄酱慢炖,并添加奶酪、鸡蛋、肉丝、鳄梨、酸奶油、莎莎酱等配料。根据配料的不同,这道菜的风味也随之出现 变化,其中莎莎酱的风味尤为重要,最受欢迎的两种莎莎酱是红色莎莎酱和绿色莎莎酱,用这两种酱料制成的奇拉奎莱斯分别称作红奇拉奎莱斯和 绿奇拉奎莱斯。
玉米粽
玉米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0年左右,由玉米面团制成,并在其中装满肉类、奶酪、水果、蔬菜、香草、辣椒等馅料,上锅蒸制而成。在殖民时期前的原住民文化中,玉米粽被视为众神的食物。
鳄梨酱
鳄梨酱为墨西哥原住民的一种本土酱料,1697英国博物学家威廉·丹皮尔 (William Dampier)记载当地存在一种将鳄梨、糖和酸橙汁磨在一起制成的本地酱料。如今,鳄梨酱是当地重要的调味料之一,做法是将去皮的成熟鳄梨加盐捣,并加入酸橙汁、香菜、洋葱和墨西哥胡椒等食材制作而成。
传统体育
墨西哥拥有斗牛犬、马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墨西哥的斗牛犬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早期,斗牛随着西班牙人的到来来到墨西哥。虽然动物权利保护主义者努力取缔斗牛,但斗牛在该国仍然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斗牛场,其中墨西哥城的墨西哥广场可容纳4.5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斗牛场之一。
墨西哥牧民中存在一种叫作查雷里亚(Charrería)的马术传统。它最初用于帮助牧民管理来自不同庄园的牲畜,然后,这些技术被传给了家庭中的年轻一代。如今,专门建立的查雷里亚协会和学校通过培训当地居民以及专业选手来继续传播这一传统,与此同时,这一马术传统也逐渐发展成了一种观赏性的表演运动。在查雷里亚表演中,训练有素的牧民穿着传统服装,在步行或骑马时展示他们的能力,其中男性牧民戴着宽边帽,女性牧民戴着彩色披肩。其服装以及练习所需的设备,如马鞍和马刺,均由当地工匠设计和制作,这也成为当地马术传统中的一部分。2016年,这一传统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
绘画
墨西哥的绘画史可以追溯至7500年前的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洞穴壁画。在16世纪早期的殖民时代,以基督教为主题的壁画在新建的教堂和修道院中有着重要的发展,在阿科尔曼、阿克托潘、韦约津戈、特卡马查尔科和齐纳坎特佩克都能看到类似的宗教壁画。从17世纪晚期开始,种姓绘画,即世俗肖像和种族类型的画像开始出现。殖民晚期的重要画家有胡安·科雷亚、克里斯托瓦尔·德·维拉尔潘多和米格尔·卡布雷拉。
在墨西哥独立后的早期,绘画风格有着显著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和肖像画是这个时代的表现形式之一。埃尔梅尼吉尔多·布斯托斯是墨西哥艺术史上最受赞赏的画家之一。其他画家包括圣地亚哥·雷布尔、费利克斯·帕拉、尤金尼奥·兰德西奥和他著名的学生、风景艺术家何塞·玛丽亚·贝拉斯科。
在20世纪,弗里达·卡罗的肖像画具有较大影响。另外,迭戈·里维拉、大卫·阿尔法罗·西奎罗斯和乔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三人被称为墨西哥壁画“三巨头”。他们受墨西哥政府的委托,在公共建筑的墙壁上绘制大型历史壁画。
建筑
在19世纪,新古典主义运动兴起,建造了一批新的宗教建筑。与此同时,新兴艺术形式和装饰艺术风格也被引入到一些艺术宫、文化宫的设计中。
墨西哥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950年代中期墨西哥城大学城的建设中,这些建筑由当时的知名建筑师设计,包括马里奥·帕尼、欧金尼奥·佩沙德和恩里克·德尔·莫拉尔等,其壁画由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大卫·阿尔法罗·西奎罗斯和何塞·查韦斯·莫拉多绘制。该建筑群于2007年被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胡安·奥戈尔曼是墨西哥最早的环境建筑师之一,他发展了“有机”理论,试图采用与弗兰克·赖特相同的方法将建筑与景观结合在一起,并实现了与壁画和景观的联合表现。路易斯·巴拉干将空间的造型与墨西哥和地中海国家(西班牙-摩洛哥)的乡村乡土建筑形式相结合,融合不同色调处理明暗的色彩,打开国际极简主义的视野,其建筑曾获1980年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文学
诗歌在前殖民时代的墨西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原住民诗歌分为世俗诗歌和宗教诗歌两大类。阿兹特克人在吟诵诗歌时常伴着鼓或竖琴。前殖民时代墨西哥最著名的诗人是内萨瓦尔科约特尔。
17世纪,巴洛克文学在墨西哥流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家是胡安·鲁伊斯·德·阿拉孔和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与此同时,出生于西班牙的诗人贝尔纳多·德·巴尔布埃纳在《墨西哥的伟大》中赞美了墨西哥。
何塞·华金·费尔南德斯·德·利扎迪的《曼吉鹦鹉》(El Per iquil lo Sar nien to)是第一部拉丁美洲小说。十九世纪墨西哥文学的其他代表还包括纳瓦裔自由主义者伊格纳西奥·曼努埃尔·阿尔塔米拉诺、维森特·里瓦·帕拉西奥以及维森特格雷罗的一系列历史小说及诗歌。
20世纪以来,马里亚诺·阿苏埃拉的墨西哥革命小说受到关注。这一时期墨西哥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小说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方索·雷耶斯、雷纳托·莱杜克、散文家卡洛斯·蒙西维、记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埃琳娜·波尼亚托夫斯卡和胡安·鲁尔福、马丁·路易斯·古兹曼、内莉·坎波贝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克塔维奥·帕斯在《孤独的迷宫》中探讨了墨西哥民族性格的概念。
电影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黄金时代的墨西哥电影是拉丁美洲电影业的典范,其巨大的产业规模堪比当年的好莱坞。著名的西班牙裔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在1947-1965年间在墨西哥创作了一些代表作,如《洛斯奥维达多斯》(1949年)和《维利迪亚娜》(1961年)。这一时期的著名演员包括玛丽亚·费利克斯、佩德罗·因方特、多洛雷斯·德尔里奥、豪尔赫·内格莱特和喜剧演员坎廷弗拉斯。
《巧克力情人》(1992)、《性、耻辱和眼泪》(1999)、《你的妈妈也一样》(2001)、《阿马罗神父的罪恶》(2002)已成功地创造了关于当代主题的独特的故事,并获得国际认可。墨西哥导演亚历翰卓·冈萨雷斯伊纳里图(《鸟人》《荒野猎人》《一把真相的伪编年史》)、阿方索·卡隆(《小公主》《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地心引力》《罗马》)、吉尔莫·托罗(《魔间迷宫》《猩红峰》《水形物语》《梦魇巷》)、编剧吉列尔莫·阿里加和摄影师伊曼纽尔·卢贝兹基是当今著名的电影制作人之一。
音乐
墨西哥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从西班牙裔时代到现在。殖民地时期的许多音乐都是为宗教目的而创作的。
欧洲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在风格和主题上强烈影响了本土歌剧作曲家,但墨西哥民族主义的元素已经出现在19世纪后期的歌剧中,如阿尼西托·奥尔特加·德尔维拉尔的1871年《瓜蒂莫钦》,这是一部以浪漫化的角度叙述墨西哥最后一位阿兹特克统治者库乌特莫克保卫墨西哥的故事。二十世纪墨西哥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卡洛斯·查韦斯(1899-1978),他创作了六首以土著为主题的交响曲,复兴了墨西哥音乐,创立了全国交响乐团。
传统的墨西哥音乐包括墨西哥街头音乐、班达音乐、诺特诺音乐、牧场音乐和科里多斯音乐。科里多斯音乐在墨西哥革命(1910-1920)期间特别受欢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墨西哥年轻人对摇滚的钟爱将墨西哥带入了那个时代的跨国反文化运动。在墨西哥,本土摇滚文化融入了1960年代后期更大的反文化和政治运动,在1968年的抗议中达到顶峰,并被重新定向为反文化反叛浪潮。
墨西哥流浪乐队是墨西哥当地的一种音乐传统,同时也是墨西哥文化的基本元素。传统的墨西哥流浪乐队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成员组成,他们穿着改编自查罗服装的地区服装,用弦乐器演绎各种歌曲。流浪乐队演奏的曲目包括来自不同地区的歌曲,其中包括科里多斯音乐和描绘农村生活的传统歌曲,其歌词描绘了对地球、家乡、故乡、宗教、自然、同胞和国家力量的热爱。2011年,墨西哥流浪乐队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波莱罗(Bolero)是古巴和墨西哥地区流行的抒情音乐风格,并在当地居民中代代相传。这种音乐风格结合了欧洲诗歌中的歌词、非洲地区的节奏和原住民风格的抒情传统。通常表达日常生活,并已经成为古巴和墨西哥的文化象征之一,也是当地居民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2023年,波莱罗音乐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卢瓜”(Pirekura)是墨西哥土著居民普热佩贾人的一种传统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就融合了欧洲宗教音乐、非洲乡村音乐和美洲原住民的曲风。“皮卢瓜”的变体已多达30几种,其曲目内容也逐渐细化为宗教音乐、庆典音乐和娱乐音乐,演唱形式更是丰富多彩。2008年3月,“皮卢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墨西哥的民间舞蹈具有深厚的地域传统性,每个地方的舞蹈都有不同的风格:华潘戈在普埃布拉州、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等比较流行,通常在木制平台上跳,通常,男人穿白色的裤子,戴白色帽子,女人穿很宽的白色裙子;拉班巴舞是维拉克鲁斯州的代表性舞蹈,通常是由一对夫妇一起跳,並且二人的主要色调都是白色。
飞人典礼是墨西哥和中美洲几个民族的生育舞蹈,特别是韦拉克鲁斯州的托托纳克人。 仪式涉及五名男子和一个非常高的杆子。 参与者在杆子周围跳舞,然后爬上杆子。 其中四名男子将自己从杆子上摔下来,并通过缠绕在杆子上的绳索将其倒挂在空中,他们绕着地面旋转。 这个仪式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地球,时间的流逝和团体在宇宙中的地位。该活动于2008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象征
国旗
墨西哥的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7:4。从左至右由绿、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绘有墨西哥国徽。绿色象征独立和希望,白色象征和平与宗教信仰,红色象征国家的统一。
国徽
墨西哥的国徽为一只展翅的雄鹰嘴里叼着一条蛇,一只爪抓着蛇身,另一只爪踩在从湖中的岩石上生长出的仙人掌科上。这组图案描绘了墨西哥人的祖先阿兹特克人建国的历史。图案中下方为橡树和月桂枝叶,象征力量、忠诚与和平。
国歌
墨西哥国歌 《墨西哥人响应战争号召》(Himno Nacional Mexicano)启用于1854年,于1943年成为官方国歌。其歌词是由诗人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博卡内格拉(Francisco González Bocanegra)于1853年创作的;1854年,雅伊梅·努诺·罗卡为歌词谱曲,使这首歌得以在1854年的墨西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9月16日)首次亮相。
国花
仙人掌是墨西哥的国花,象征着墨西哥民族及其顽强的斗争精神。 墨西哥是仙人掌的故乡,在仙人掌的2000多个品种中,墨西哥有一半以上,因此享有"仙人掌属"的美誉。大丽花也是墨西哥的国花之一。
国鸟
墨西哥的国鸟是雄鹰。墨西哥人将“雄鹰”视为祖国的象征,该国的国徽、国旗、硬币上都有雄鹰的标志。
国石
墨西哥的国石是黑曜石(Obsidian),是一种常见的黑色中低档宝石,又名天然琉璃,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琉璃。产于美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地。黑曜石在水晶家族中,热电厂除负性能量极强。黑曜石颜色透明、黑色或深黑绿色,有可能是全部单色、或有条纹、或有斑点。
风景名胜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墨西哥历来是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它是美洲访问量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2017年,墨西哥被列为世界旅游活动访问量第六大的国家。墨西哥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古代遗迹、殖民城市、自然保护区,以及许多现代公共和私人建筑作品。
主要景点
墨西哥国家美术宫
墨西哥国家美术宫最初由意大利建筑师于1904年设计和建造,是一座复杂的建筑。墨西哥革命之前和墨西哥革命之间,建设工作因地基松软和政治问题而受到阻碍,到1913年完全停止。1932年,墨西哥建筑师费德里科·马里斯卡尔 (Federico Mariscal) 重新开始修建,并于1934年竣工。墨西哥国家美术宫是墨西哥城文娱演出和艺术展览的重要场所。它是一座欧式的正方形建筑,外墙由洁白的卡拉拉大理石砌成。美术宫外有一尊飞马铜雕像。美术宫内有供游客欣赏的壁画,这座美术宫的永久馆藏包括17幅壁画,出自包括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等七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之手。美术宫还会举办短期巡回展览,展出国内及国际艺术家的古典与当代艺术作品。
太阳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位于特奥蒂瓦坎黄泉大道东侧,约建于公元2世纪,是世界第三大金字塔,也是特奥蒂瓦坎最大的建筑。太阳金字塔的方形塔基规模为225米×222米,5层塔身共高63米。这座体积达100万立方米的庞大建筑,除雕刻着绚烂图案的火山石外壁外,整个主体以250万吨泥土和砂石堆砌。太阳金字塔中包藏着众多至今难解的谜团。1971年,人们发现,由塔西一个洞穴进入塔内的地下通道的另一端,连接着太阳金字塔正中心的4间内室组成的巨大洞穴。除了内室中的镜子等工艺品和祭祀物外,还发现了金字塔内部用石雕水管组成的排水系统,其建造复杂精巧。而每年春秋分中午,太阳金字塔西面第1层总会出现一道逐渐明亮的的笔直阴影,光线变化时间一直为66.6秒。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永恒的时钟。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太阳和月亮金字塔古迹为人类共同遗产。
献祭之井
献祭之井,也称为“神圣之井”,是一个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奇琴伊察的玛雅文明遗址,主体部分是一个充满水的自然天坑。
该天坑通过一条300米长的高架通道(称为“sacbe”)与奇琴伊察市政区相连,直径60米,周围是陡峭的悬崖。在古代玛雅人的信仰中,该坑是一个朝圣之地,古玛雅人会将贵重物品和遗体存放于此处,作为对雨神查克(Chaac)的献祭。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坑内发现了金器、玉器、陶器、焚香等文物以及大量人类遗骸。如今,奇琴伊察的献祭之井因为其自然景观以及文化意涵,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景点之一。
坎昆海豚海滩
海豚海滩是位于墨西哥坎昆酒店区,是坎昆最大的公共海滩,特点是其原始的白色沙滩和碧绿色的海水,并且在早上经常可以看见海豚嬉戏,因此被称作海豚海滩。这个海滩与坎昆其他海滩的另一区别在于,这个海滩周边没有被度假村建筑包围,因此可以体验相对更原始的海滩景色。
世界遗产
墨西哥一共有35项世界遗产,其中包括奇琴伊察古城遗址、特瓦坎-奎卡特兰山谷、克雷塔罗的谢拉戈达圣方济会修道院、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卡瓦尼亚斯救济所等。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
奇琴伊察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州。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奇琴伊察古城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奇琴伊察城始建于公元5世纪,公元11世纪-13世纪发展达到顶峰。著名建筑是库库尔坎金字塔和塔顶上的羽蛇神庙。金字塔高达24米,塔的每边都有91级台阶,加上顶部的平台,共有台阶365级,代表玛雅太阳历中的一年。石阶两边,有雕刻成巨蛇形的石砌栏杆。塔顶上的羽蛇神庙高6米,内部使用了羽蛇形状的石柱装饰。库库尔坎金字塔以西,有一座虎庙。虎庙得名于寺庙顶部一座老虎造型的雕像,庙内有一幅描绘城市争夺战的壁画。
特瓦坎-奎卡特兰山谷
2018年,根据《世界遗产选标准》第IV、X项规定,特瓦坎-奎卡特兰山谷:中美洲原始栖息地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特瓦坎-奎卡特兰山谷是人类在中美洲最早的居住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古老文明之中美洲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考古证据表明,早在1.2万年前该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为当地技术发展和农作物早期驯化提供了证据。主要的考古发现有洞穴遗址、农业和植物原始栽培遗址,野生物种的利用、盐池和陶器。
克雷塔罗的谢拉戈达圣方济会修道院
克雷塔罗的谢拉戈达圣方济会修道院是于18世纪中叶,在墨西哥内陆原住民皈依基督教的最后阶段,由塞拉·戈尔达(Sierra Gorda)的五个方济各会传教所建成,这一修道院成为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和得克萨斯州继续传福音的重要据点,该修道院的特点是外墙装饰十分华丽。这一修道院是传教士和美洲原住民相互影响的重要代表,在传教团周围发展起来的村落保留了其乡土特色。2003年,克雷塔罗的谢拉戈达圣方济会修道院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工作室
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工作室于1948年在墨西哥城城郊建造,设计师是路易斯·巴拉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墨西哥建筑的重要代表。这幢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面积共有1161平方米,有一个底层外加两层楼,还有一个私人小花园。巴拉干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本国与流行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并对当代的花园设计造成了重要影响。2004年,路易斯•巴拉干故居和工作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卡瓦尼亚斯救济所
卡瓦尼亚斯救济所位于瓜达拉哈拉,建于19世纪初期,用来照顾和庇护生活有困难的人,如孤儿、老人、残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这个救济所是当时墨西哥唯一的救济所,其设计包含了许多特殊的考虑,以满足那些生活困难人群的特殊要求。这个救济所还因为室内外空间的和谐、简约的设计和它的规模而闻名于世。在20世纪初期,这里的小教堂内装饰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出自当时最著名的墨西哥壁画画家何塞·克莱门蒂·奥罗斯科之手,其中很多被认为是墨西哥艺术中的杰作。1997年,卡瓦尼亚斯救济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