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博物馆(THE GU YUAN MUSEUM OF NING XIA),是一座历史文物征集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宁夏原州区西城路133号,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宁夏固原博物馆前身为固原县文物站,建于1984年1月,198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扩建的古墓馆和石刻馆落成,1998年调整文物库房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2014年在原陈列大楼基础上,对旧展览实施了提升改造。该馆主体建筑由陈列大楼、古墓馆、石刻馆、钟亭等组成。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现藏文物2万余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二级文物2008件(组),三级文物3816件(组),国宝级文物3件。该馆除了《千年固原丝路华章》基本陈列之外,还包括《隐形将军韩练成》《古墓馆》《石刻馆》主题展,每年都有举行临时展览。该馆举办社会活动,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出版学术专著,发表研究专题,参与项目课题,举办固博讲堂。
宁夏固原博物馆2009年就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是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首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研修基地,该馆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宁夏固原博物馆前身为原州区文物站。县文物站成立于1976年2月,与县文化馆合署办公。1979年8月与县文化馆分设,工作人员7名,年经费约5万元。1984年1月始建宁夏固原博物馆,直属自治区文化厅,县文物站并入。1985年始,国家先后投资250余万元,建造仿古陈列楼及办公楼等。198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设陈列部、保管部、办公室等,工作人员31人,其中馆员4人,助理馆员12人。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陈列楼2100平方米,文物库房及办公室1039平方米。年事业费12.3万元。馆藏文物9381件(初定国家一级文物约120件)。
1994年8月,扩建的古墓馆和石刻馆落成。1998年4月,调整宁夏固原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面积为3500平方米,总投资调整到562万元。2006年,4A级景区验收。2008年,国家文物局评定宁夏固原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2年至2022年,宁夏固原博物馆不断优化参观环境,增强服务能力。装修科普楼改善职工办公环境,维修古墓馆提升观众参观体验。2014年,在原陈列大楼基础上,对旧展览实施了提升改造,2016年,陈列大楼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固原市占代文明”,专题陈列“丝绸之路在固原”和“隐形将军韩练成”,改展提升后名为“千年固原丝路华章”。加固文物库房优化藏品存放环境,修缮院落围墙增强文物安全防护能力,博物馆安全平稳运行,改扩建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尤其是陈列大楼提升改造项目,极大提升了宁夏固原博物馆的参观服务环境和展陈内容。同时,对843文物进行了3D数字化采集及后期数据加工制作,实施“5个1”工程,即搭建了1套博物馆智慧管理基础平台、建设了1套序厅文物互动大屏系统、开发制作了套虚拟展馆资源、完成了1套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教育服务系统和2个课程、搭建了1套文物无损监测及分析管理平台,完成了6000件馆藏文物基本信息数据制作及录入,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方位布局
馆主体建筑由陈列大楼、古墓馆、石刻馆、钟亭等组成。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陈列大楼为四角攒尖宝刹式仿唐结构建筑,面积为4587.3平方米。古墓馆坐落在主展厅南侧,为“E”字形长廊与方亭构成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为1755平方米。石刻馆回廊式仿古建筑,坐落在主展厅北侧,建筑面积为1480平方米。
展览陈列
基本陈列
“千年固原丝路华章”,该展览精选固原本地出土的2280件(组)珍贵文物,展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展览将固原通史与丝路主题有机结合,将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互为印证,充分反映了古代固原历史发展的脉络,使丝绸之路在固原的发展轨迹有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固原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得以凸显。《千年固原 丝路华章》于2016年完成提升改造,反映了固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2017年5月18日,该展览荣获“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
该展览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文明序曲,重点展示史前时期固原市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隆德县沙塘页河子遗址、隆德县沙塘北遗址、海原县曹洼遗址、海原县菜园遗址和彭阳县打石沟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等;第二单元华戎交响,重点展示先秦时期固原作为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义渠、乌氏等西戎民族的游牧地发掘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第三单元萧关纪颂,重点展示秦汉固原西北重镇的突出地位;第四单元金石鸿篇,重点展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固原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国际都市,留下中亚、西域等异域文化兼容并蓄的历史遗存;第五单元边塞咏叹,重点展示宋元明清时期固原从商贸军镇逐渐转变为军事要塞;内设一个小专题梵音流韵——佛教的传布,重点展示十六国以来固原市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存。
专题展览
古墓馆
按照1:1比例复原了本地西周到元代的9座墓葬,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形制和丧葬习俗,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丧葬文化的异同。
石刻馆
馆内陈列有宋代东山寨修城记、清代吴大澂三关口筑路碑、董福祥故里碑、豁免派买粮碑等32件碑刻,是集历史记载、史料价值、书法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石刻展馆。
隐形将军韩练成
“隐形将军韩练成”主题展,展出韩练成遗物共计117件组,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任命书、军事用品、早年报刊、书信、证件、衣帽、历史照片、纪念品等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展览以实物、图片、文字、辅助展品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韩练成坚守信仰和追寻光明的一生。
《隐形将军韩练成》主题展,分四个单元陈列,第一单元,少年从戎、历寻正道;第二单元,隐身敌营、屡建奇功;第三单元,淡泊名利、坚守信仰;第四单元,劲节长青、亲情永志。展览展出韩练成遗物共计117件组,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任命书、军事用品、早年报刊、书信、证件、衣帽、历史照片、纪念品等大量珍贵的实物资料,展览以实物、图片、文字、辅助展品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韩练成坚守信仰和追寻光明的一生。
临时展览
在举办好基本固定展览的同时,不定期的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如2023年共举办了如下活动:
虚拟博物馆
该馆开发了六盘山上红旗展——中国共产党固原市历史图片展、隐形将军韩练成(全景)、(全景)千年固原丝路华章三个虚拟博物馆展示场景。
主要文物
镇馆之宝
珍贵文物
青铜
石刻
陶瓷
壁画
金银器
杂项
其他文物
该馆还有钱币藏品目录、青铜器藏品目录、陶器藏品目录三个藏品数据库供查询。
文物保护
2008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文物保护资质要求和宁夏固原博物馆整体工作安排部署,宁夏固原博物馆建立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并完成部分设备配备工作。2009年5月前完成相关文物保护修复设备的添置工作。其中试验室办公设备有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等,基础设备有全木中央工作台、边台、化学试剂柜等,修复设备有直排木板式通风柜、去离子水制备仪、文物修复粉尘吸收装置、超声波文物清洗机、电导率仪、磁力搅拌加热器等,修复工具有多功能电钻组件、超声波牙洁仪等及修复各类质地文物所用的化学药品。这些设备的配置使宁夏固原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初具规模,具备了修复馆藏金属器、瓷器、陶器、壁画等各种质地文物的基本条件,为之后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术研究
著作
研究专题
项目课题
固博讲堂
社会教育
为让广大观众更加贴近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发挥“让文物活起来”的博物馆工作性质,该馆结合传统节日和代表性临时展览针对不同观众群体,设计开展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2022年,共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2场,参与人数7500人。2021年,共计开展社会教育活动37次,参与人数3319人。同时开展了陈列展览进学校、社区、乡镇、机关和部队,传播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该馆建有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网络服务,不断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博物馆,共计宣传121次,其中国家级宣传报道16次,省级宣传报道17次,地市级宣传报道88次,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宁夏固原博物馆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汉服秀展演、送文化“五进”活动、学雷锋活动等。
机构设置
宁夏固原博物馆设置有办公室(包含财务室)、陈列宣教科、文物保护科、保管科、保卫科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