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为了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而划分的博物馆等级之一,也是中国博物馆的最高等级。
国家文物局为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依据《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对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正式登记、注册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经国家文物局组织设立的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博物馆等级划分。
2008年5月18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83家博物馆成为中国国内首批一级博物馆。2012年11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内的17家博物馆获此殊荣。 2013年5月,经过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重新定级评估,北京天文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国海军博物馆和厦门华侨博物院因未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其国家一级博物馆等级被取消,调整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7年1月19日,北京天文馆等34家博物馆身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20年12月21日晚,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定中国印刷博物馆等74家博物馆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24年5月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示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一级博物馆的评估结果,共123家入选。
截至2020年12月份,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到1224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比例达到22.1%。其中一级博物馆204家、二级博物馆455家、三级博物馆565家。截止到2024年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公示结束,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达到327个。
评估标准
2020年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并实施《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新版《博物馆评估定级办法》扩大评估覆盖范围,新版《博物馆评估定级办法》共21条,对博物馆定级评估的对象范围、组织架构、方式方法和监督管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关于评估对象规定,凡经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正常运行36个月以上的各类博物馆,均可申请参加定级评估。对比旧版《办法》,取消了关于“一、二、三级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例分别控制在3%、6%、9%”的限定,放开了“初次申请定级评估的博物馆,可申请不高于二级的博物馆等级”的限制,有利于扩大评估覆盖范围,鼓励不同资源属性、不同举办者性质、不同地理区域的博物馆平等参与评估,也有利于真正优秀的博物馆快速脱颖而出,激发更大发展动力和潜力。新版《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共设有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影响力与社会服务3个一级评估指标,其下分设13个二级指标、78个三级指标,以及15个加分项。与旧版《标准》相比,主要变化是降低“硬件”限制,提高“软件”要求。
一级博物馆评估标准
此外,一级博物馆的综合打分测评应在800分以上,评分标准分为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200分)、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300分)、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500分)3个大项。每三年评级一次,以确保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和服务质量。
评估历程
第一批
2008年5月18日,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83家博物馆成为中国国内首批一级博物馆。
第二批
2012年11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在内的17家博物馆获此殊荣。
第三批
2013年5月21日,经过中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的重新定级评估,北京天文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国海军博物馆和厦门华侨博物院因未达到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其国家一级博物馆等级被取消,调整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7年1月19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七次理事长会议审议核准,北京天文馆等34家博物馆跻身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第四批
2020年12月21日晚,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核定中国印刷博物馆等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第五批
2024年5月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示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中一级博物馆的评估结果,共123家入选。
评估时间
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对打破以往博物馆单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等级的传统格局,引导博物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率,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级博物馆列表
数据截至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