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豪夫(德语:Wilhelm Hauff,1802年11月29日—1827年11月18日),德国童话作家、小说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3部童话集和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大量书信。他的作品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豪夫的童话作品和《格林童话》一样,至今仍在世界各国受到读者欢迎。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德国浪漫主义运动风格,有的文学史著作将他和路德维希·乌兰德、古斯塔夫·施瓦布等人共列为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中的施瓦比亚流派。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威廉·豪夫出生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其父是符腾堡政府的一位官员,母亲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知识妇女,她善于给孩子讲故事。豪夫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豪夫幼年时,父亲便去世了他随母亲迁居图宾根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里藏书丰富,其中的许多作品引起了豪夫的兴趣,他凭自学念了一些文学作品,并渐渐养成了一种讲故事的兴趣。这就奠定了他日后写童话故事的基础。此外,许多德国作家如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等,对他影响很大。1817年,他被送往位于布劳博伊伦的修道院学校(Klosterschule)就读。1820年开始就读于蒂宾根大学,四年中在图宾根神学院(Tübinger Stift)完成了哲学和神学的研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被授予新教牧师资格,但从未正式从事过牧师职业。
职业经历
从图宾根大学毕业之后,豪夫到符腾堡军事大臣恩斯特·范胡格尔(Ernst von Hügel,1774–1849)家里作家庭教师。与此同时,他开始为这家孩子们写童话。这就是收在《商队》中的四个故事。同年他发表了《战歌与民歌》;1825年写出讽刺小说《月中人》;第二年写了散文集《撒旦回忆录》第一部分和长篇小说《李斯登斯坦》。1826年4月他辞去了家庭教师职务,去法国、德国北部和中部游历,顺路搜集一些民间传说。在此期间他写了《亚历山大教长和他的奴隶们》中的一些故事和《撒旦回忆录》的第二部分、中篇小说《女歌唱家》。《不莱梅市政厅酒窖的幻想》则完成于1827年。同年一月出任斯图加特《晨报》编辑,并写出中篇小说《皇帝的画像》和长篇小说《艺术桥畔的女丐》(一译《艺桥倩影》)。《豪夫童话》中《施佩萨尔特客店》中的几则童话也是这一年完成的。《豪夫童话》和《格林童话》一样,是世界儿童文学中的瑰宝。虽然《格林童话》比《豪夫童话》早诞生十余年,但两部童话同样在欧洲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有些童话被搬上银幕和荧屏之后,还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1827年11月18日,年仅25岁的作家因患热病。在斯图加特足球俱乐部与世长辞。豪夫从1824年开始创作到1827年逝世,实际上只写了短短三年。但在这三年里他却写了许多作品,其中有诗歌、散文、童话、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豪夫写童话的资料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他像格林兄弟那样在国内外旅游期间,亲自采集民间故事,大部分是德国民间故事和传说;第二,他从文学典籍中得到某些素材,如阿拉伯帝国故事《一千零一夜》等;第三,来自其他作家的著作,如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霍尔曼等。在他整个创作中,童话占有重要地位,并使他的声誉越出国界,蜚声世界文坛。他的童话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编剧作品
人物评价
威廉·豪夫在德国文学史上如同“彗星”一般,年仅二十五岁便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在有限的人生中,笔耕不辍,为世界读者们留下了三部长篇小说、七部短篇小说、一部童话故事集以及诸多随笔、评论等文字,硕果累累。尤其是《豪夫童话故事》,因其卓越的艺术水准、审美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各国读者们的喜爱。(拓迪文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