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戏剧大奖,包含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两个子项,评奖周期为两年一届。
2005年,全国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顿后经中宣部正式批准设立中国戏剧奖,该奖项初始下设六个子奖。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后,中国戏剧奖保留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截至2025年5月,中国戏剧奖已成功举办10届。
发展历程
2005年,全国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顿后经中宣部正式批准设立中国戏剧奖,该奖项是中国文艺网、中国剧协主办的全国性戏剧艺术综合奖项。中国戏剧奖下设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和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六个子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2007年,第一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颁发,宋国锋、茅威涛、曾静萍、方亚芬等33人获得该奖。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后,中国戏剧奖保留梅花表演奖、曹禺剧本奖。
2017年5月,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22届曹禺剧本奖获奖名单同时揭晓并颁奖。本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是全国文艺评奖改革后第一次评选,梅花奖名额由原来的30名压缩到15名。
2023年5月21日晚,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市举行。2023年恰逢梅花奖创办40周年。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本届梅花奖在广州设立主会场的同时,还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设立分会场。
2025年5月21日晚,第十届中国戏剧奖在上海揭晓。蓝天、朱洁静、孙娜等15人获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闽剧《画网巾先生》、越剧《钱塘里》、话剧《屈原》等5部作品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此外,在颁奖晚会上还宣布河南省郑州市为下一届活动举办地,并举行了交旗仪式。
奖项设置
梅花表演奖
梅花奖由《戏剧报》(现为《中国戏剧》)杂志社发起,创办于1983年,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是中国第一个以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繁荣发展戏剧事业为宗旨的戏剧表演领域最高奖,获奖者均为各剧种的代表人物和骨干力量。截止到2025年,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剧等5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涵盖台湾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
曹禺剧本奖
曹禺剧本奖前身为“全国优秀剧本奖”,是为推动戏剧剧本创作,由原文化部和中国剧协于1982年共同创办,是中国戏剧界创办最早、影响最大、专业性最强、权威性最高的戏剧奖项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为戏剧编剧而设立的专业奖项。截至2025年,曹禺剧本奖已经举办26届,获奖作品涵盖话剧、昆曲、京剧、各地方剧种、滑稽剧、歌剧、儿童剧等,获奖作者涵盖大陆以及香港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