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杰书

爱新觉罗·杰书(1645年-1697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重要将领,清代六大亲王之一。其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之孙,惠顺亲王祜塞第三子。

顺治帝八年(1651年),杰书被封为“康”郡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祜塞的兄长满达海的谥号被削去,爵位降为贝勒,杰书承袭了亲王爵位,改称为康亲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康熙帝十三年(1674年),杰书被任命为大将军南下讨伐耿精忠,先于金华市大败叛军徐尚朝部、收复永康市等城;康熙十四年(1675年),收复处州等地;康熙十五年(1676年),杰书移师衢州市,于大溪滩激战中镇定指挥破敌,连克江山、常山县并突破仙霞关,逼降耿精忠后进入福州市,又遣军击败郑经部将许耀,收复邵武市等多地;康熙十六年(1677年),因海澄县失守上书请罪,后率军收复同安区长泰区等城;后持续击败郑经军队,助力清军收复海澄、厦门市金门县等失地,逼郑经退往台湾。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杰书率军返京,康熙亲往卢沟桥迎接;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年),杰书因早年金华进军迟缓及海澄救援不力,被削夺军功、罚俸一年;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率军驻归化城防备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杰书去世,朝廷赐谥“良”。

杰书的坟地在北京香山的门头村,原来规制宏伟,民国年间被盗后,建筑毁坏殆尽。如今门头村礼王坟家族墓地上为果园。仅杰书神道碑还在原址伫立,碑身左满文,右文言文,首题:“和硕康亲王谥良杰书碑文”,立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

人物生平

出身与爵位变迁

杰书出生于顺治帝二年(1645年),是惠顺亲王爱新觉罗·祜塞的第三个儿子。祜塞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的第八个儿子。杰书一开始承袭了郡王爵位,顺治八年(1651年),他被加封为“康”郡王。顺治十年(1653年),朝廷追封杰书的父亲祜塞为郡王。

顺治十六年(1659年),祜塞的兄长满达海被追究以前的罪过,他的谥号被削去,爵位降为贝勒,他的子孙就按照宗室降等承袭的制度,不再有亲王的封号。之后,代善第八个儿子祜塞的儿子杰书才又承袭了亲王爵位;祜塞原本被封为康郡王,他的儿子杰书承袭祖父的王爵后,改称为康亲王。

从金华御敌到迫降闽地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到了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康熙帝任命杰书为大将军,让他带领大军南下,去讨伐耿精忠的军队。等大军赶到浙江金华时,温州市丽水市这两个地方已经被叛军攻占了。耿精忠手下的大将徐尚朝,带着五万人马进攻金华,杰书立刻命令都统巴雅尔、副都统玛哈达出兵迎战,把叛军打得大败。徐尚朝没甘心,又一次带兵来犯,这次巴雅尔联合总兵陈世凯,攻破了叛军在积道山的营垒,消灭了两万多叛军,还收复了永康、缙云两座城。另外,耿精忠的大将沙有祥占据着桃花岭,把通往处州的要道堵住了,玛哈达带兵去攻打他,沙有祥抵挡不住,最后溃败逃跑了。

康熙帝十四年(1675年),杰书成功收复了处州和仙居。可徐尚朝等人还占据着宣平县松阳县,好几次想趁机攻打丽水市。都统拉哈达就和其他将领一起防守,在石塘、石佛岭、大王岭东边的陇隘口上套寨、下五塘这些地方,又一次把叛军打败了。这时候,康熙帝下诏书,让宁海县将军傅喇塔从黄岩出发去攻打温州市,同时命令杰书从衢州市进军。但杰书给朝廷上书说:“处州的叛军很警惕,我们这边兵力不够,不能冒然前进。”康熙帝看到奏疏后,对他说:“你驻守金华都快两年了,一直只靠书信和叛军周旋,自己却不亲自带兵去围剿,这样下去,叛军什么时候才能消灭?你必须立刻出兵进剿。”

康熙帝十五年(1676年),杰书率领大军从金华市转移到衢州。耿精忠的大将马九玉已经在大溪滩驻扎军队,准备阻拦清军前进。杰书指挥手下各位将领,带领士兵全力进攻,没想到叛军早就设好了埋伏,双方一下子陷入了激烈的战斗。杰书坐在附近一座古庙旁边指挥,叛军的火器甚至打穿了古庙的墙壁,卫兵们赶紧把门板顶在身上保护他,可杰书却一点不慌,依旧谈笑风生地指挥作战。清军将士们看到主帅这么镇定,士气大振,个个奋勇杀敌,最终把耿精忠的军队打得大败,连旁边的溪水都被鲜血染红了。之后,杰书下令军队收起旗帜、停止鼓声,一天一夜赶了几百里路,趁着夜色攻占了江山,接着又收复了常山,很快就逼近了闽浙交界的仙霞关

耿精忠的大将金应虎,把船只都集中在河对岸,想阻止清军渡河。杰书发现后,立刻命令大军沿着河滩往西走,找到一处水浅的地方,徒步过了河。叛军看到清军过了河,瞬间乱了阵脚,彻底崩溃,金应虎没办法,只好不战投降。杰书趁热打铁,带兵攻占了浦城县,还发布檄文,催促耿精忠投降。随后大军继续前进,攻克了建阳区,又平定了建宁延平两座府城。耿精忠走投无路,只好派儿子耿显祚去迎接清军,杰书按照康熙帝的旨意,答应赦免耿精忠的死罪,耿精忠最终选择投降。

平定闽地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杰书的大军进入福州市耿精忠主动请求跟着清军去讨伐郑经,想用这个功劳赎自己的死罪,杰书答应了他的请求。当时郑经的大将许耀,带着三万人马驻扎在乌龙江以南的小门山、真凤山,杰书派拉哈达等人出兵,把许耀的军队击退了。之后杰书给康熙帝上书说:“耿精忠要跟着大军去打郑经,他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应该留一个在福州,管理他原来的部下。”又在另一封奏疏里说:“福建省正规军的人数已经定好了,耿精忠手下的兵力不少,他管辖的左右两镇兵马可以一起裁掉。温州市总兵祖弘勋、藩下总兵曾养性的部队,应该调去其他地方。”康熙帝采纳了这些建议,任命耿昭忠为镇平将军驻守福州市,其他事情都按杰书说的办。后来杰书派军队去浦塘打败了郑经的大将吴淑,接着收复了邵武市;清军继续推进,泰宁县长汀古城以及下属的各个县城也都被攻了下来。

康熙十六年(1677年),拉哈达在白茅山、太平山一带打败郑经的军队,攻破了二十六个叛军大营,不仅拿下了莆田市,还收复了泉州市漳州市。捷报传到京城后,康熙帝下诏书表扬了杰书的战功。之后杰书命令拉哈达等人带兵,和耿精忠一起进军潮州市,计划从这里攻入广东省。可没过多久,郑经的兵马攻陷了平和,逼近海澄县。清军副都统穆赫林等人在海澄坚守了快七年,一直等不到援兵,最后海澄和长泰一起被叛军占领。杰书因此给康熙帝上书请罪,康熙帝下旨说,等大军回来后再讨论他的罪责。后来郑经的军队又攻破了同安区惠安县,杰书赶紧派大军反击,不仅收复了这两座城,还一起拿回了长泰区,又在柯铿山、万松关等地打败叛军,另外派部队攻破了江东桥、石卫寨。

康熙十八年(1679年),杰书率领大军在郭塘、欧溪头和郑经的军队大战,好几次都把对方打败了。叛军进攻江东桥时,也被杰书带兵击退。这期间,清军副都统纪尔他布在鳌头山大败郑经的军队,沃申则收复了东石城。到了康熙帝十九年(1680年),沃申平定了大定、小定、玉洲、石马等地,攻克海澄;清军水师提督万正色拿下海坛岛,拉哈达等人收复厦门市金门县都统赉塔攻占铜山。郑经没办法,只能带着残兵剩将退回台湾。

从请捕到受追责

耿精忠投降清朝后,又生出反叛的心思。杰书察觉后,上书康熙帝,请求逮捕耿精忠。康熙帝没有直接下令抓捕,而是让杰书用委婉的方式暗示耿精忠,让他主动进京朝见;同时下令召杰书的大军返回京城,只留下三千八旗兵,分别驻守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三地。同年十月,杰书率领大军回到京师,康熙帝亲自带领诸王大臣前往卢沟桥迎接,还对军队进行了慰劳。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追究杰书过往的过失——当年在金华时不肯主动进军攻打叛军,以及后来救援海澄县行动迟缓,导致海澄失守,最终削夺了他之前立下的军功,还罚了他一年的俸禄。

晚年生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的噶尔丹势力越来越强,已经威胁到清朝的统治。杰书再次接受命令,率领军队从张家口向西出发,把大军驻扎在归化城,用来防备越来越嚣张的噶尔丹入侵。到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杰书去世,朝廷赐给他“良”这个谥号。

主要成就

征讨耿精忠

爱新觉罗・杰书在三藩之乱征讨耿精忠期间,取得了多项关键成就。康熙帝十三年至十四年,他率军在浙江金华抵御耿精忠势力,先是命令都统巴雅尔、副都统玛哈达迎战耿部大将徐尚朝的五万大军并将其击败,后又联合总兵陈世凯攻破徐尚朝在积道山的营垒,歼灭两万多叛军,成功收复永康、缙云两城;同时,针对耿部大将沙有祥占据桃花岭阻塞处州要道的情况,派玛哈达率军将其击溃,后续进一步收复处州、仙居,并在石塘、石佛岭、大王岭东陇隘口上套寨、下五塘等地,多次击退徐尚朝等人对处州的反扑,稳固了浙东防线。

康熙帝十五年,爱新觉罗・杰书继续推进战事,率领大军从金华转移至衢州市,面对耿精忠大将马九玉在大溪滩的阻拦,他指挥将领全力进攻,即便遭遇叛军埋伏、军中大旗被火器击穿,仍坐镇古庙旁谈笑自若指挥,激励清军奋勇作战,最终大败叛军,致使战场溪水被鲜血染红;之后他下令军队偃旗息鼓,昼夜行军数百里,趁着夜色攻克江山、收复常山,逼近闽浙交界的仙霞关。面对耿部大将金应虎在对岸集结船只阻拦渡河的情况,杰书果断命令大军沿河滩西行,寻水浅处徒步渡河,叛军见状崩溃,金应虎不战而降;他随即乘胜攻占浦城县,发布檄文敦促耿精忠投降,后续又攻克建阳区,平定建宁、延平区两府,在军事压力下,走投无路的耿精忠派儿子耿显祚迎接清军,爱新觉罗・杰书秉承康熙帝旨意许诺免其死罪,最终迫使耿精忠投降,成功平定闽地耿精忠叛乱。

巩固东南统治

康熙十五年入福州市后,他接纳耿精忠讨郑赎罪的请求,提福建省军政改革建议(如留耿昭忠守福州、裁冗余兵)获采纳,同时派军击退郑经大将许耀,破吴淑部、收复邵武市泰宁县长汀古城各县。康熙十六年,统筹拉哈达部大败郑经军,破二十六营垒、收复莆田市与泉漳两地,获康熙帝褒奖;面对郑经反扑,又派兵收复同安区惠安县长泰区,多次击溃叛军。康熙十八至十九年,他亲率大军在郭塘等地败敌、守住江东桥,还协调将领拿下东石城、海澄县海坛岛厦门市金门县、铜山,最终迫郑经残部退回台湾,肃清东南郑经势力。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杰书的坟地在北京香山的门头村,原来规制宏伟,松柏蓊郁,民国年间被盗后,建筑毁坏殆尽,古树被伐光,碑石被卖走,现在地表已无遗迹。如今门头村礼王坟家族墓地上为果园。仅杰书神道碑还在原址伫立,此碑石材精良,雕工细致,从碑身到驮龙没有一点空隙,全部装饰有吉祥纹样。碑身左满文,右文言文,首题:“和硕康亲王谥良杰书碑文”,立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杰书享殿还有三合土台基保存,上面散落着柱础石。

人物评价

康亲王杰书在浙、闽地区转战六年,率师讨伐耿精忠。他指挥有佳,骁勇善战,不久大败叛军,耿精忠无力抵挡清兵的攻势,被迫投降。随后康亲王马不停蹄,携百战之师横扫金、厦,将郑经残军赶回了台湾,彻底平定了东南各地。杰书凯旋之时,康熙帝亲自到卢沟桥迎接,荣誉达到极点。(历史评价)

朕丕纂鸿业,谊笃天潢,敦念本支,每优眷礼。其在宗英茂德,茅土早膺,用命疆场,勤劳懋著。生既邀夫宠锡,殁宜被以隆施。尔和硕康亲王,乃和硕礼亲王之孙,蒙世祖章皇帝推恩属籍,授以多罗郡王之爵,寻进亲王,缵乃祖服,后参议政之列,得备机务之询。洎命将戡除三逆,敕为奉命大将军,指授方略,俾帅师由浙取闽。王仰承庙算,剿抚寇贼。岩疆既奠,振旅还朝,圭组雍容,恪勤罔替。朕弥嘉乃劳绩,王益持以小心。方期荷兹宠光,永享多福,而遐龄未究,一旦溘亡,轸忆生平,用深凄恻,爰遵宪典,载锡诔章,赐葬易名,以光泉壤。呜呼!勋留竹帛,尚思宣力之懿亲;泽沛宗藩,懋展饰终之令典。勒垂琬琰,式贲松楸。(康熙碑文 评)

杰书罢庸,怠忽军纪;宜并参赞大臣严行处分。但见在出征破贼,俟师旋察议。海澄被困之处,应令尽力救援。(《康熙朝实录》 评)

杰书傅喇塔由浙赴闽,以冀指日成功。清军直捣延平闽军望风瓦解。耿精忠乃不知所为,投诚。(《中华夜史》 评)

戴逸爱新觉罗·岳乐、杰书是皇族,已封和硕安亲王、康亲王。他们对关外时期的生活和传统并无留恋之情,而一心要营建统治全中国的宏伟大业。这一新的势力集团的崛起预示着鳌拜集团的覆灭指日可待。(《正说清朝十二臣 图文本》 评)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叶赫纳喇氏与清初政治: 以苏纳、苏克萨哈父子为中心- 历史学系 .ntnu.2025-10-20

代善.ChineseTextProject.2025-10-20

康熙大帝(全四册).豆瓣读书.2025-10-20

鹿鼎记.豆瓣读书.2025-10-20

清史演义.豆瓣读书.2025-10-20

施琅大将军 (2006).豆瓣电影.2025-10-20

一代廉吏于成龙(2000).豆瓣电影.2025-10-20

鹿鼎记 鹿鼎记(1992).豆瓣电影.2025-10-20

鹿鼎记 (2008).豆瓣电影.2025-10-20

鹿鼎记(2014).豆瓣电影.2025-10-20

于成龙(2017).豆瓣电影.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