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冬蛇菰

红冬蛇(食虫类:Balanophora harlandii)是蛇菰科蛇菰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广东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2,1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荫蔽林中较湿润的腐殖质土壤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草本,高2.5-9厘米;根状茎苍褐色,扁球形或近球形,干时脆壳质,直径25-5厘米,分枝或不分枝,表面粗糙,密被小斑点,呈脑状皱褶;花茎长2-5.5厘米,淡红色;鳞苞片5-10枚,多少肉质,红色或淡红色,长圆状卵形,长1.3-2.5厘米,宽约8毫米,聚生于花茎基部,呈总苞状。花雌雄异株(序);花序近球形或卵圆状椭圆形;雄花序轴有凹陷的蜂状洼穴;雄花3数,直径1.5-3毫米;花被裂片3,阔三角形;聚药雄蕊有3枚花药;花梗初时很短,后渐伸长达5毫米,自洼穴伸出;雌花的子房黄色,卵形,通常无子房柄,着生于附属体基部或花序轴表面上,花柱丝状;附属体暗褐色,倒圆锥形或倒卵形,顶端截形或中部凸起,无柄或有极短的柄,长0.8毫米,宽0.6毫米。花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2100米荫蔽林中较湿润的腐殖质土壤处。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省沿海岛屿。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汉中市

本种提示

据原始记载,本种有两个较突出的特征易与近缘种相区别,即根状茎表面呈脑状皱褶,鳞苞片聚生于花茎基部呈总苞状。这些特征,前人往往不察而误将近缘种当作本种,并认为本种是属中的常见种。《台湾植物志》(Fl.Taiwan,2:255.1976.)将近缘种红烛蛇菰(B.mutinoides Hayata)并入本种,并认为本种在我国台湾省也有分布;其实二者在性状上差异颇大。

有关的种

川藏蛇菰蛇菰属 fargesii(Tiegh.)Harms

红冬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

红冬蛇菰(原变种)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 var.harlandii

旋生蛇菰(变种)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 var.spiralis P.C.Tam

宜昌蛇菰Balanophora henryi Hemsl.

文王一支笔蛇菰属 involucrata Hook.f.

日本蛇菰Balanophora japonica Makino

红烛蛇菰Balanophora mutinoides Hayata

鸟黐蛇菰Balanophora tobiracola Mak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