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重庆大坪医院
编辑:浩

重庆大坪医院(别名: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陆军军医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是全军唯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部队医院,中央首长来渝指定保健医院,重庆市首批涉外定点医院、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医院占地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1951年至1952年,医院前身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原西南军区直属第一门诊部)、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先后在重庆和上海市成立。1978年,两所医院合并,并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7年,医院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8年12月19日,医院正式更名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医院承担了以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级为代表的重大科研课题,课题总数660余项,先后获得军队、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50余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24项,军队、省部级二等奖118项。

历史沿革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1951年,医院前身西南军区直属第一门诊部在重庆建立。1955年6月,医院改名为总后勤部驻重庆办事处门诊部,1957年8月,医院更名为第七军医大学大坪门诊部。1959年12月,医院更名为第七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969年11月,医院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1975年,医院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野战外科研究所的前身是1952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1958年迁入北京,更名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一研究所,1962年更名为野战外科研究所,1963年迁入重庆市,1965年划归第七军医大学建制,1969年因换防,再次归建军事医学科学院管理(驻地仍在重庆)。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1978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与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合并,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1994年,医院被评为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6年,被评为“爱婴医院”。1997年、1999年医院获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称号。2001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首批涉外定点医院”。2002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单位”。2016年7月11日下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手术室,心脏血管外科主任钟前进教授带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团队为一位心脏病患者成功实施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这是重庆首例运用第三代达芬奇机器人“主刀”的心脏外科手术。2017年,医院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8年12月19日,医院正式更名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由陆军军医大学领导管理。

2023年,重庆大坪医院多学科团队密切协作,成功应用MitraClip系统完成重庆市首例功能性二尖瓣返流(FMR)无射线全超声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钳夹术。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医院占地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拥有集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单体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

设备设施

医院现有大型仪器设备3000余台/件,设备总价值达13亿元。引进有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最新一代Biograph 64排52环PET/CT和HR+ PET,是西南地区唯一拥有两台PET的医院;高精尖设备有荷兰飞利浦 Brilliance 256排iCT,GE 64排闪速VCT,西门子3.0 T、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美国GE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意大利百胜四肢关节专用磁共振O-scan,美国GE Infinia SPECT,美国GE Innova3100数字平板DSA,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AXIOM Artisd TA型大平板数字DSA,美国医科达IGRT医用直线加速器,荷兰Philips全自动单双平板DR,美国HOLogic数字化乳腺用X线机,美国GE Voluson高档彩超,迈柯维ROTAFLOW型ECMO系统,德国卡尔·蔡司VisualMax全飞秒激光治疗仪、潘太克斯共聚焦显微内镜系统等,还拥有全身伽玛刀、头颅伽玛刀、中子刀、体外震波碎石机等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高新科研设备有瑞士布鲁克7.0T小动物磁共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

科室设置

医院学科专业齐全,外科学所有三级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野战外科、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眼科、消化内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军队“2110”重点建设学科(野战外科学)。有全军战创伤专科中心、全军胸外科专科中心和全军交通医学研究所;高血压代谢病、青光眼病、内耳疾病以及便秘为全军专病中心;妇产科、小儿科、泌尿外科为全军优生优育中心。战创伤医学、胸心外科、眼科学、神经内科、生物医学工程、肿瘤治疗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高血压病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交通医学研究所、创伤愈合与组织工程研究所、宫颈癌防治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为重庆市研究所,皮肤科为重庆市高校皮肤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

医学成就

医院建成了中国最早的大型集中式重症监护单元和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ICU、CCU、NICU、血液净化透析中心等科室构建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国内领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心、肝、肺肾等大器官移植,小儿心脏移植填补了国内空白,肺移植存活时间居国内第二;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中子刀治疗宫颈癌、脱钙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骨不连,游离空肠代食管术等新技术;开展了放射性肠炎重建食管术、体内雷管取出术、巨舌症等国内罕见手术;拥有全国第四家规范化的“一站式复合手术”平台,复合手术技术、脑血管病介入、心脏、肺、食管及肝、肠等微创手术、便秘外科治疗以及青光眼梅尼埃病、代谢综合症的诊治等20余项技术迈入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四大国家级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控基地、卫生部内镜诊治培训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

中心创伤医学专业获得2项“973”项目的滚动资助,创伤、烧伤及复合伤实验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编出版《实用创伤救治》《多发伤救治学》《灾害医学》等多部教材或专著,总结形成的严重战创伤救治理论和技术、批量伤员救治策略和技术享誉国内。创伤专科医院是我国首家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的专科医院、全军唯一的医学专科中心,构建了学科团队整体化救治模式,制定了严重创伤院内紧急救治流程,实现严重创伤一体化、全程紧急救治,总结形成的限制性复苏、紧急救治简明手术等损害控制新理论新技术显著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伤后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与重庆市50余家医院建立了创伤救治网络,年手术2000余台,救治严重创伤200余例,成功率达96%,从基础科研到临床应用形成了有效转化。

教育科研

医院所有临床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均为博、硕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承担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大专5个层次13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年培养各类学员1800余名,年招收进修生500余名,已建成临床示教、手术转录及远程教学系统和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为国家精品课程;“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内镜诊治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介入诊治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基地、军队及重庆市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医院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拥有全军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实验室—战创伤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全军重点实验室—交通医学实验室。高血压病实验室、创伤基础实验室、交通医学实验室、车辆生物安全碰撞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承担了以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级为代表的重大科研课题,课题总数660余项。先后获得军队、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50余项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24项,军队、省部级二等奖118项。近五年发表SCI、EI期刊高质量论文650余篇;5分以上SCI论文60余篇;入选F1000的高质量论文7篇。2014年发表SCI论文202篇,5分以上20篇、10分以上3篇。成功在《细胞》、《自然》、《Science》三大顶尖杂志发表论著。“十二五”获得国家专利400多件,2014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0万元。每年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4~5次,每年接待外国专家来访100余人次,每年100人次专家教授受邀出国交流。

院内专家

截至2025年7月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首页.官网.2025-07-13

历史沿革.官网.2025-07-13

中心概况.官网.2025-07-13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25-07-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2025-07-13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正式揭牌.百家号.2025-07-13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运用机器人完成重庆首例心脏手术.中国军网.2025-07-13

重庆首例!大坪医院精密手术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百家号.2025-07-13

科室导航.官网.2025-07-14

专家教授.官网.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