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人体育场(英语:Workers Stadium),简称“工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与工人体育馆、新老使馆区相邻,主体建筑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场内共有座席6.8万个;其余空间建设为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的城市体育公园和湖区,于1959年建成,现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场,也是中国首批、北京市首座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
北京工人体育场始建于1958年,由中国设计师欧阳骖主持设计,于1959年8月31日正式竣工,是1959年第一届北京十大建筑之一。2020年7月27日,北京市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北京工人体育场将正式启动保护性改造复建。2023年3月31日,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
自北京工人体育场投入使用以来,场馆先后承办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1965年全运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4年亚洲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除此之外,北京工人体育场也是众多明星在北京选择举办演唱会的重要场馆之一,如张惠妹、刘德华、周杰伦等。
场馆历史
建造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事业正处于萌芽阶段。1955年,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工人体育展览会,会上,一位工作人员向时任中国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和工会总主席赖若愚提了个建议:“首都还没有大型体育场,希望日后能建成一个亚洲水平的体育场。”经贺龙请示,在国家体委主任支持下,中央批准了这项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出资建设体育场的计划。由于建设资金全部来自于工会工费,加上在那个年代工人的地位较高,因此这所体育场馆最终被命名为“工人体育场”。
投入使用
北京工人体育场由欧阳骖主持设计。其建设工作分为设计、施工、材料三大块,由三个单位负责。历时11个月零13天,最终于1959年8月31日在北京东郊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超过35公顷,内含24个大看台,能容纳8万名观众,几乎相当于当时全北京市其它各体育场(馆)的看台容纳观众人数总和。工人体育场主体建筑为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同年9月5日,北京工人体育场被正式确定为首都工人阶级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工程。八天后,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式开幕。共有29个代表团10658名运动员参加,产生金牌384枚,有664名运动员844次打破106个单项全国纪录。此后,工体连续又接连承办了第二、三、四届全运会开幕式。
1959年10月,中国、苏联、匈牙利三国足球对抗赛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中国足球队以0比1不敌苏联队,以1比1战平匈牙利二队。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举办高水平国际足球赛。
1961年4月4日,第二十六届北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工体开幕。中国代表团在这届赛事中总共斩获3项冠军、4项亚军,以及8项季军。1986年起,为迎接1990年北京亚运会,工体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造。这项改造工程历时3年,包括加固建筑结构,拆除看台长条凳,改为红、绿、蓝、黄、棕五色座椅等。并且增设了火炬台、记分牌,扩建了背景台。
1990年9月22日,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总共6578人出席,成为当时亚运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这届亚运会赛事中,中国代表团的636名运动员,参加全部27个比赛项目和两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第三次获得亚运会金牌总数第一。
1996年,工体正式成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场。1996赛季与1997赛季北京国安队在工体连续两年夺得足协杯赛冠军,成为自1956年足协杯成立以来首次卫冕成功的俱乐部。1997年7月20日,北京国安队坐镇工体,创造出9比1大胜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战绩。
2000年,工体为迎接次年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进行了第二次改造。该项改造工程为局部加固改造,开辟了高标准休息室,新建了新闻中心等。2006年,工人体育场第三次改造。经过全面改造后的工人体育场,总建筑面积达到了80000平方米,可以容纳62000名观众,场内设施完全满足2008年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技术标准要求。2007年底,北京工人体育场奥运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因为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对建筑进行主体结构加固,这次改造,将工人体育场的使用年限又增加了12年。2010年,工体进行了第四次改造。依照北京市相关要求,改造后的工体从综合性体育场转型成为专业足球场。改造的功能设施包括取消塑胶跑道改为沥青地面、增加看台、包厢改造等。
场馆复建
2019年,中国成功申办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后因疫情原因放弃主办)。北京工人体育场原定作为该项大赛的开、闭幕式和决赛的举办地。由于工人体育场安全隐患突出、设施设备陈旧、缺少罩棚、设计标准落后,不符合亚洲杯和世界杯等国际大型专业足球赛事的标准要求,亟须进行升级改造。为尽快达到办赛标准,2020年7月起,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式启动保护性改造复建工作。该项目计划将工人体育场由综合性体育场转变为一座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专业足球场。
复建完成
2023年3月31日,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北京工人体育场作为“全国首批、首都首座”的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正式回归。4月15日晚上7点15分,2023赛季中超联赛开幕式在新工人体育场举行,首轮联赛中主队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在这座球场迎战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根据现场播报,这场比赛入场观赛的观众人数多达46818人。同年6月15日,梅西率领的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冠军得主阿根廷足球队,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迎战澳洲国家足球队。这是工体改造复建成为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后,承办的首场国际高水平赛事。2024年4月5日,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第四轮北京国安主场迎战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共有53898名球迷进入工人体育场观看了本场比赛,创造了新工体的上座人数纪录。
建筑特点
北京工人体育场主体建筑呈椭圆形造型,外立面选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建造,足球场内的支柱、墙面均呈现灰色效果,整体建筑风格庄严典雅。改造后的新工人体育场场馆上方新增设了罩棚,在兼顾视觉效果和美观的同时,还对工体原有风貌进行了全方位的保护。在具体的设计细节上,保护性改造复建后的工体复原了老工体门柱、旗杆、雕花装饰构件。为了恢复工体的传统记忆,新工体保留了老工体的9组雕塑,其中工体标志之一的“男女工人雕像”则是被复摆到其原始位置。
新工体”草皮采用欧洲足球五大联赛主流使用的锚固草系统,草皮质量符合世界杯和欧洲五大联赛等顶级赛事的标准。为了让草皮在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下面保持良好的状态,适应比赛的要求,新工体的草皮之下还配备了一套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以及加热系统,地下的供暖、排水系统让球场不会积雪和冰冻,下暴雨时可以短时间内排干。此外,看台结构也由原来的两层“盘形”看台升级为四层“碗形”看台,观赛视野做到了360度无死角。相比老工体,复建后的新工体还增加了罩棚,具备遮阳、照明、排水、融雪、光伏发电、吸声降噪等六大功能。原有跑道被去除后,东西两侧看台第一排距离草坪只有8.5米,南北侧最近距离为10米,拉近了球迷与球员的距离,进一步提升了球迷的观赛体验。
相关活动
赛事活动
1996年起,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式成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主场。除开承办主场球队的主场足球比赛外,工体历史上还承办过以下体育赛事活动:
(参考资料)
文娱演出
建筑评价
“一座北京工人体育场,半部新中国体育史。在这个承载无数精彩瞬间的时空里,欢笑与泪水交织,辉煌与震撼共存,她是沸腾的热情,她是青春的光影,她是我们共同的回忆。”——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工程,首都标志性建筑工人体育场自1959年建成至今,多次承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它既是展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国际体育友好交往的大舞台。”——《新京报》评
“北京工人体育场于1959年8月竣工,是第一届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在当时不仅承载了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努力的功能,还向全世界展现了蓬勃向上的中国形象。”——央广网评
“工人体育场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但在变与不变中又达到了统一,是将现代足球场的功能、尺度与传统建筑样式进行有机地结合。”——杜松(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5日,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第四轮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主场迎战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新工体迎来了2024赛季首秀,共有53898名球迷进入工人体育场观看了本场精彩的比赛,创造了新工体的上座人数纪录,也超越了2023赛季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联赛最高上座人数。德国转会市场网站统计,53898名观众也身中超单场比赛观众人数的历史TOP10。赛前几天(4月2日),国安资深女球迷杨雪突发疾病去世,年仅39岁,4月3日,北京工体绿色的看台上,一张座椅被喷涂了几朵洁白的雪花。雪花是为了纪念杨雪。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俱乐部随即宣布,永久封存她的季票座位,以此纪念。现场也有一些纪念活动,国安球迷助威旗帜中有一面是为纪念去世球迷杨雪而挥舞的,球迷也唱起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同时双方球迷亮起闪光灯纪念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