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英文:Qiqihar University),简称“齐大”,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劳动湖畔,是黑龙江省属的三所公立综合性高等学校之一,隶属于省教育厅管辖;是黑龙江省高教强省计划第一期的重点建设高校,也是黑龙江省“双一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齐齐哈尔大学由齐齐哈尔师范学院(1958年建校)和齐齐哈尔轻工学院(1952年建校)于1995年6月27日,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2月,黑龙江省商业贸易学校、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学校并入齐齐哈尔大学。次年7月,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并入。2018年2月,齐齐哈尔林业学校转隶至齐齐哈尔大学;同年,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2022年,齐齐哈尔大学被确定为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11月,齐齐哈尔大学共有中、东、西三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学校有23个学院(部),7个教辅单位,有12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7个,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8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市场营销等1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园艺专业获批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有寒区麻及制品、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黑龙江省唯一建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省属高校。齐齐哈尔大学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总数28406人,其中本科生25699人、硕士研究生2626人、学历教育留学生81人;学校有专任教师160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73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421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53人。
齐齐哈尔大学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371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1952年10月黑龙江省工科高级职业学校在北安市创建。次月学校从北安市迁到齐齐哈尔市,随即更名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工业学校,时隶属省人事厅、省工业厅、省教育厅。
1953年8月初,在东北地方工业局召开的调整工作会议上,更名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后因东北大行政区的撤销,学校划归中央地方工业部和省工业厅领导。1955年10月,学校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工业部变为新建立的中央第三机械部,同时将校名更改为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1956年上半年,中央高教部、电机部联合发出通知,将学校由中央第三机械部划归中央电机部领导。
1957年,学校划归中央轻工业部管辖,以轻工业部领导为主,由省轻工业厅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此前,学校一直坚持以省工业厅为主的双重领导。直至第二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轻工业部将学校下放给省化工轻工业厅领导,校名更改为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而后黑龙江省委决定,将在“大跃进”形势下建立的四所化工院、校、系合并,集中黑龙江省力量,在1959年以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为主体,建立一所隶属于省化工轻工业厅的化工类学校--齐齐哈尔化工学院。
1963年,为响应全国高校精简计划,省委决定1965年正式停办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院本科。同年,黑龙江省政府同意将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院归于中央轻工业部领导,校名改为轻工业部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院。
第一轻工业部军管组与黑龙江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于1969年12月商定,将第一轻工业部齐齐哈尔轻工业学校下放给黑龙江省领导,更名为齐齐哈尔轻工业学校。次年1月,学校又被下放给齐齐哈尔市领导。再先后由市教育局、市轻化工业局领导。在层层下放的过程中,市革委会又决定将学校的各个专业分散到各工厂办学,并将市无线电一厂迁入校园,占用学校教学楼办工厂。1972年7月28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决定,将学校上收,归省轻化工业局领导,更名为齐齐哈尔轻化工业学校,使学校开始摆脱困境。
1976年学校提出了复办学院的申请,得到了国家、省市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1977年,教育部通知([1977]教计字219号文件)黑龙江省革委会,同意复建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由黑龙江省领导。
1986年1月1日,黑龙江省政府为加强对省属高校的统一领导,决定将该校交由黑龙江省教委领导和管理。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1958年,最初是由齐齐哈尔市政府领导,设有中文、数学两个学科,学制为两年制,是黑龙江省开展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基地。
1961年5月,省教育厅决定,将齐齐哈尔大学(1958.5—1962.5;与现在的齐齐哈尔大学重名)的中文专业并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次年8月,将黑河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专业并入齐师专。当时学校已经开办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5个专业,学制改为三年制,归省教育厅领导。后一年物理、化学专业停办。
1964年,牡丹江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该校,此时齐师专开设中文、数学、英语、政治四个学科。
受“文革”运动影响,齐齐哈尔师范专科学校于1966年开始连续五年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和学校工作至此也陷入停滞。
1970年,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将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更变为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为一所本科院校,厅级单位,设立政治、外语、数学、理化、农基、体育、艺术等8个系10个专业。次年恢复招生。
1977年冬,招收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学校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要任务。
合并建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决定将齐齐哈尔轻工学院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合并,建立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省编委在1996年通过决议方案,3月齐齐哈尔大学作为正厅级事业单位正式成立,设有工学院和师范学院,为副厅级事业单位。同年11月,成立校级领导班子。
2002年9月,黑龙江省商业贸易学校和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学校并入该校,同时撤销黑龙江省商业贸易学校、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学校建制。
2003年,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该校。
2008年9月,学校进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9年4月16日,学校与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共同组建的饮料工程技术校企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2018年2月,齐齐哈尔林业学校转隶至齐齐哈尔大学,同年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2022年12月,学校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2023年1月,学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第一批“绿色学校”称号。
2024年1月,齐齐哈尔大学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建齐齐哈尔市乡村振兴学院。
2025年3月,齐齐哈尔大学召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5年5月,齐齐哈尔大学举办2025年齐齐哈尔市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启动仪式。
学校规模
院系和专业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齐齐哈尔大学设有23个学院(部),7个教辅单位。学校有12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7个,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8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市场营销等1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园艺专业获批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60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73人、具有博士学历教师421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55人。学校拥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5人,拥有“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专家、“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省“六个一批”人才、龙江科技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人才35人,获批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74人,拥有省、市级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22个。截至2011年5月,学校建有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化工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齐齐哈尔大学有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是黑龙江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化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具有3个以上ESI前1%学科的7所省属高校之一。学校获批省“双一流”(二期)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工业大麻(工业大麻)精深加工及检测关键技术2个学科群获批省“双一流”(二期)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被列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二期)优势特色学科,建有院士工作站、“头雁”团队工作站4个。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11月,齐齐哈尔大学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9门、省级一流课程38门、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89项,近年来荣获省教学成果奖41项。学校与齐齐哈尔市等地市持续开展战略合作,与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3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是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培育高校和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校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实现文科省级平台新突破,省部级科研平台增至23个。学校科研评奖和高水平科研项目取得标志性成果,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近三年,学校获批各类各级科研课题1487项,其中国家、省部级课题17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46项,发表在核心刊物和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逐年递增。学校3名教授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4年度榜单。
学校还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3个国家、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17个校内实验场所;荣获省教学成果奖41项,获批83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1个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众创空间,建设了38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9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另外,学校有7门省一流线下课程,14门省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8门省优质课程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12门自建慕课课程,4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
学校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相继与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及地区90余所院校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被教育部确定为“中俄大学生艺术交流基地”,是“来华留学生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和“来华留学生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项目”培养学校。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303.96万册,电子图书235万册,拥有中外文数据库18个、开放资源平台22个、试用数据库22个,建有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库,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学校定期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有3种。学校建有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现代语言实训室共计282间,每个多媒体教室均具有主播教室功能,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主控室实现了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和控制。学校拥有省内一流的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和学生文体活动中心。
学术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535个。截至2023年9月底,学校现有实验(实训)场所1002个,其中,专业实验室589个,基础实验室94个,实训场所157个,实验(实训)附属用房162个。学校另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生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轻化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拥有7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培育智库,以及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术成果
自1952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市及企业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36项,获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完成企业公关类课题三十余项,完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科技项目(酸性可染纶的研究)。
截至2024年12月,齐齐哈尔大学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近三年荣获省教学成果奖41项,获批各类各级科研课题1487项,其中国家、省部级课题174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6项。发表在核心刊物和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逐年递增。
校园文化
校徽
图片出处:
齐大校徽上半部分的“QIQIHAR UNIVERSITY”是该校的英文名称,下半部分汉字为“中国黑龙江”是齐大地理位置所在,数字“1952”是该校前身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的建校时间。标识中间主体部分的两条龙首拱起电子轨道,象征齐齐哈尔大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共举,龙身的寓意是“科学轨道”。标识中间主体部分的两片羽翼既似展开的书本又似飞翔的翅膀,意寓齐齐哈尔大学这条巨龙在知识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沿着科学的航道,飞速发展。
校旗
图片出处:
图片出处:
图片出处:
图片出处:
齐齐哈尔校旗有校旗分为桌旗、串旗、持旗和挂旗四种,通常是海蓝色旗面,也有用红色、橙色、绿色旗面校旗。
校训
齐齐哈尔大学校训:“养正德、精存自生。”
校歌
齐齐哈尔大学校歌:《我们是自豪的齐大人》
作词:张振民,作曲:包明德 孙相根
劳动湖畔,嫩水之滨,成长起创业的齐大人。
励精图治,育人为本,笃行不倦勤耕耘。
崇尚科学探求真理,奉献智慧和青春。
崇尚科学探求真理,奉献智慧和青春。
啊,啦啦啦啦啦啦。
啊,啦啦啦啦啦啦。
我们是齐大人,向上是永恒的精神。
团结严谨,知难而进。
团结严谨,知难而进。
团结严谨,我们是自强的齐大人。
我们是自强的齐大人。
塞北辽阔,祥鹤凌云,腾飞吧奋进的齐大人。
和衷共济,前程似锦,成就伟业靠我们。
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倾注热血和担心。
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倾注热血和担心。
啊,啦啦啦啦啦啦。
啊,啦啦啦啦啦啦。
我们是齐大人,发展是共同责任。
求实创新,我们是自豪的齐大人。
我们是自豪的齐大人。
学校排名
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齐齐哈尔大学位居第351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齐齐哈尔大学位居第376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齐齐哈尔大学位居第365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齐齐哈尔大学位居第371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校区建设
主校区
齐齐哈尔大学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 学校坐落在嫩江之滨“丹顶鹤故乡”,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劳动湖畔,被誉为 “环湖大学”。
图片出处:
图片出处:
图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