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天农,缩写为TJAU,学校住所地为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是天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承担高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1年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学校,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学校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3个校区,分别为东校区、西校区和蓟州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70亩,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有10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生1.5万人,教职员工1000余人。图书馆由东、西两校区图书馆构成,总面积27,794平方米,有电子图书171万余册,电子期刊81万余册,学位论文1083万余册。
天津农学院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356位。
历史沿革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1976年9月7日举行了开学典礼,250名学员入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院长董建华,校址设在武清县藕店,设农学、农机、林果、畜牧兽医、农田水利、淡水养殖6个专业。
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经市高教局同意,天津农学院增设“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学制二年。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9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判,天津农学院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2个专业。2001年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4年入选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成为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员。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2019年,学校和京津冀农林高校联合发布“新农科”协同创新计划。
2021年3月,天津农学院成为天津市和平区“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建单位。4月,天津农学院被推选为天津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主席单位。5月,天津农学院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6月入选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认定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2022年,学校“天津农业水利现代化与智慧灌溉技术帮扶项目”入选2022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7月,市农学会联合天津农学院、市农业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天津市农业科技工作者之家天津农学院活动站”揭牌并成立。6月25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与天津农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为共建基地揭牌。
2023年7月3日,天津市教委发布相关高校设置工作的公示,天津农学院拟更名为天津农业大学。
2025年4月,天津农学院与宁河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4月,天津农学院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4月23日,天津农学院战略咨询公司委员会成立。 4月29日,天津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金危危率队赴乌鲁木齐市,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化工大学杨吉尔分校、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物质和技术基础中心、塔什干建筑与土木工程大学校方代表会面,并签署《关于设立神农学院的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3人次入选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57人次入选天津市杰出人才等省部级人才项目。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天津市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2人,首席岗位科学家3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天津市优秀教师8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5人。拥有天津市教学团队16个,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1个,天津市创新型团队4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1个,天津市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2个。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91人, “双师型”教师16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52人, 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649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界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3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7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获批19个三部委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及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天津市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心、天津市级科普基地、天津市级引智基地和引智工作示范单位、天津市高校智库。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4月,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泰国、保加利亚、乌兹别克斯坦、马尔代夫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在乌兹别克斯坦与四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别建立“神农学院”。2024年,学校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作为理事单位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现代农业科教创新联盟,与俄罗斯奥姆斯克国立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签订合作教育项目协议。2022年,学校与泰国塔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商定新增硕士招生专业。学校还与美国蒙东那大学、泰国神农学院、保加利亚鲁班工坊建有合作办学项目,并联合天津农垦集团保加利亚分公司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学校还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了校际交流项目,多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2020-2021学年,学校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29个,其中, 国家级63个,省部级166个;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87篇,获专利3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立项193项,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42项、市级项目88项;共有171项结题,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市级项目65项;依托大创项目,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27篇,参与申请专利或软著70项,参加学科竞赛获奖9项,做出实物1件(类)。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天津农学院图书馆由东、西两校区图书馆构成,总面积27,794平方米,其中东校区图书馆面积为24650.85平方米。截至2025年4月,有馆藏纸质文献129.7万余册,订购各类中、外文数据库50个。电子图书171万余册,电子期刊81万余册,学位论文1083万余册。其中中文数据库资源主要有CNKI、维普、万方、百链、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共产党理论资源库、超星电子书、方正电子书、书香中文在线电子书等;外文数据库资源主要有SCI、ScienceDirect期刊、Springer期刊、PAJ、Springer实验室指南、EDS发现系统、JOVE实验视频期刊等。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5月,天津农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天津农学院学报》,属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类学术期刊,是天津市一级期刊,季刊。主要刊发农学、园艺、园林、畜牧、兽医、水产、渔业、食品、农业工程、经济管理、社会科学和有关基础学科在教学、科研、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及对科技兴农的论述。该刊先后荣获天津市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第三、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天津市期刊印刷质量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并自2002年起连续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建成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40个跨学科、跨地域、多层次的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天津市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心、天津市级科普基地、天津市级引智基地和引智工作示范单位、天津市高校智库。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22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4月,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500余项,其中,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4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科研论文方面,“十二五”以来,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047篇;专利方面,“十二五”以来,教师获得专利200项。《天津农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出版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和天津市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农业类重要刊源。2019年,学校作为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
校园文化
校训
敏学切问,躬勤耕稼
校风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精神
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
校徽
中心圆部分: 中间篆书红色的“天农”是天津农学院的缩写,红色代表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学校立志三农的信念;校名“天津农学院”系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颂馀先生所题,与篆书“天农”相呼应。 中心黄色的圆形底图:象征着太阳。外圈部分: 土黄色底图。 中英文校名蓝色代表天津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英文名称代表国际化视野。主色调红黄蓝是美术中的三原色,辅以土黄色和绿色。
校歌
《天农学子之歌》,王刚清作词,康迪作曲
枝叶青,果实鲜,津沽大地百花艳。
锦鳞跃,蹄角欢,海河映蓝天。
我们是天农的学子,天农的学子;
天农是兴农的摇篮,兴农的摇篮。
让农庄富饶美丽,我们日夜向往;
让城乡比翼齐飞,我们重任在肩。
我们立志成才,奋发努力,
宏伟的蓝图要靠我们来实现!
枝叶青,果实鲜,津沽大地百花艳。
锦鳞跃,蹄角欢,海河映蓝天。
我们要学会本领,学会做人,
我们要不出闪失,多出亮点。
让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日夜向往;
让祖国繁荣富强,我们重任在肩。
我们立志成才,奋发努力,
宏伟的蓝图要靠我们来实现!
宏伟的蓝图要靠我们来实现。
学校排名
在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天津农学院2024年位列第350位。2025年位列第356位。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截至日期为2025年6月)
社团文化
2024年度,学生社团涵盖自然、人文、棋类、茶艺、舞蹈、美术、话剧、合唱、主持等多个方面,注册人数近两千余人次,开展“我和我求学的城市——思源奋进不负韶华”第八届校园文化节,组织农业工程嘉年华、食品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开展“时代交响 美育校园”交响美育百场普及活动,邀请中国书画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开展文化交流,举办“红旗渠精神永在”暨曲学真红旗渠写生作品展,开设《大美三农》网络美育课程,定期举办茶艺、朗诵、合唱等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参与2024年天津市学校美育实践课堂学校文艺展演竞赛,共有78名学生参与文艺展演,推荐合唱、朗诵、群舞等在内的7个项目参加市级文艺展演展示,3个项目获市级文艺展演三等奖。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共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70亩,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
东校区: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为学校主校区,有14学院在此校区办学[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水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基础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且有体院馆等基础施舍;
西校区:位于西青区津同路19号。
州校区:位于蓟州五百户镇。
校友情况
截至2025年6月,学校知名校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