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英文:YANGTZE UNIVERSITY),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湖北省主管。长江大学在荆州市、武汉市两地办学,荆州校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武汉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200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4所院校合并组建长江大学。2006年,长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公布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长江大学。同年9月,武汉校区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长江大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9月21日,长江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平台正式揭牌。2024年4月9日,长江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揭牌。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118亩;有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类实验室、实验中心10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34万册;设有26个院系,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有教职工3055人,专任教师1928人,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1217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4290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7132人,来华留学生348人;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在校友会2025年中国大学(总榜)排名中,长江大学位列第125名;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长江大学位列第185名。
历史沿革
原江汉石油学院
1950年,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成立。1953年,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将校名暂定为北京石油工业学校。7月,北京石油工业学校改为北京石油地质勘探学校。1954年9月,北京石油地质勘探学校改名为北京石油地质学校。1965年9月,北京石油地质学校迁往黑龙江省大庆市,并改名为大庆石油地质学校。1972年3月,大庆石油地质学校改为江汉石油地质学校。1978年4月,江汉石油学院在江汉石油地质学校的基础上成立。
2000年,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划转湖北省管理。
原湖北农学院
1977年,华中农学院荆州分院创立。1989年,湖北农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
原荆州师范学院
1936年,湖北第四区简易师范学校创建。
1942年,学校迁址恩施市,并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45年2月,湖北立第四师范学校迁址荆州市。1947年2月,湖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改名为湖北省立江陵师范学校。1958年10月,学校更名为江汉师范学院。1962年7月,学院更名为荆州师范学校。1977年11月,荆州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荆州分院。1978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荆州分院更名为荆州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荆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荆州师范学院在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荆州师范学院成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湖北省领导和管理
原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1951年,湖北省沙市卫生学校创立。1958年9月,学校改名为江汉医学院。1961年9月,江汉医学院改名为江汉医学专科学校(沙市)。1970年1月,江汉医学专科学校(沙市)与荆州地区卫校合并,更名为荆州地区卫生学校。1977年,学校更名为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
1984年,武汉医学院荆州分院更名为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
长江大学时期
198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原江汉石油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荆州师范学院、湖北职工医学院合并组建长江大学。2006年,长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三大石油公司在荆州市签署了共建长江大学的协议。
2012年2月7日,长江大学武汉校区正式揭牌。同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公布,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长江大学。5月19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长江大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9月,武汉校区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11月2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十二五”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名单,长江大学8个学科被批准为“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学科被批准为重点(培育)学科。
2018年,长江大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9月21日,长江大学人工智能科研平台正式揭牌。2023年4月4日,长江大学大学生艺术美育中心成立。2024年4月9日,长江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本科专业涉及11大学科门类。
截至2025年6月
学校师资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有教职工3055人,专任教师192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64人,副教授8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96人。获批国家、省部级人才项目、专家称号人选293人,其中国家级人才、专家5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51人,硕士生导师121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64人,兼职硕士生导师868人。
学生人数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4290人,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7132人,来华留学生348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十三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16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界、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
教学情况
长江大学实施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培养制度,设有国家奖学金、长江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奖学金、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奖学金、文华奖学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等40余种奖学金。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有65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7个国家级、省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注:截至2025年6月
教学成果
2023年,长江大学有18项成果获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二。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6项。
学校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等12个大学联盟,先后与美国、英国、爱尔兰、韩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捷克等国家的百余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学生互派,学者互访和联合科研等交流合作。
学校与爱尔兰香农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共建毒理学联合实验室,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共建中韩加园林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中心,与塔斯马尼亚大学共建澳中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等国际联合科研平台,是国家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学校设有HSK(新汉语水平考试)考点,在校留学生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巴西、摩洛哥、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五大洲69个国家。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图书馆有纸质藏书43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5.05万种,全文电子图书151万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7个。长江大学图书馆古籍书库收藏有古籍2875部14896册,以及1987年限量版影印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一套1500册。经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普查统计,图书馆共有民国前(1912年以前)古籍402部2962册(明代3种56册,清代399种2906册),版本包括明、清及民国抄本、木刻、套印、石印、活字、增修、铅印、影印等。其中,明万历木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明朱墨套印本《庄子南华真经》、明崇祯木刻《二如亭群芳谱》、清顺治木刻《金批第一才子书》收藏于长江大学图书馆内。
学术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8年,双月刊,是社会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设有“荆楚文化研究”、“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等特色专栏。在2019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2004年,双月刊,是自然科学总论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编期刊,曾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第十届湖北省优秀期刊”等奖项。2020年被评选为“RCCSE中国学术准核心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有81个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教学平台、教学实训机构,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双创教育平台,3个教育部科研平台;3个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平台,3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科研平台,5个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重点实验室,6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4个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9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湖北省实习实训基地,2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长江大学近3年来共主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4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3项,并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上获得突破。出版学术专著78部,发表高水平论文3589篇。近5年来,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校友情况
参考资料:
校园文化
校徽
长江大学校徽主体部分是学校主教学楼,形状为“一体两翼”,象征着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推动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主教学楼顶的钻塔象征着长江大学的优势学科:石油学科。校徽上半部分为蓝色,寓意蓝天,下半部分为绿色代表绿地,绿地代表着学校农业科学与广泛的学科群。校徽整体由四个同心圆所组成,代表着长江大学由四校合并而来,也蕴含着四校同心。
校训
长江大学的校训是:“长大长新”。
“长”在时间上寓意着长久永恒,在空间上寓意着距离宽阔。
“大”寓意着长江大学要培养追求大学问,怀抱大志向的学生。
“新”寓意着要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学术进步,并用博大的胸怀拥抱新事物的发展。
校歌
长江大学的校歌为《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
作词:胡宏伟
作曲:王世光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 长江,啊 长江!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9月,长江大学“社团文化节”和“社团风采展”为社团提供多元化展示舞台,每年通过两项平台开展社团品牌活动30余项,超过7000余人次参与。产生了“全国百强社团”、“湖北省标兵社团”的笛箫协会,公开发行会员作品专辑《笛忆青春》和专题纪录片《玉笛飞声》;长江大学英语口才与思辨协会从2016年成立起,连续数届取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国家级奖项。截至2023年12月,长江大学现共有各类学生社团85个。
校区情况
荆州校区(东)
长江大学荆州校区(东校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荆州校区(西)
长江大学荆州校区(西校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密路88号。
武汉校区
长江大学武汉校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大学路111号。
校园风貌
学校荣誉
2024年5月,长江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新晋ESI全球排名前1%。
2024年5月,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一等奖1项、团体二等奖2项。
2024年4月,长江大学校团委获评“2023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24年3月,长江大学“环境与生态学”学科新晋为ESI全球排名前1%。
2023年4月,长江大学获评智慧高校创新实践奖。
2022年3月,长江大学校团委获2021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5月,长江大学获部门预算编报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6月,长江大学获荆州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3月,长江大学获湖北省第五批“博士服务团”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6月,长江大学获湖北省农校对接工作先进高校。
2012年8月,长江大学获“高校‘农校对接’与学生食堂采购工作”先进院校荣誉称号。
学校排行
在2023年上海软科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长江大学位列186名。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长江大学位列186名。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世界学术排名中,长江大学位列901-1000名。
在校友会2025年中国大学排名(总榜)排名中,长江大学位列第125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长江大学位列185名。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4日,长江大学西校区三食堂被雪压塌,有网友质疑是豆腐渣。5日,长江大学西校区食堂工作人员称,该食堂已废弃,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