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外文名:Margaret·Atwood),加拿大著名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9年11月18日,阿特伍德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直到十二岁,阿特伍德才正式接受全日制的学校教育。1957年,阿特伍德开始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习,并于1961年取得英语文学学士。此后,她开始在哈佛大学进修,于1962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了两年博士学位。阿特伍德最初以诗人的身份进入文坛。1966年,诗集《圆圈游戏》为她赢得了加拿大最高文学荣誉——总督文学奖,使她一举成名。1969年,阿特伍德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1972年,阿特伍德出版文学评论《生存:加拿大文学主题指南》。1985年,阿特伍德出版反乌托邦小说 《使女的故事》,该书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此期间,她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凭借《别名格蕾丝》获吉勒奖(1996)。1986年,担任纽约大学伯格教授。1987年,阿特伍德担任麦考瑞大学驻校作家。1989年,阿特伍德担任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三一大学驻校作家。2000年,阿特伍德凭借《盲刺客》首次荣获布克奖。2019年,2019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阿特伍德和伯娜丁·埃瓦里斯托以女性文学作品分享了这一奖项,阿特伍德的获奖作品名为《圣约》。2025年4月8日,阿特伍德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使女的故事第六季》开播。
阿特伍德的作品不仅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而且富有深刻的洞察力,在加拿大和英美文学界都很有影响,先后获过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英联邦文学奖、法国政府文学艺术勋章等重要奖项。曾担任加拿大作家协会主席、国际笔会加拿大地区主席,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9年11月18日,阿特伍德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由于父亲对森林昆虫学研究的需要,阿特伍德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魁北克省北部偏远地区度过的,直到十二岁才正式接受全日制的学校教育。1957年,阿特伍德开始在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习,并于1961年取得英语文学学士。此后,她开始在哈佛大学进修,于1962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了两年博士学位。
创作经历
阿特伍德最初以诗人的身份进入文坛。1966年,诗集《圆圈游戏》为她赢得了加拿大最高文学荣誉——总督文学奖,使她一举成名。1969年,阿特伍德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1972年,阿特伍德出版文学评论《生存:加拿大文学主题指南》。1985年,出版反乌托邦小说 《使女的故事》,该书也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此期间,她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凭借《别名格蕾丝》获吉勒奖(1996)。2000年,凭借《盲刺客》首次荣获布克奖。2019年10月14日,2019年度英国布克文学奖在伦敦揭晓,阿特伍德和英国出生的非洲裔女作家伯娜丁·埃瓦里斯托以女性文学作品分享了这一奖项。阿特伍德的获奖作品名为《圣约》,被认为是作者知名旧作《使女的故事》的续集。2025年,阿特伍德荣获2025年英国图书奖“出版自由奖”(the Freedom to Publish Award)。在5月12日的颁奖典礼上,阿特伍德本人并未到场,但她为此次获奖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她强调了对话和开放沟通在这个特殊历史时刻的重要性。2025年4月8日,阿特伍德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使女的故事第六季》开播。
工作经历
1964年到1965年期间,阿特伍德在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英语讲师 ;1967年至68年,阿特伍德在蒙特利尔乔治·威廉姆斯爵士大学担任英语讲师;1969年到1970年,阿特伍德在阿尔伯塔大学担任教授;1971-1972年,阿特伍德任约克大学英语助理教授。1972-1973年,阿特伍德受聘为多伦多大学驻校作家。1985年,阿特伍德担任阿拉巴马大学艺术硕士项目荣誉主席。1986年,担任纽约大学伯格教授。1987年,阿特伍德担任麦考瑞大学驻校作家。1989年,阿特伍德担任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三一大学驻校作家。
主要作品
参考来源:
创作特点
阿特伍德自幼年起就开始广泛接触大量的文学经典,从格林童话到威廉·福克纳、从赫尔曼·梅尔维尔到简·奥斯汀都是她的最爱。其中,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文学观念对阿特伍德影响颇深,这在日后使得她的作品经常从女性视角窥探两性关系、社会平等、政治权力、社会生存等问题,独具现实意义。高中时期,她受美国小说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开始了诗歌创作;大学期间,加拿大知名女诗人杰·麦克弗森担任她所在的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的讲师兼住校导师,其迷人的文学课深深吸引了阿特伍德,两人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对阿特伍德日后走上文学道路产生过深远影响。她还得到学院的另一位明星教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的点拨,因此,她的诗歌创作中存在突出的神话重述和借用的特点。
1960年代,她以诗集《双重珀耳塞福涅》(1961,获E.J.普拉特奖章)和《圆圈游戏》(1964,获总督文学奖)崭露头角。这两部作品奠定了她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双重珀耳塞福涅》戏剧化呈现了生命与艺术、自然造物与人类创造的二元对立;《圆圈游戏》则进一步深化这种对立,将游戏、文学、爱情等人为建构与自然的无常相互映照。谢里尔·格雷斯在《暴力二元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中指出,阿特伍德所有作品的核心张力在于“艺术与生活的双重牵引”。琳达·瓦格纳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艺术:批评文集》中亦洞察其诗歌的二元特质,认为作品中“分离性成为二元对立的呈现方式”。这种疏离感使得人物彼此隔绝、与自然割裂,最终陷入沟通困境、难以摆脱剥削性社会关系、无法理解自身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格洛丽亚·昂利在《西海岸评论》中强调,阿特伍德早期诗作“敏锐捕捉到异化问题、真实人际沟通的渴求、以及建立真诚人类共同体的迫切需求”。
1995年诗集《焚毁之屋的清晨》被约翰·本姆罗斯评价为“折射阿特伍德生命中日迫迟暮的阶段”,诸多诗作涉及丧亲之痛与对自身死亡的觉醒,堪称“更深入地探索生存境遇”。本姆罗斯认为该诗集赋予读者较早期作品更广阔的解读空间:“阿特伍德以悲恸为刃,划破沉闷诗境,跃入新生的自由。”1998年诗选《吞火:1965-1995诗选》展现其诗学演进轨迹,被《苏格兰周日报》赞为“凝练、象征、彻骨阿特伍德式的散文诗晶柱”。2007年诗集《门》是她十年间首部新诗集,文学评论家杰伊·帕里尼指出其“北境”诗风凛冽,“充满冬景、寒雨、破碎生命与困顿关系”,并发现诗中“反讽、自白体、政治姿态与诗艺沉思交织”,称赞这些“流畅自由诗体写就的诗作贯穿机智幽默,多数收束于令人回味的反讽弦音”。
获奖记录
参考来源:
荣誉学位
参考来源:
个人生活
阿特伍德的第一任丈夫为吉姆·波尔克 (1968-1973),两人在哈佛大学相识。经过"五年的犹豫不决"后,他们于1968年结婚。随着阿特伍德的事业起步,两人最终渐行渐远,于1973年分道扬镳。阿特伍德的第二任伴侣为格雷姆·吉布森 (1970s-2019),两人于20世纪70年代通过文学圈相识,并未正式结婚。威廉·吉布森本人也是一位小说家和非虚构作家,同时也是加拿大多个作家组织的创始成员。吉布森与前妻育有两个儿子。他与阿特伍德相伴近五十年,共同居住在多伦多,直到吉布森去世。阿特伍德非常欣赏一位女书迷对吉布森的评价——“每位小说家都应该嫁的丈夫”,甚至将这句话印在了T恤上。格雷姆·吉布森于2019年9月18日因痴呆症并发症去世,享年85岁。阿特伍德与格雷姆·吉布森有一个女儿——埃莉诺·杰斯·阿特伍德·吉布森,杰斯出生于1976年5月。她的降生改变了阿特伍德和威廉·吉布森的生活方式。为了不让女儿每天花费四小时乘坐校车,他们决定放弃农场生活,搬回城市。杰斯是一名艺术史学家,如今与阿特伍德的外孙一起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区。
人物评价
阿特伍德的诗歌总体上呈现为一种克制、冷静、含蓄的语调。或许因为写小说惯常运用描绘与记述,在诗中,她不喜铺排的描摹或想象,而着力于句子中节奏灵敏的探索,在整体的叙述性中蕴藏了多样的情绪切换,富有戏剧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瓒评)
人物事件
2022年11月,俄罗斯对100名加拿大公民实施制裁,阿特伍德在内。
Biography.margaretatwood.2025-10-13
Works on Margaret Atwood.margaretatwood.2025-10-13
Margaret Atwood’s Ex-Husband, Partner & Children: 5 Fast Facts You Need to Know.entertainmentnow.2025-10-1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成为作家,得问句“你以为你是谁”.今日头条.2025-10-13
使女的故事 第一季的分集短评.豆瓣电影.2025-10-13
两名女作家分享2019年布克文学奖.人民网.2025-10-11
使女的故事 第六季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5-10-14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我的一生中,文字本身从未受到过如此威胁.腾讯网.2025-10-11
Margaret Atwood Honored at Eleanor Roosevelt Banned Book Awards.chronogram.2025-10-13
Margaret Atwood.poetryfoundation.2025-10-13
奖项.margaretatwood.2025-10-13
作为诗人的阿特伍德.网易.2025-10-12
俄媒:俄罗斯对100名加拿大公民实施制裁,包括好莱坞电影演员金·凯瑞.今日头条-环球网.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