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是依托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的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2021年4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成立,分为北大红楼和蒙藏学校旧址两处馆区,北大红楼馆区内设有基本陈列《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同年6月29日,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2021年10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红楼举行。2023年3月28日,蒙藏学校旧址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红楼始建于1916年,建成于1918年,是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0年3月,北京市组织开展“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北大红楼被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
2021年4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成立,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依托北京大学红楼建立,纪念馆分为北大红楼和蒙藏学校旧址两处馆区。同年6月29日,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2021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红楼举行。12月24日,被确定为北京首批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之一。
2022年5月,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获得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2023年3月28日,蒙藏学校旧址对外开放。
展出内容
北大北京大学红楼馆区
北大红楼馆区内设基本陈列《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着力展现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所具有的独特地位、独特贡献、独特价值。同时,馆内还能看到李大钊《狱中自述》、毛泽东与蔡和森关于建党的通信、全部63期的《新青年》杂志、多版本《共产党宣言》等珍贵文物,还可走进精心复原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分别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文科学长室、第二阅览室,身临其境感受先辈革命足迹。
蒙藏学校旧址馆区
蒙藏学校旧址馆区最早为明朝初年的常州会馆,清朝末年该地被称为“毓公府”。1913年在此开办蒙藏学校,2020年3月,北京市将蒙藏学校旧址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
承担工作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主要承担北大红楼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文物管理、展览陈列、宣传教育、学术研究等工作。纪念馆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学术立馆、社教兴馆、文保强馆、科学治馆”为工作路径,充分用好“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构建开放的学术研究平台,积极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做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强化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纪念馆的发展提供发展动力,力争把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类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