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介祥

倪介祥,男,194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专科学历。曾任东航上海飞行部飞行员,199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67年10月,倪介祥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位于上海市的民航第五飞行大队。1971年1月,倪介祥担任北京第一飞行总队伊留申IL-18机长。之后,倪介祥改装了波音707,飞北京—巴基斯坦卡拉奇—法国巴黎、北京—伊朗德黑兰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等航线,也飞各种专机。1979年,倪介祥被调回上海。自1984年起,倪介祥先后改装了BAe 146麦道MD-11。1998年9月10日,倪介祥驾驶一架编号为B-2173的MD-11客机从上海飞往北京。起飞后飞机起落架发生故障,最终与机组人员配合将飞机成功迫降。2005年2月27日,倪介祥执行退休前最后一个航班CK226航班,从安克雷奇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998年10月,倪介祥被民航局授予一等功。1999年5月,倪介祥获全国民航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4月,倪介祥获全国劳动模范。

人物经历

1945年2月,倪介祥出生。1961年,倪介祥中学毕业。空军来南通招飞,倪介祥报名要求参军。6月28日,倪介祥获得长春空军第一预备学校的录取书。1965年底,倪介祥进入位于四川广汉的中国民航高级航校学习。

1967年10月,倪介祥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位于上海市的民航第五飞行大队。1971年1月,由于北京的第一飞行总队缺少伊留申IL-18机长,倪介祥被调到北京工作,成为第一飞行总队最年轻的机长。之后,倪介祥改装了波音707,飞北京—巴基斯坦卡拉奇—法国巴黎、北京—伊朗德黑兰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等航线,也飞各种专机。1978年,邓颖超访问伊朗,倪介祥是专机组成员。倪介祥飞的第一个机型是伊尔-14运输机。不到两年,担任机长。1979年,倪介祥被调回上海,重新回飞行事业。自1984年起,倪介祥先后改装了BAe 146麦道MD-11,最后执飞MD-11直到退休。

1998年9月10日,倪介祥驾驶一架编号为B-2173的MD-11客机从上海飞往北京。在起飞后不久,他发现飞机起落架发生故障,考虑返航。在机组成员和地面人员的共同协作下,该飞机成功迫降。10月,倪介祥被中国民用航空局授予一等功。1999年5月,倪介祥获全国民航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4月,倪介祥获全国劳动模范。2005年2月27日,倪介祥执行的CK226航班从安克雷奇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航班。

所获荣誉

人物事件

1998年9月10日,倪介祥驾驶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一架编号为B-2173的MD-11客机执飞MU586航班,从上海市飞往北京。飞机起飞后不久,机长倪介祥发现情况不对。按照程序要求,在飞机离地后,机组要做的第一个动作是收起落架。倪介祥完成程序后发现起落架的红色警告灯没有熄灭。倪介祥判断可能是前起落架没有收好,首先考虑返航。由于不知道前起落架的状态,机组与塔台联系后请求进行一次通场,请地面人员看看起落架是否放出。300米高度通场,地面人员没有看清。后经30米超低空通场,发现起落架并未放出。

迫降之前,机组采取了三项辅助措施,做45度大幅度盘旋,交叉关1号、3号液压放轮和落地“震轮”。三项措施均未奏效,只能进行跑道迫降。飞机还剩四吨油,倪介祥从容不迫、细致周密地布置完迫降时需要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告知机组成员用一下洗手间,以防迫降后受伤。飞机剩两吨油后,倪介祥向塔台呼叫飞机落地。飞机切入五边,时针指向11时05分。倪介祥提前制订三项迫降预案:一是机身不能侧,要正对跑道。二是主轮在落地时要尽量与跑道面平稳相切。三是机头在下放时要尽量带杆压住,让其缓慢下放。迫降时,飞机所有姿态如倪介祥预料。失去“前蹄”的巨大机头在轻轻接地后溅起团团火星,飞机平稳地滑行700米,成功降落。1998年10月,倪介祥被中国民用航空局授予一等功。1999年5月,倪介祥获全国民航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2000年4月,倪介祥获全国劳动模范。

相关作品

电影

交通系统.上海市总工会.2023-11-30

东航后辈飞行员拜访“英雄机长”倪介祥.中国民航网.2023-12-12

东航1998年迫降机长倪介祥:平平淡淡才是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校.2023-12-12

紧急迫降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