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登岷

唐登岷(1918年2月——2015年5月2日),云南保山人,中国共产党员,肄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哲学心理系。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首任人民政府县长。

人物生平

1918年,唐登岷出生于保山市。1936年12月,唐登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至1940年在西南联大哲学心理系学习。1938年至1949年6月,历任中共云南省工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共滇南工委委员兼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二纵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7月至1950年2月任中共思茅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9支队政治部主任。1949年5月10日,宁洱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唐登岷任县长,陆英(女,唐登岷夫人)任副县长,并派出干部接收乡镇政权。1949年“七一”前夕,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出代表团达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中共思普地委会成立,唐登岷任地委委员。1951年元旦,唐登岷代表普洱地委与边疆民族代表在“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名。1950年至1982年,唐登岷历任普洱(思茅)地委副书记、专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工委书记,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云南大学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云南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还曾任云南省人民代表、云南省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82年,唐登岷离休。离休后被推举为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中国共产党史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副理事长;《老兵诗刊》主编。2015年5月2日3时10分,唐登岷在昆明市逝世,享年98岁。

个人作品

唐登岷出版了诗集《离楼心曲》《唐登岷文集》。现存的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的演讲稿既由担任《民主周刊》主编的唐登岷现场记录,并以《不朽的遗言》为题发表于1946年8月2日出版的第3卷第19期《民主周刊》。

相关事件

帮助开展游击队的政治工作

1943年底,唐登岷以“云南日报编辑”的身份来到盈江县、莲山一带,协助常绍群开展游击队的政治工作。唐登岷到常绍群部后,为坚定士兵抗战信念,提高其素质,在游击队开展了多项活动。首先,倡导士兵学习文化。第二,建议、协助常绍群组织秘密团体,并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而命名其为“星星社”。第三,发动部队进行生产运动。常部的供给大部分由地方百姓负担,给民众增添困难,所以唐建议发动士兵搞农副业生产,如编竹器,搓草绳、麻绳等,以补助伙食。第四、经常开展文娱活动,开营火晚会。活动之前,先由政工人员宣讲抗战形势,向战士宣传团结抗战、保家卫国的思想。唐登岷还写了介绍滇西敌后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六篇通讯,刊登在1944年11月至1945年2月间的《云南日报》。此外,唐登岷还对地方抗日自卫队开展统战工作。唐登岷的一系列活动引起了中国国民党的注意,当他返回昆明市向党组织汇报情况时,常绍群的部队已被监控,因此唐登岷未再返回滇西开展活动。

完成云南全境的解放

1946年7月,昆明发生“闻李惨案”,国民党蒋介石公开撕破和平伪装,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唐登岷与张子斋转移到滇西龙陵,后转移至仰光,在中共缅甸侨党工委的掩护下,安排进仰光《人民报》暂时工作。唐登岷在仰光隐蔽期间,联络华侨中的进步人士肖岗、周禾书、杨一波等同国民党驻缅甸中国大使馆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1948年1月随朱家璧、张子斋从打洛镇入境,回滇南发动武装斗争。1949年7月,与两广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队,“边纵”发展到4万余人,解放了云南省60多个县城,配合野战军,促进和迫使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在昆明五华山起义,完成了云南全境的解放。

家庭成员

参考来源:

相关评价

唐登岷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一生为云南人民的解放事业、边疆稳固、民族团结和云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统战部评)

唐登岷同志逝世.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5-09

【丰碑人物】开国将士——唐登岷(民族团结誓词碑签字代表).微信公众平台.2025-10-13

中共云南省工委唐登岷到盈江开展游击队政治工作.德宏网.2025-10-13

【玉溪史话】两入元江 一心革命——《最后一次讲演》记录整理者唐登岷在元江(一).微信公众平台.2025-10-13

政协文史| 陈春刚:滇西抗战时期共产党在今德宏地区活动纪实.微信公众平台.2025-10-13

中共对滇西抗战时期龙潞抗日游击队的带动作用(记忆保山).微信公众平台.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