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纪念馆(英文名:Memorial Museum of Lao She),原为老舍故居,即“丹柿小院”,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丰富胡同19号院。
1950年至1966年,老舍在此工作、生活。1997年,老舍家属有偿将故居捐献给国家。1984年,老舍故居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同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1999年2月1日,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2008年3月,老舍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2014年8月19日,老舍纪念馆经闭馆修缮后重新对公众开放。
老舍纪念馆是座普通的北京小四合院,整个院落占地约400平方米,馆内固定陈列展览分为故居原状陈列与生平展览两部分。3间北房和西侧耳房为原状陈列,展现了老舍先生当年的生活原貌。院内东、西厢房设为生平展览,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生平与创作历程。截至2023年1月,老舍纪念馆共有藏品155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91件(套)。
历史沿革
故居形成
1949年12月9日,老舍应周恩来总理邀请由美国回国抵天津市,两天后到北京,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950年4月,老舍购置了东城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即今丰富胡同19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即老舍纪念馆馆址。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几次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并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1984年5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老舍故居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修缮
1994年,老舍夫人携子女向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市长李其炎写信,提出将老舍故居连同老舍收藏的部分字画、古董捐献给国家。同时,胡絜青也愿意将她本人创作的美术作品捐献给国家。1997年7月,老舍家属有偿将老舍故居捐献给国家。捐献交接仪式在北京市政府举行,市委书记贾庆林等市领导出席,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老舍夫人胡絜青携子女出席。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故居进行落架修缮。
纪念馆由来
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6月4日召开第一次老舍纪念馆筹建会。同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1999年2月1日,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2014年闭馆修缮四个月后,老舍纪念馆于2014年8月19日重新对公众开放。
馆藏文物
截至2023年1月,老舍纪念馆共有藏品155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91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件(套)、二级文物21件(套)、三级文物167件(套)。
注:该章节仅收录部分
展览活动
固定陈列
故居原状陈列
老舍纪念馆是座普通的北京小四合院,整个院落占地约400平方米,布局紧凑。正门是一座坐西朝东的黑漆木门,进门绕过一座砖砌影壁,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进二门,迎面是一座北京现在已少见的五彩小木影壁,影壁上贴着老舍夫人胡絜青写的福字。转过影壁,院中正房三间,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画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卧室兼书房,现均按生活原貌对观众开放。
生平展览
老舍生平展位于故居西厢房和东厢房,主要通过大量珍贵的手稿、图书、照片及老舍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展示老舍生活、创作的历程与他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情怀。西厢房主要用大量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分六部分介绍了老舍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东厢房则通过大量实物,展现老舍先生的情趣、爱好和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
临时展览
参考资料:
社教活动
2024年5月18日起,为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老舍纪念馆联合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推出“北京寻迹·老舍”三馆联合盖章打卡活动,活动截止2024年12月31日。
2025年1月22日,老舍纪念馆举办“情系老舍,迎春接福”活动。9月20日上午,老舍纪念馆主办的“作家与北京”系列讲座第四讲“冰心与北京”在首都博物馆多功能厅举办。主讲人李玲梳理了冰心在北京度过的67年时光,分阶段为观众讲述了冰心的人生与文学成就,并对网络中常见的误会予以澄清。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09:00-16:30(16:00停止进入),周一闭馆
票务信息:免费
关于老舍
老舍(1899年2月23日至1966年8月24日),男,满洲正红旗人。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先后有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问世,显露出文学才华。1930年回国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1937年,其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先生开始剧本创作,主要作品《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合作)、《虎啸》(与赵清阁、萧亦五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归去来兮》等。1944年长篇巨著《四世同堂》问世。1950年创作话剧《方珍珠》和《龙须沟》。1951年12月,北京人民政府授予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剧作《茶馆》问世,次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被评论界认为是话剧民族化的胜利,是完整艺术性的高峰。其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又两度公演此剧。1980年,《茶馆》先后在德国、法国、瑞士演出。此外,老舍先生还创作有《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宝船》《神拳》等多部话剧和《荷珠配》《柳树井》《十五贯》《青霞丹雪》《王宝钏》等戏曲剧本。1966年,老舍投湖自尽。1978年6月3日,有关单位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为老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各地故居
伦敦住所
1924年,老舍经易文斯教授介绍赴英国讲学,在英国的五年里,他在伦敦先后住过四个地方。初到英国,和数日前刚从美国来伦敦的许地山居住在一起。位于伦敦北郊的巴尼特区卡那文路18号,房子很小,两层小房,楼下是一间客厅,一间饭室,一间厨房。楼上是三个卧室,一个浴室。1925年春,老舍从卡那文路18号搬到西部霍兰公园附近的圣詹姆斯广场31号,与一个叫艾支顿的住在一起。圣詹姆斯广场31号住了三年,是和艾支顿夫妇合租。老舍出房费,艾支顿供伙食;老舍教他文言文,他教老舍英文。这种合作使老舍帮助艾支顿完成了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的翻译。1928年夏天,老舍搬到了托林顿广场(TorringtonSquare)14号居住了半年左右。1929年初搬到了伦敦南部的蒙特利尔路31号居住了半年左右。
重庆北碚
1938年7月中旬,在九江沦陷武汉无险可守情况下,老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市。暂时住在公园路青年会里。青年会是“文协”在重庆的第一个会址,老舍与何容住在二楼窗口向阳的一间,中间一个九屉桌,两张单人床分放两旁,坐在桌旁可就桌工作。至1940年8月房屋被炸毁才离开。这期间写作了他的第一部抗战话剧《残雾》,第四部短篇小说集《火车集》,长诗《剑北篇》,话剧《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庆》等作品。1943年11月17日,夫人胡絜青携子女来到北碚区与老舍团聚,一家定居在蔡锷路24号(现为天生新村63号副16号)。老舍先生在重庆北碚的故居(现天生新村63号)于2010年更名为“四世同堂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
山东居所
1930年7月,老舍应聘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住在齐鲁大学办公楼(现为山东医科大学办公楼)二层西南角的第一个房间里。1931年7月28日 ,老舍回北平市和胡絜青结婚。不久,夫妇二人一起返回济南市居住,租住在南新街54号一间小房子里。他的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赶集》中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如《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与病鸭》《也是三角》等,还有发表在《论语》等刊物上的幽默诗文,大都写成于这个院子里。在这里住了三年 , 生下了大女儿舒济。1934年9月,老舍接受了山东大学文学院的聘约,全家移居青岛市,居住在莱芜路(现登州路 10 号甲)的一所洋式平房里。1935年8月16日 ,儿子舒乙出生。1936年搬家到黄县路12号二层楼的一层,居住一年多。夏天,老舍辞去了山大的教职,开始成为职业作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在这里创作完成的。第三个小女孩舒雨出生后,在接到齐鲁大学文学院的聘书后,全家搬到齐大校内现在的常柏路11号。2010年,老舍先生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的故居改建为“老舍故居”,面向社会开放。
相关事件
2025年10月,老舍纪念馆迎来秋季赏柿期,让这个“丹柿小院” 一跃成为了热门的“追秋”之地,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拍照。
老舍纪念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10-15
北京:游客打卡老舍纪念馆“丹柿小院”.中国新闻网.2025-10-15
老舍故居15年来首次大修 将于8月19日正式开放.中国新闻网.2025-10-15
历史沿革.老舍纪念馆.2025-10-15
固定陈列介绍.老舍纪念馆.2025-10-15
老张的哲学.馆藏文物.2025-10-15
《赵子曰》.馆藏文物.2025-10-15
赠陶慰荪扇.馆藏文物.2025-10-15
百菊图.馆藏文物.2025-10-15
臧克家信.馆藏文物.2025-10-15
冰心的信.老舍纪念馆.2025-10-15
明床.馆藏文物.2025-10-15
硬木小炕桌.老舍纪念馆.2025-10-15
临时展览.老舍纪念馆.2025-10-15
“北京寻迹·老舍”三馆联合盖章打卡活动.老舍纪念馆.2025-10-15
“情系老舍,迎春接福”活动成功举办.老舍纪念馆.2025-10-15
作家与北京丨第四讲:冰心的爱与暖,北京的城与家.老舍纪念馆.2025-10-15
老舍故居.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10-15
生平简介.央视网.2025-10-15
老舍 Lao-She.豆瓣.2025-10-15
伦敦住所.老舍纪念馆.2025-10-15
重庆北碚.老舍纪念馆.2025-10-15
山东居所.老舍纪念馆.2025-10-15
北京:老舍纪念馆迎赏柿高峰 “丹柿小院”人气爆棚.中青在线.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