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片(英文名:Borneolum Syntheticum;别名:合成龙脑),系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加工合成的龙脑,习称机制冰片。
冰片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脾、肺经。其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犬口炎,咽喉肿痛,耳道流脓。冰片为辛香走窜之品,只宜暂用;既耗气伤阳,又劫阴夺液,切勿常服。
来源
冰片系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加工合成的龙脑,习称机制冰片。
性状
冰片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其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205~210℃(通则0612)。
功能药性
性味归经
冰片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
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可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犬口炎,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效用分析
冰片气味辛香,有开窍醒神功效,功似麝香而药力较缓,常相须为用。其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更宜用于热闭神昏:若与温热祛寒之品配伍,亦可用于寒闭神昏。
冰片辛香走窜,以其清香之气可为百药之长,能通诸窍而止痛。入心经而通窍止痛,用于胸痹心痛:入筋骨而通利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冰片苦寒,外用有清热止痛、明目退翳、生肌敛疮作用,故善治目赤肿痛,喉痹口疮,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耳道流脓等。
用法用量
0.15~0.3g,入丸散用。外用研粉点敷患处。
应用
配伍应用
冰片配麝香
二药都有开窍醒神作用,常相须为用,用于温病邪陷心包,中风痰厥、热痰蒙闭心窍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中暑,热邪闭窍,神志昏迷等热闭神昏。
冰片配川芎
冰片功善开窍止痛;川芎辛香走窜,活血行气止痛力强。两者相用,活血通窍,行气止痛力捷,多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
冰片配丹参
冰片辛香开窍止痛;丹参活血止痛。两药相伍,具有活血通窍止痛之功,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
冰片配玄明粉
冰片清热止痛;玄明粉清火消肿。两者合用,可清热消肿止痛,多外用,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
冰片配天南星
冰片辛香浓烈,性善走窜,能升能散,具有通窍开闭之功;天南星辛散,走而不守,善祛经络之风痰。二药相须为用,具有较强的醒脑通窍、祛风开闭之效。适用于热入心包、中风痰厥、惊痫等出现神志昏迷、牙关紧闭等症。
方剂举例
安宫牛黄丸
药物组成:牛黄、郁金、水牛角、黄连、朱砂、梅片、麝香、真珠、栀子、雄黄、黄芩、金箔。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开窍醒神。适用于邪热内陷心包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春肢厥,舌红或绛,脉数有力。亦治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
至宝丹
药物组成:水牛角、生玳瑁、琥珀、朱砂、雄黄、牛黄、龙脑、麝香、安息香缩合、金银箔。
功能与主治:化浊开窍,清热解毒。适用于痰热内闭心包证。证见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绛苔黄垢腻,脉滑数。亦治中风、中暑、小儿惊厥属于痰热内闭者。
苏合香丸
药物组成:白术、朱砂、麝香、河梨勒皮、香附子、沉香、丁香、安息香、白檀香、荜茇、水牛角、薰陆香、苏合香、龙脑木等。
功能与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适用于寒闭证。证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亦治心腹卒痛,甚则昏厥,属寒凝气滞者。
成药举例
速效救心丸
药物组成:香果、冰片。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祛淤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病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
药物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药,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保妇康栓
药物组成:莪术油、冰片。
功能与主治:行气破淤,生肌止痛。用于湿热郁滞所致的带下病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时有阴部瘙痒;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见上述证候者。
珍珠明目滴眼液
药物组成:珍珠液、冰片。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止痛。能改善眼胀眼痛、干涩不舒、不能持久阅读等,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慢性结膜炎、视疲劳见上述证候者。
西瓜霜润喉片
功能与主治:清音利咽,消肿止痛。用于防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喉痹,喉痈,急性扁桃体炎,口糜,口舌生疮,牙痈;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口腔炎,牙龈肿痛等。
冰硼散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风险禁忌
应用以实证为主,若血虚阳亢的昏厥、小儿慢惊、脾虚吐泻、肝肾亏虚目疾、阴寒痈疽均忌用。辛香走窜之品,只宜暂用;既耗气伤阳,又劫阴夺液,切勿常服;孕妇慎用。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冰片主要成分为:龙脑、异龙脑;还含少量樟脑。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樟脑(C10H16O)不得过0.50%;含龙脑(C10H18O)不得少于55.0%。
药理毒理
冰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并能保护神经细胞,抗心脑缺血损伤等;能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促进合用药物透皮肤、黏膜、角膜吸收,影响合用药物的分布等;还具有抗炎药、镇痛、抗病原菌等作用。
对神经中枢及脑的保护作用
冰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对中枢兴奋/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有关。冰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延长苯巴比妥钠入睡时间,表现出兴奋作用;冰片还可对抗苦味毒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延长惊厥潜伏期而起镇静、抗惊厥作用。高剂量龙脑木对戊四唑致惊厥小鼠也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这可能与提高脑内yγ-氨基丁酸(GABA),造成脑内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平衡失调有关。天然冰片对癫痫持续状态的小鼠也具有抗惊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海马CA1和CA3区中TRPAI和TRPVI的表达,增加GABA释放有关。此外最新研究发现TRPVI是癫痫发病的重要潜在靶点,而冰片是TRPAI的有效抑制剂,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冰片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冰片可恢复动物的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从而改善其受损的觉醒能力。
冰片还具有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的作用。冰片对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有一定抑制作用,可升高大鼠下丘脑组胺(HA)、5-羟色胺(5-HT)水平。在体外实验中,冰片可以促进血旺细胞的生长与分裂,保护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冰片对AB1-2诱导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提高细胞活力,升高LC3蛋白的含量,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升高MMP,减少自噬体,保护线粒体形态结构;冰片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冰片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损伤引起的行为学异常,降低脑内COX-2的活力和5-LOX活性图;冰片配伍麝香可以明显减轻创伤后脑水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m。冰片可以通过阻断内毒素的神经元作用来减轻败血症小鼠的脑损伤作用。
抗心、脑缺血作用
抗心、脑缺血作用冰片对小鼠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可降低不完全脑缺血时小鼠的脑卒中指数,延长氯化镁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的存活时间,延长小鼠断头喘气、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结扎及常压耐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氰化钾致脑缺血后小鼠翻正反射的消失时间,降低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乳酸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麝香配伍冰片可缩小颈内动脉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行为积分、脑含水量及依文思蓝含量。
冰片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冰片对狗实验性心肌梗死可减慢心率,改善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3种冰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均能发挥不同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药效呈艾片>龙脑木>合成冰片趋势,天然冰片量效呈负相关、合成冰片呈正相关、艾纳香无明显量-效关系。冰片能抑制三氯化铁诱导的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升高血小板内5-HT含量,抑制5-HT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在有无细胞外钙存在时,冰片血清能够明显抑制5-HT诱导的血小板胞内钙离子升高;表明冰片具有抗血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和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胞浆钙离子升高有关。
促渗透作用
冰片能促进血-脑屏障的开放,还可以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对外用皮肤、黏膜、角膜给药及口服给药均有一定的促吸收作用,还能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尤其可增加某些药物在脑组织分布。
促血-脑屏障开放作用
冰片能明显使血-脑屏障体外模型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减少、细胞吞饮囊泡数量增加、粒径增大,移除冰片血清24小时后上述影响可逆转;促进大鼠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损伤后VEGF表达;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损伤保护剂MnTBAP透过血。脑屏障,增加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而不改变其血药浓度。冰片为小分子脂溶性单菇类物质,内服后可经胃肠道迅速吸收,广泛分布于心肌、肺、脾脏,且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冰片有促透作用,尤其是对血-脑屏障有明显影响,通过与不同药物(如没食子酸、卡马西平、原儿茶酸、灯盏花素、栀子苷、丹参酮IIA、三七总皂苷、顺铂、头孢曲松钠等)的联合使用可以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来提高药物在脑组织中浓度,最终达到提高药物作用效果的目的。小鼠口服冰片5分钟后即可通过血-脑屏障,脑内分布相半衰期约是血清的3倍(脑与血中冰片的t/2g分别为10.3、3.3分钟),但脑组织和血清中冰片的清除率相近(脑与血中冰片的ty/2p分别为228、251分钟),脑中浓度和血清中浓度平行下降。冰片能促进泛影葡胺透过血-脑屏障,能增加伊文蓝对脑组织的蓝染程度,提高庆大霉素在脑内的浓度,对顺铂透过血-脑屏障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冰片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还与P-糖蛋白(P-gp)有关,通过抑制血-脑屏障P-gp活性,减少对P-gp药物的外排作用,从而增加某些药物向脑组织的分布,而抑制P-gp活性可能是通过影响NF-xB通路实现的。除了影响P-gp活性外,冰片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还可能与影响NO、组胺、5-HT水平以及超微结构有关。
冰片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节实际上是双向性,可以通过增加生理性血-脑屏障通透性引药上行,还可以降低脑组织受损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起到脑保护作用,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在这个过程中NO水平是影响冰片对血-脑屏障作用方向的重要因素,冰片可通过调控其水平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
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冰片能够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其促透皮吸收作用主要在角质层,并能增加盐酸川芎嗪的贮库效应:其原理为通过破坏皮肤角质层来促进中药成分的透皮吸收。
促进黏膜吸收作用
冰片在浓度为0.12%能促进胰岛素口腔喷剂(3U/kg)对大鼠舌下给药的透口腔黏膜吸收,但剂量依赖性不明显。大鼠在体鼻腔重循环实验显示,冰片在0.5、1.0、2.0、3.0%浓度时可促进川芎嗪(2.5g/L)透鼻腔黏膜吸收,但冰片浓度在1.0%以下时,可使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呈上升趋势,而后却呈下降趋势,提示其促透作用具有饱和性。采用大鼠原位肠循环灌注法显示,冰片在5、10mg/kg剂量时可促进5mg/kg盐酸小檗碱的经小肠吸收。冰片还可增加显著提高大鼠对利福平经小肠吸收的速率和生物利用度。冰片可以使鼻黏膜给药的灯盏乙素达峰时间缩短,但对灯盏乙素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没有明显影响。
促进角膜吸收作用
冰片亦可促进药物透角膜吸收,常作为眼科用药的促透剂。研究显示,冰片可促进眼科外用中药制剂病毒一号滴眼液中秦皮甲素透过兔角膜进入前房,其促透作用与其改善角膜上皮细胞膜磷脂分子排列有关。此外冰片能增加血视网膜屏障的通透性,可能与减少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表达,开放大鼠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有关。
抗炎、镇痛作用
冰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内服或外用均有效,尤其局部外用镇痛效果明显,外用成药常用之。外敷对2%巴豆油合剂涂耳所致小鼠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腹腔注射对在鼠蛋清性足跖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PGE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冰片可有效抑制大鼠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损伤时白介素-1B(IL-1B)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白细胞浸润,从而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冰片可通过抑制MAPKs和NF-kB通路的活化,激活Nrf2蛋白,降低相关炎症因子NO的表达水平而发挥细胞抗炎药活性。
冰片外用对大鼠外伤引起的急性疼痛有抑制作用。冰片外用于损伤部位,维发机械痛阀、维发热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升高豚鼠类激光烧伤模型的痛阈值,较生理盐水对照高出6~24倍,并可减轻局部血管扩张、水肿及炎症反应。除了升高痛阈值外,冰片诱导的局部镇痛作用可能主要由TRPM8介导,并涉及脊髓中下游的谷氨酸能机制,其镇痛作用可能比薄荷脑更具优势。冰片可以通过调节Nrf2/NF-xB通路减轻氧化损伤和胰腺炎症,从而减轻蛙皮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冰片对奥沙利铂诱导的小鼠神经性痛觉过敏有减轻作用,这种强大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脊髓中TRPAI所产生的,且反复治疗不会引起抗伤害性耐受,也不会影响体重和运动能力,因此冰片可能在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方面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冰片对多种细菌、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0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5、1、5、1.5、1.0、1.5mg/ml。对大肠埃希菌K88、溶血性大肠埃希菌、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均有较强的制作用,且抑菌效价均在1/8以上。
抗真菌
冰片对红色癣菌、孢子丝菌、裴氏着色真菌的最低抑真菌浓度(MIC)均为5%,最低杀真菌浓度(MFC)分别为10%、5%、5%。冰片对人化脓性中耳炎耳道分泌物分离出的黑曲菌可破坏其细胞超微结构,导致真菌溶解死亡,MIC和MFC均为10%。
其他作用
冰片也可以逆转小细胞癌对DDP的耐药,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小凹蛋白-1(Caveolin-1)表达有关。此外,龙脑木对DDP和阿霉素诱导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敏感性,对缓解二者治疗恶性肿瘤时存在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种敏感性可能是通过激活ROS介导的氧化损伤和调节MAPKs和pi3k/AKT通路产生的。还有研究表明冰片还可以通过mTORCI/eIF4E途径调控HIF-1a的表达直接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
冰片对早期妊娠小鼠无明显作用,对中、晚期妊娠小鼠具有引产作用。冰片能延长正常非孕大鼠的动情周期,并能兴奋正常非孕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冰片对初孕在体、离体大鼠子宫平滑肌均呈现明显抑制效应;能显著抑制缩宫素、氯化乙酰胆碱所致的非孕、初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兴奋。
体内过程
冰片能抑制CYPIA2、CYP2B6、CYP2C12、CYP2C13和CYP2D2活性,对CYPIA2、CYP2B1/2和CYP2CL7mRNA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0呵。冰片对CYPIA1、CYPIBI、CYP2B1、CYP2C11、CYP4A1和CYP4F4的mRNA表达有下调作用P77。冰片[33、100和300mg/(千克d)]给药一周对雄性Wistar大鼠肝脏CYP2DI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却显著诱导了CYP2D活性。冰片预给药一周能明显加速CYP2D探针底物氢溴酸右美沙芬的体内清除,对大鼠肝脏CYP2D活性有诱导作用DA。年龄会影响到龙脑木在小鼠的血浆及不同器官内的含量,天然冰片在小鼠体内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由于幼龄动物的肝脏相关代谢酶系、肾脏排泄功能及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天然冰片在2周龄与4周龄小鼠肝、肾、脑中的蓄积量,几乎达到成年组的两倍量。在动物服用天然冰片后将在体内转化成一定量的樟脑。小鼠的单个组织内天然冰片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多峰现象,在60分钟时达到浓度最高峰。天然冰片在肝脏中的含量均比其他组织高,在脑、肾、心等组织的含量也较高。冰片主要以原型从粪、尿排出,在肝、肾、肺中蓄积量的下降都很迅速,冰片不仅通过肝肾排泄,还可以通过肺脏从呼吸或其他途径(如毛孔等)排出。
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
不同条件下冰片的毒理数据有所差别。龙脑、异龙脑、合成冰片以聚乙二醇和吐温80配制成的溶液对小鼠灌胃的LD50分别为2.879、2.269、2.507mg/kg,冰片细粉加聚乙二醇制成的水溶性固体分散剂对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3.68、3.06g/kg:中毒表现与口服给药相似,出现步态不稳,静卧不动甚至呼吸停止死亡,死亡多发生在24小时以内,死亡小鼠肉眼尸检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长期毒性
以冰片0.4、1、2g/kg对大鼠灌胃28天,动物外观、行为、进食以及大小便正常,无一动物死亡,各组动物体重均有增加,动物血常规、肝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脏器肉眼观察无明显病理变化,内脏系数测定无明显差异。
特殊毒性
冰片对小鼠早期妊娠无明显引产作用,但对中晚期妊娠的终止率分别为91%和100%,提示冰片可以影响动物的生殖功能。冰片对亲代雌鼠受孕率、吸收胎及死胎率、活胎率均无显著变化,亲代雄鼠睾丸及附睾质量、精子计数、精子活力及精子畸形率未见显著变化,睾丸组织形态学观察未见异常,但可降低F1代小鼠生长指数。龙脑木及合成冰片的一般无生殖毒性的剂量为0.68、0.75g/kg。围产期毒性结果表明临床剂量的冰片对仔鼠发育无影响,但在较高剂量时存在围产期毒性,1.50g/kg的合成龙脑能引起60%孕鼠死亡,而1.36g/kg的天然冰片能引起20%的孕鼠死亡。此外另有研究发现高浓度的冰片能影响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并导致心脏毒性,且存在剂量依赖性,研究还表明冰片能上调胚胎SepnlmRNA表达,进而引起肌肉和肌纤维细胞氧化损伤,出现脊柱弯曲、游泳异常等发育异常。
龙脑木和合成冰片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对体外培养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阴性,提示二者均无致突变与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的作用,但是高剂量的冰片可能具有遗传毒性。
其他
天然或合成冰片对眼球及主要脏器未见显著病理改变,对角膜、虹膜和结膜均未见明显刺激性,相比之下天然冰片更为安全。但也有研究认为冰片能抑制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诱导其凋亡,可能存在一定的眼表毒性(942)。此外眼结膜滴药时异龙脑可致局部轻度充血,刺激性略大于龙脑,肌内注射则相反。合成冰片对胃黏膜屏障功能存在一定影响,提示对胃黏膜可能有刺激性,但是龙脑木未见类似影响。
临床研究
冰片治疗带状疱疹
将15克冰片溶于75%的乙醇中配成15%的冰片酊,用棉签将冰片酊涂于带状疱疹皮损部,1日4~6次。治疗数百例,获效奇速。其中疱疹初起或病情轻浅者,1~2日即愈;对病程较急较长者,发病在7~10日,经西医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和激素等治疗无效的重症带状疱疹30例,短则4日,长则12日,平均疗程8日治愈。涂药后疼痛1~5分钟明显减轻;皮损短则12小时,长则24小时则不再发展;发热者当天,最迟第2天热退;皮损部红肿1天明显减退,水痘、脓血疱2~4天消退或结痂脱落,溃疡面4~7天结痂脱落,溃疡深者最迟10天结痂。
冰片治疗溃疡性口腔炎
取冰片0.3克,加入1个鸡蛋的蛋白混合(宜临用时配制,不宜久贮),用时先嘱患者用0.02%的呋喃西林溶液漱口,用棉卷擦干患部后涂以冰片蛋白,每日4~5次。初步观察,对某些溃疡性或糜烂性口腔炎有较好的疗效。止痛作用明显,能加速炎症消除,促进口腔黏膜剥脱及糜烂和溃疡的愈合。特别对物理因素所引起的黏膜损害效果良好,而对细菌或其他复杂因素所致的黏膜损害,亦能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鉴别
天然冰片(右旋龙脑)
天然冰片(右旋龙脑)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性味辛、苦、凉;归于心、脾、肺经。功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惊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胸痹心痛,目赤,犬口炎,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用量0.3~0.9g,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孕妇慎用。
艾片(左旋龙脑)
艾片(左旋龙脑)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balsamifera(L.)DC.的新鲜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性味辛、苦、微寒;归于心、脾、肺经,功能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用量0.15~0.3g,入丸散用。外用研粉点敷患处,孕妇慎用。
相关论述
《别录》云:“龙脑治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立差。”《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的认识。《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疱、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医林纂要》载:“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脒、疮疡、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高度概括了其功用,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冰片是一味怎样的中药?.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202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