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堡街道地处兰州市西部的安宁堡街道,东接刘家堡街道、吊场街道、孔家崖街道,南濒黄河,西邻沙井驿街道,北接皋兰县。辖区总面积17.5平方千米,2011年,辖区总人口15314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兰州市重要的旅游胜地和水果、蔬菜产地,尤以盛产蛋黄果而闻名省内外。
安宁堡街道是于2004年由实宁堡乡改制形成。总土地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73亩。现辖黄家滩、红艺、南门,河涝坡、东门、东街、西街、桃林八个行政村,另辖一个社区(桃林路社区)及3个农业事业单位(试验站、葡萄园、水利队)。街道北靠皋兰、南临黄河,西至咸水沟口,东接兰州市植物园;辖区内有兰州师范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2所知名院校;刘沙公路横贯东西,地理优势和投资环境极为优越。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宁堡街道常住人口为41055人。
历史沿革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属兰州安宁堡。
清时,属皋兰县安宁堡。
1953年,为兰州市第七区四乡。
1955年,更名安宁堡乡。
1958年,为安宁公社安宁堡大队。
1983年,改安宁堡村。
1984年,升为安宁堡乡。
2004年11月,改安宁堡街道,将西路街道桃林路社区划入安宁堡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宁堡街道东接刘家堡街道、吊场街道、孔家崖街道,南濒黄河,西邻沙井驿街道,北接皋兰县。辖区总面积17.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安宁堡街道下辖桃林路、黄家滩、红艺、南街、河湾、东门、东街、西街、桃林路9个居民委员会。
2020年6月,安宁堡街道下辖1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仓院街54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安宁堡街道辖区总人口153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4人,城镇化率32.9%。另有流动人口1988人。总人口中,男性7540人,占49.2%;女性774人占50.8%;18岁以下2756人,占18%;18~35岁4004人,占26.2%;35~60岁6253人,占40.8%;60岁以上2301人,占1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有藏、回、维吾尔3个少数民族,共1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宁堡街道常住人口为41055人。
经济
2011年,安宁堡街道有耕地面积0.4万亩,人均0.4亩。农业总产值930万元。主要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蔬菜种植面积890亩。畜牧业以饲养牛、猪、羊为主,生产肉类14.7吨,其中猪肉11吨,羊肉3.7吨;禽蛋30吨,牛奶320吨。水果产量3319吨,主要品种有桃、枣,其中桃2905吨,枣290吨。
2011年,安宁堡街道工业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和现代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89%,有商业网点414个,职工2498人;集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农家乐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3亿元,比上年增长6%。
经济发展
近年来,安宁堡街道经济迅猛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型砂、服装、橡塑、铸件制造等产品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民营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现有乡镇企业360家,(包括乡办企业8家,运输业185个,建筑业1个,商业81个,餐饮业30个)其中限额以上的工业企业7家。
辖区内仙桃市生产发展迅速。产量由1970年的75万公斤增加到2004年的520万公斤;借助兰州市近郊的地理优势,抓住马鬃山绿化的有利的时机,苗木、花卉、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化规模。现有苗木基地5个,花卉基地8个,食用菌基地1个,农家乐旅游服务点20处,尤其是黄家滩食用菌基地已经发展成面积150多亩,年产值200万元的示范性基地。目前,街道正在积极筹划建设占地1500亩、投资3000万元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近年来,安宁堡街道积极适应省、市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培育“双强”达标社区活动,围绕打造“五星农家乐”和“西北小江南”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以“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强”为切入点和主抓手,以调整理顺党组织职能为关键,实施“一居一实体”,加快在产业链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做大做强“桃、枣、农家乐”三个特色农业品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特别是按照市委党代会提出的“一产抓特色、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要求,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业抓农业,以百亩精品园为平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规模化无公害蜜桃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兰州桃花节”、“安宁蟠桃会”两大节会为载体,适时提出了“文化引领旅游、旅游支持文化、文化生态互动发展”的新思路,在仁寿山公园平山造地2000亩,开工建设了“世外桃源”,新修了寿山大道、老子像、南极仙翁像、道德经碑林、仁寿湖等一系列人文景观,建成了古色古香的仿古农家乐院落和明清商业街,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街的支柱产业,做精做美仁寿山文化旅游产业园,使农民增收途径从传统农业逐渐向三产旅游服务业转移,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未来的发展中街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紧紧围绕区委“35313”总体思路和“五大工程”战略总体目标,根据街道“一二四”思路谋划发展、创业实干。即: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个中心,完成两大战略任务。一是完成仁寿山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任务;二是完成街道重置安置点建设工作;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全域统筹,完成好街道开发建设控制性规划;二是认真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三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龙头,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四是保民生、促和谐,认真做好社会统筹保障和稳定工作,在十二五末力争把安宁堡建设成为兰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范本,社会事业率先发展的聚集地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安宁堡街道的干部群众抓住“区区合一”和新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奔小康,求发展,实现了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街道实现农业总产值133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71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200万元,地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0万元。
现在街道范围内的宽裕型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开始规划,紧靠大专院校的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形成规模,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已经有2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辖区,产品涉及食品、电子、建筑、纸鞋等10多个行业。
街道已被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范围,工业园规划土地面积2180亩,可享受多种优惠政策,且具备水、电、路三通条件,现已开进行行土地储备工作,向国内外客商公开招商,另外,兰州北滨河路即将贯通全乡,沿河一线优美的环境、充足的土地,是房地产、餐饮、娱乐业投资的理想选择,再加上安宁堡人热情好客、文明友善,干部群众求发展、求振兴的愿望迫切。
文化
历史事件
明朝时,为了防御残元势力的侵扰而修建的屯军之地。
在安宁堡仁寿山公园祖师殿山门外,竖有一块明朝嘉靖改元春三月九日重建时的《大明安宁堡神庙记》石碑,碑文载:“弘治乙丑,石淙杨公总督军务,以兰为西北要冲,张掖市□□□诸镇,赖此地为吭。去郡逾河三十里置安宁堡。城高二丈,池深一丈二尺,周围六百四十步,东南有门,……遏虏,不使为居人行旅之害。至是始,遂播获往来。”另一史书载:“先是河北省农家,常被虏患,杨筠松为总制时,建议于朝,以河北为临河要害,建置二堡,东为盐场,西即安宁,戍以重兵,严以烽燧,由是虏患稍息,人得耕牧。”
原来,明灭元以后,退居蒙古的蒙古贵族不甘心失败,继续与明对抗。15世纪40年代,西蒙古瓦剌部首领绰罗斯·也先一度统一了蒙古诸部,势力日益强大,并不断出兵侵略明朝北部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成为明朝北部的劲敌。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也先纠集蒙古各部,分四路向南进犯,于怀来县土木堡大败明军,将朱祁镇朱祁镇俘去,史称“土木堡之变”。
此后,明朝北部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明军已经无法有效地防御残元势力的侵扰。及至16世纪初叶,东蒙古的鞑俺答部又相继占据河套平原、松山一带,并经常派骑兵进犯兰州市,“立黄河饮马,甚谓闯夺河桥(即镇远浮桥),大肆恐喝”,闹得黄河北岸人民不得安稳,大片沃土不得耕牧,为此,从明正统到弘治的50多年间,驻兰明军在不断加固兰州城垣的同时,又先后修筑了兰州黄河北大岔口哨马堡(今十里店、费家营附近)、新城堡、西古(固)城、什川堡、盐场堡、安宁堡等军事城堡,并在外围修筑边墙、墩台,派重兵戍守,对阻止鞑靼骑兵的侵扰,保护河北省大片农田果园,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宁堡正是在此背景下筑堡屯军的。
安宁堡在兰州黄河北岸,距市内约18公里。堡子平面呈方形,城东北角和西南角与边墙连接,堡内街道呈“田”字形。进东门直通后街十字为中街,东面南北走向为东街,北通仓院街,南通东火道。堡子正中南北走向为前街,北接仓院街,南通南城门和东西火道。西面为后街,北连窟沱、仓院街与东街相通,南与西火道相连。中街与前街十字为鼓楼。开东门南门,两门上方用青砖砌就长约1.5米,宽约80厘米的长方形砖塘,东门砖塘上镌刻正楷“安宁堡”三字,南门刻“永固”二字。碑文载:“安宁堡城高二丈,池深一丈二尺。”但据今人测算,城高三丈,连同雉共三丈六尺(合12米),二丈之数有待考证。城周长六百四十步(约1060米)。堡内北部正中建有三官庙一座,供奉尧、舜、禹塑像。此处乡民俗称“都会府”,是明正德时修建。大殿脊翘檐展,气势雄宏,院内芳草丛生,香火旺盛。大门起脊握角,上方正中悬“参将傅津”竖匾一块。1944年扩建安宁堡小学时大门被拆毁。1936年乡贤柴若愚先生捐银500,在大殿东西南三面建教室4座,开办了国民初级小学。在三官庙西侧有一所院落,东西北三面均有房舍,北面地势比院落高约1米,盖有较讲究的5间正房,门窗油漆彩绘,很有气魄。这座“都会府”和前街柴、晏两家大院,明时驻有千余明军,担任警戒任务。在“都会府”两端建有军用库房,左金金窟沱,贮银饷兵器;右为今库院,藏军用粮,其名沿用至今。1964年夏,安宁堡骤下暴雨,洪水冲入窟沱,又冲进紧靠城墙的晏裕福院子,并冲开一个地道。这个地道阴森,很长,一直通往城外。据老乡讲,这个地道是明朝军队贮藏兵器的,长期以来无人知道它的来历。
安宁堡有东西两个栅门,西栅门在今上庄子岸门口子处,东栅门在东门外昔日葛家巷道口(今纸箱厂北部)。这两个栅门都砌在边墙上,因为在边墙外还有大片耕地和果园,那时无战事,开栅门,农民外出“人得耕牧”,“播获往来”,一旦有战事,栅门紧闭,烽燧四起,农民严防死守,以防鞑靼侵扰,保卫家园。为此,还有壮烈牺牲者。如明嘉靖七年(1528年)春,北元蒙古兵侵扰兰州市,兰州卫正千户、乡贤朱辅“性孝友,善抚士卒,守河北安宁堡与贼战,颇有战获。俄贼势力势力众,辅力战,中流矢而死”。安宁堡朱氏始祖长子与神沟鞑子护卫货物“因斗身亡”。由此说明,安宁堡原为军事古堡,堡名虽取“边境安靖”、“边患消宁”之意,但自明弘治建堡至清顺治150多年里,连年虏患不息,人民屡遭虏害,为保自己生命财产而牺牲的先民何止一二。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安宁堡街道有文化站1个;还有老年活动室、书法展览室、图书室等文化活动设施。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兰州市鼓子、太平鼓舞、太平歌、兰州舞狮、安宁刺绣、安宁剪纸等。
交通
2011年,安宁堡街道已形成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北环路、蓝科路等多条公交线路,201省道过境。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安宁堡街道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2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1所,在校生631人,专任教师4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职(专科)院校1所,在校生521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安宁堡街道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54张,固定资产总值1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8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6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4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安宁堡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249户,人数544人,月人均135.8元;城市医疗救助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3户,人数547人,月人均88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人;农村医疗救助85人次,支出12.1万元;农村临时救济9人次。新增就业人员253人,有6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人。
旅游
辖区内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尤以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仁寿山公园最为著名,一年一度的“桃花会”从1983年开始,已经举办了22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踏青游览。2003年,又成功地召开了“首届兰州安宁蟠桃会”,以红艺村千亩优质桃园为依托,选址设点,开展自由、松散形式的品桃、销桃活动,利用桃园绿色环境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娱乐等系列化的服务,使都市人享受郊游、品桃乐趣;位居乡北的“天斧沙宫”气势雄伟,独具观赏开发价值;从2002年开始建设的北山农业“生态公园”占地3700亩,具备农业、生态开发的综合优势,是全乡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
风景名胜
兰州市安宁区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4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刘沙公路,自朱祐樘弘治十八年(1505年)起,在仁寿山上修建了祖师殿、药王殿、天尊庙、财神庙等十八座庙宇,形成了每月初一、十五朝山进香,诵经扬道的道教文化和庙会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