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章

刘汉章(1936年7月-2009年11月),男,巩义市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工程师,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

1953年8月,刘汉章考入太原钢铁工业学校,1956年8月,刘汉章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鞍山钢铁集团工作。1958年6月邯钢建厂,刘汉章调入邯钢。1960年6月,刘汉章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技术员、生产科副科长、技术科科长、炼钢车间主任等职。1975年6月任一炼钢分厂副厂长。改革开放之初,刘汉章抓住机遇,开始领导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1978年10月,刘汉章任一炼钢分厂厂长、党委书记,1982年4月任二炼钢分厂厂长、党委书记。1983年5月任邯钢集团总厂副厂长、党委常委。1984年1月,在邯钢工作多年的刘汉章被任命为邯钢总厂厂长。1990年,邯钢的28个钢材品种已有26个亏损,盈利为100.4万元,人均创利仅38元。连续13年盈利的邯钢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刘汉章便把市场机制引入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创立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扭转了邯钢被动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做法被称为“邯钢经验”。“邯钢集团经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模式革命,先后有2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到邯钢学习取经,被誉为中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成为继大庆市之后在中国推广的第二个工业学习典型。1995年12月,刘汉章任邯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1年9月任邯钢集团公司董事长。2002年年初,已经66岁的刘汉章退休。2009年11月,刘汉章去世。

刘汉章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18年11月,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公示后,刘汉章在列。同年12月18日,刘汉章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企改革‘邯钢集团经验’的创造者”。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刘汉章,巩义市人,1936年7月出生。1953年8月,刘汉章考入太原钢铁工业学校,1956年8月从学校毕业。

工作经历

毕业后,刘汉章被分配到鞍山钢铁集团工作。1958年6月邯钢建厂,调入邯钢。1960年6月,刘汉章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技术员、生产科副科长、技术科科长、炼钢车间主任等职。1975年6月任一炼钢分厂副厂长。

改革开放之初,刘汉章抓住机遇,开始领导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1978年10月,刘汉章任一炼钢分厂厂长、党委书记,1982年4月任二炼钢分厂厂长、党委书记。1983年5月任邯钢集团总厂副厂长、党委常委。1984年1月,在邯钢工作多年的刘汉章被任命为邯钢总厂厂长。当时,邯钢已连续7年盈利。刘汉章抓住了邯钢成为全省首批厂长负责制的试点机遇,将284名符合要求的中青年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并执行了岗位工资向一线倾斜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加快技术改造。当年,刘汉章的改革已见成效,利润超过亿元,位居中国地方钢企之首,被冶金部誉为“特别快车”。到了1990年,邯钢的年产量已突破百万吨。但是,钢材价格也在这一年从2000元每吨回落到1600元,煤、油等燃料价格却持续上涨。两头受制,邯钢集团的28个钢材品种已有26个亏损。盈利为100.4万元,人均创利仅38元。连续13年盈利的邯钢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原本计划上缴的近两亿元的承包利润只能靠贷款解决。

面对这种机制性障碍,刘汉章意识到,不是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解决的。于是,刘汉章便把市场机制引入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创立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1991年1月,邯钢开始推行这项改革,当年前三季度,邯钢实现利税同比增加6351万元,增长70%,位于中国同行业前列。1991年到1996年,邯钢集团的成本每年降低6%以上。在钢铁行业效益大幅下降的背景下,邯钢利润连续多年超过7亿元,跻身行业前三。以1996年为例,邯钢的25项技术指标在中国排前三,负债率仅为39.5%。1997年,“邯郸钢铁”股票上市,连续三年被上市公司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50强。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消化多种减收增支因素的情况下,邯钢可比产品成本较上年下降了2.61%,1999年又同比下了6.16%。2002年,“邯钢集团”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第37位。

扭转邯钢被动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利润总额连续4年保持中国同行业前三位,连续8年稳居河北省第一位,这一做法被称为“邯钢经验”。“邯钢经验”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模式革命,先后有2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到邯钢学习取经,被誉为中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成为继大庆市之后在中国推广的第二个工业学习典型。

1995年12月,刘汉章任邯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1年9月任邯钢集团公司董事长。2002年年初,已经66岁的刘汉章光荣退休。此时,邯钢集团的净资产已由1990年的5.8亿元增加到114.3亿元,增值19.7倍;年销售收入由10.2亿元增加到110亿元;利润总额由100万元增长到7亿元。刘汉章退休后,随着企业发展,“邯钢经验”形成时的所有生产能力,被陆续淘汰。2008年6月,邯钢与唐山钢铁集团联合组建成河钢集团,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

人物逝世

2009年11月,刘汉章去世。

人物轶事

企业改革

20世纪90年代,在企业面临机制性障碍时,刘汉章想起了回河南老家时的见闻:分田到户后,农民种地热情异常高涨。以前总爱偷奸耍滑的“二流子”,都像机器人一样不知疲倦地在地里干活了。就是因为收成与家庭的吃穿用度直接挂了钩,所以大家心甘情愿地干起活来了。所以,在刘汉章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思路:借鉴责任田的做法,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以“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手段,把分厂和工人推到市场上去。

带着这一想法,刘汉章找到好朋友,时任邯钢集团总会计师李华甫商量。以往,刘汉章只要有什么新想法,都会第一时间跟这个财务专家沟通。听了刘汉章的构思,生性沉稳的李华甫分析说,现在总厂已经开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可是28个分厂仍然按照指令生产,跟市场之间有一堵无形的高墙,职工在墙后感受不到市场的潮涨潮落,也就没有进取的压力。要让邯钢人万众一心闯市场,就要拆掉这堵墙。

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刘汉章便要求李华甫组织人,测算出各个分厂各个工序之间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这样工作量会非常大,就算都算清楚了,你这种倒推法也不见得能实现。”李华甫很谨慎。“你只要算得出,我就做得到!”刘汉章却信心十足。李华甫用了8个月时间,带领全厂财会人员,反复测算了三遍,细化出了10万多个指标,这些指标既反映了市场信号,也符合邯钢集团的实际,为刘汉章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但对于一项动作这么大的改革,刘汉章没有立即全面铺开,而是选择了包括二炼钢厂在内的几个试点单位。一份由财务处和计划处联合签发的文件送到了二炼钢:全厂1700名职工,全年必须降低成本2000万元,平均每人降低一万多。时任二炼钢厂党委书记张建海一下就蒙了:“按历史最好水平来算,我们也完不成指标。别说蹦三蹦,蹦十蹦也不成。”他找到了熟识多年的刘汉章:“你这当老板的不讲理了,按你的算法,我们都要吃不上饭了。”“不是我不讲理,而是市场不给你讲理”,刘汉章说,吨钢成本就是1095元,完成了发钱,完不成扣钱。“你不要以为这是是谁拍脑袋定的,而是从市场价格倒推的。成本要不控制总厂就会赔钱,到时我跟谁讲理?”刘汉章启发他说,“不要光以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来比,要跟国内先进水平比。”他举例说,1990年安阳钢铁吨钢成本1020元,邯钢集团是1045元,备件消耗也比安钢高得多,“更别提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了,你说咱们是不是需要努力?”经过刘汉章反复做工作,张建海不作声了,回家开始算账。“这一算了不得,只要舍得挖,实现2000万的降本目标并不难。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点希望。”

头上压着指标的工人也开始算账。算账过程中,大家的思想观念逐渐有了转变。张建海说,以前大家觉得只要完成手头的活,其他与我无关,现在大家意识到,完不成成本指标,单位和邯钢集团就要亏损,企业难以生存,员工收入就要减少甚至没有。这就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利益共同体,使职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主人,激发出无穷的活力。“挖潜的关键在人,人的观念一转变,潜力就有了。”张建海举例说,以前买一把新扫帚,谁想拿走就拿走了,现在用秃了还舍不得仍。

通过强管理、堵漏洞、扫浮财,二炼钢厂到1991年底降本220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加上其他几个试点,1991年邯钢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实现利润5020万元,是上一年的20倍。初步摸索的成功,进一步坚定了刘汉章的想法,也让邯钢集团的其他成员单位打消了顾虑。由此,“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在邯钢各单位推广开来。在实践中,刘汉章带领班子不断拓展、完善“邯钢经验”,刚开始生产一线核算成本,后来后勤管理也要计算成本,最后基建、技改,都实行成本否决。

1992年,冶金部门专门调查和总结了邯钢的经验,决定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四川省、安徽等省市也做出了学习邯钢的决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企业并未掌握到邯钢经验的精髓。1995年下半年,在多数国企效益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国家经贸委和冶金部再次深入调查和总结了邯钢集团经验,向国务院提出加大推广邯钢经验力度的建议。1996年1月3日,国务院以国发(1996)3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国学习推广邯钢经验,并于1996年2月在邯钢召开现场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参加会议并总结称,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先导,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才能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他还题词:“邯钢经验是国有企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

由此,全国真正掀起了学习邯钢经验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刘汉章退休时,来邯钢参观取经的企事业单位有两万多家。

实事求是精神

邯钢集团壮大后,地方政府提出,希望邯钢兼并一家有3000多员工的亏损自行车厂。但刘汉章和其他班子成员商量之后认为,这种兼并不是以资产为纽带、以效益为根本,也不符合邯钢的实际,就向上级据理力争,提出宁可予以经济支援也不兼并。这一想法也得到了上级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1996年开始,刘汉章提出要兼并舞钢市。舞钢是当时冶金部的直属特种钢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国内一流。但受内外因素影响,企业负债高达14.5亿元,负债率接近90%,亏损超过6亿元。河南省鼓励本省企业兼并舞钢,但企业的高额负债吓走了考察者。刘汉章在班子会上提出这一构想后,班子成员也很不理解:“14亿元非把咱们压垮了不可;一个在河南,一个在河北省,就是想帮助也够不着,何谈兼并。”刘汉章耐心地解释说,舞钢负债虽高,但债务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转化为固定资产,而且舞钢在宽厚板方面优势明显,正好可以弥补邯钢集团的不足。“不都说邯钢经验有借鉴推广价值么,我觉得可以试试。”刘汉章又一次说服了大家。1997年4月起,邯钢派人接管舞钢市,9月正式成为了舞钢的控股股东。

在被邯钢兼并5个月后,舞钢结束了连续亏损4年的局面,并连续多年盈利。同样的,邯钢还兼并了河北省属的衡水钢管厂。当时,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114%。邯钢兼并后,当年扭亏为盈,4年累计实现利润693万元。此外,邯钢还以派专家咨询组及安排亏损企业领导到邯钢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帮助贵州水钢、河北宣钢、越南太钢等企业摆脱困境。

荣誉表彰

刘汉章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2018年11月,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公示后,刘汉章在列。同年12月18日,刘汉章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企改革‘邯钢集团经验’的创造者”。

人物评价

创立“邯钢经验”的刘汉章被同行誉为“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勇于改革的胆识,又善于决策的精明,有纵览全局的能力的真正的优秀企业家”。

党中央拟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名单公示.人民日报.2025-10-14

劳模精神传承不息.人民资讯.2025-10-14

【邯郸人物】刘汉章.方志邯郸.2025-10-14

刘汉章:创立“邯钢经验”.国务院国资委.2025-10-14

打破大锅饭 迈步向市场.国际在线新闻.2025-10-14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直播.新华网.2025-10-14

改革先锋名单(10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25-10-14